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 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 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 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 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 ,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 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液 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 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 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 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 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 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 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从大科学技术时代向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转变。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既有别于个人主导下的小科技时代,也有别于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时代,而是一个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时代,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取代常规科学技术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发展的超大科技时代必然引起各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作为一个关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研究人员,本人愿在此与广大网友就“超大科技”问题及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与探讨,以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亟待开展 “人创造历史,却对自己正在创造的历史茫然无知。”西方哲人的这句名言陈述的好像正是我们面对的现实。100多年来,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化的大潮中颠簸沉浮,进退失据,至今仍然处于追赶先进的路途上。因此,对于自己的近代史,往往觉得乏善可陈,不堪回首,或不屑一顾,或无暇顾及,或有意回避,甚至刻意编造。近代与古代的强烈对比,尤以科学技术史为特出,加之一段时期极左思潮的泛滥使人们讳言近现代史,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在相当程度上仍隐身于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世界近代科技史的发明创造介绍
1.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2.西门子,发明了电动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3.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才开始变成有声的了;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近代物理,量子物理的鼻祖; 5.牛顿三定律,经典物理学的鼻祖; 6.184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带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7.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完善了电磁学 8.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第一实现了飞上天的愿望。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
1、战国时期的《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
2、《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3、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情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农书。我国第一部农书是《汜胜之书》
4、西晋 裴秀《禹贡地域图》---绘制地图的原理。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6、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北宋以前的许多科技成就,----“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
7、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介绍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
8、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9、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其中石灰岩地貌的描述比西方早2世纪。
10、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是站在世界顶峰的科技发明.
但是从中国古代科技史看,中国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当时政府闭关自琐,不注意发展和引进先进的新生事物,so落后于欧,美国家
西晋以前的世界科学发展史
那我简略的说一下吧 公元前509年,亚平宁半岛建立了罗马帝国,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当时诞生了诸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欧几里得等很多科学家,他们提出了几何,唯物主义等等多种学说,亚里士多得系统的划分了学科,为今后乃至现今的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成绩是在当时世界上最高程度的奴隶制国家中提出来的,而中国那时是在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科学文化水平落后于西方,但不久中国进入更先进的封建社会,而西方由于奴隶制度的弊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暂时的停顿,中国渐渐超过了西方,出现了牛耕,造纸术印刷术。
请介绍一本关于世界科学史的书
科学文明的曙光/世界科学史漫话丛书
徐克明等编
出版社:广西科技
ISBN:7806196218
页数:299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1998-11-01
第1版 第1次印刷
类别:自然科学
列举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灿若星辰,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为什么是26项呢,王渝生说,那是因为李约瑟用完了从A到Z排序的26个字母,所以是26项技术;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领先于世界"、"西方受惠于中国"的中国古代100项技术发明。 王渝生说,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他们与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具有同样的意义。弘扬中国古代文明,通过研究历史、科技史发掘更多的古代发明,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创造未来。 http://www.ztjkj.com/13-qktext.asp?NewsID=202&BigClassID=24&SmallClassID=24&SpecialID=26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历程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宇宙。早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除了编写层出不穷的神话、幻想来寄托人类对宇宙的关注外,却对繁星如海、神奇莫测、谜团重重的宇宙表现出一种无奈。虽然热切地向往和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但种种疑问,令人迷惘。在 20 世纪以前,人类也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天文现象,但人类无法清楚知晓天宇上的事情,也无法想象其他星球的真实面目。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人类向地外星球的探索就被提到日程上。现今,人类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探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
有关科学发展史的书籍
万物简史(挺好的,与后者得过同一个奖),时间简史,图说世界科学史,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写的,能不看吗),自己觉得不够去网上找,好书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