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直以来,我们都十足地信奉这句话,觉得这就是不可置疑的真理。但当我们得知了自己信以为真的事实”可以是伪造的,是被人故意制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便会产生怀疑,已经耳听为虚”了,为何至今,眼见以为虚”?
而将此话投射到家长与孩子的身上,我们同样会发现,其中的虚虚实实。家长看到的孩子犯下的错误,是不是真的是孩子错了?作为家长,不能一味轻信此话,而要真实地去向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才是实”。
孩子做题犹犹豫豫,明明思考的思路、方法及答案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做出来的答案离题万里?这其中,便是他们内在自信心缺乏的一大表现。
家长应做的是,持续不断地给予孩子正向反馈”
第一、现象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孩子的家庭作业多,家长下了班之后,也跟着一起受罪,检查作业、辅导作业,时常把家长搅得焦头烂额。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现象。
孩子做作业,或者是查阅他们试卷的时候,总是会发现,孩子的错题很多,尤其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都会做错。一次两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还可以忍忍,并安慰自己,是孩子一时的疏忽而已,粗心罢了。
但三五次之后,家长就坐不住了,要不就觉得,是孩子故意做错,故意气自己;要不就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基础的知识点都掌握不扎实。
第二、后果
家长如果是发现孩子三番五次在类似的基础题型上面犯错,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所以,先是生气,接着就对孩子发火,对着作业念念叨叨。
甚至有些家长正在气头上的时候,还会把孩子之前的旧账全部都翻出来,不数落上一两个钟不罢休。
而孩子呢?面对着当下如此狂躁的爸爸或妈妈,状况是怎样?一方面是害怕,另一方面就是厌弃。害怕家长生气,害怕家长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不爱自己。厌弃的是学习与自己。
第三、真相
孩子做错题目,连最基础的知识点都能够出错。其实原因可能并不是我们想当然地学习不认真,做题粗心,或者是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更有可能的是心理上的不自信造成的。
他们在做题的时候,缺乏自信心,就会导致原本记牢的知识点,一套到题目上的时候,就对应不上。他们绘本能地觉得自己的知识点记错了,自己的方法错了、思路错了。可让他们讲解出来的时候,我们却会发现,该掌握的知识点,他们一丁点儿都没记差。
而孩子就是在这犹犹豫豫间,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自己学得的知识点,记得的东西,是错误的,从而便自动将正确的答案抛弃掉,七弯八拐地寻找一个错误的答案安插上。所以,这才会出现前面所讲的现象”,孩子做题想对做错。
第四、普遍性
在犹犹豫豫之间,不够自信的孩子,他们就会自觉地把错误归结到自己的身上,不只是在做题这方面上,在生活上,在学习的其他方面,甚至到以后走上社会工作了,依旧会出现这种状况。
比方说,缺乏自信心的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内心本来已经有一套方法,自己觉得是正确合适的言行方式。
但一旦遇到了他人的质疑,或者是发现自己与他人相异的时候,他们就自动开启自我怀疑”的模式。并且,他们越推断会越觉得,自己是错的。
第五、负面影响
这种状况对他们人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在学习上,能力得不到增强,成绩得不到提升,而且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容易陷入自我矛盾、自我纠结、自我否定的陷阱中。
而在性格方面,同样会因为不自信,整个人会时常陷入悲观消极的状态。自卑、畏缩就萌生。而在人际交往中,不自信的人,存在感低,在群体中的认同感低,逃避社交。
缺乏自信,不是人身上独立存在的一个弱项,它的存在势必牵连上其他一系列的负面状况的出现。所以,如果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发觉到,应有意识地去采取方式应对。
第六、应对方式:正向反馈
就开头现象”中讲的做题。孩子做题犹犹豫豫,想对做错。我们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应对:一种是孩子做题正确了,我们时不时应给予夸赞,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他们对自我的肯定程度。
另一种是孩子做题做错了。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鼓励一番。可以说,思路独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告诉孩子怎样的方式更贴合题意。而不要一看到错误就劈头盖脸地一顿数落。
第七、打消顾虑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最需要的便是旁人的鼓励与肯定。做错了,需要得到鼓励;正确了,需要得到肯定。而且,这种鼓励与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便结束,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事情。希望家长将其养成习惯。
有些家长可能会有所顾虑,担心夸赞得太多了,孩子的尾巴容易翘到天上去,到时候自负,就糟糕。其实这方面,并不需要担心,只要我们是真心实意,孩子就不会走极端化。
童书小窝儿寄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家长教育孩子这事情上,并不够恰当。只有真正通过事实,去了解关于孩子背后的真相,我们才能够清楚,孩子的内心所思所想,他们是怎样在一步步成长。而在其中,给予鼓励与肯定,非常重要。自信心,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而可贵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