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半年前的问题了,但是这个现象:14岁孩子叛逆且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过时,并且还有很大的典型性!
面对这个问题,真的是很多家长心头的痛!那到底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呢?很多家长还有进一步的想法——怎么让14岁叛逆成绩也不好的孩子能听话、成绩又好呢?
对于家长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还是很美好的,可是在没有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前,奢谈第二个问题等于是白日梦!
那到底怎么面对叛逆又成绩不好的14岁男生呢?
兵法中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儒家传统中有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就给家长提出了明确的路径:
了解自己的所长并且善加利用;
了解孩子的所长和缩短,并且善加利用。
别轻易的判断孩子叛逆,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有时候只是孩子的想法跟家长不一样而已,家长的权威被撼动,无法再让孩子如小时候一样对大人言听计从,家长就判断孩子叛逆。
我家孩子今年六年级了,孩子三年级开始,家长会每次都会提到孩子叛逆的问题,所有的家长老师都严阵以待,等待着孩子叛逆期的到来。
而我,却是这么跟孩子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叛逆期,谁规定孩子一定要有叛逆期?你没有叛逆期,遇到问题,对爸爸妈妈有意见,就告诉我们,我们一起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再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不要用叛逆期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借口。
作为一个有着28年初中班主任经历的我,经常遇到家长这样的问题,我是这样帮家长的:
孩子开始逆反是进入青春初期的表现。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与家长对立的原因:独立性特强的孩子,一般是不希望家长管理太严,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物质欲望强的孩子往往是自己对物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意志薄弱、能力欠缺、个人志向不高的孩子往往是家长期望太高......
其次是找对策:针对独立性强的孩子,家长不妨就原则性的问题和孩子约法三章,其他的尽可能的放一放;物质欲望强的孩子,家长要坚持原则,该给的给与,不该给的,在给出合理理由后绝不能给与,彻底断了他的念头;意志薄弱、能力不足的孩子,家长、老师在方法上多指导,有进步就鼓励;志向不高的孩子,要清楚他(她)的兴趣点,加以引导,提升格局,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造成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很多:有的孩子自身学习能力不强,有的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要低目标、多关注、有进步就鼓励;学法不佳的孩子,要勤观察、勤询问,多指导;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管理时间,合理安排计划,并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坚持二个月,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教育问题咨询解决。
孩子进入初中后,很多都会叛逆,家长往往这个时候最头疼,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反思过去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好好学习家庭教育孩子才会转不好转。
在初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最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哦,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么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觉得凭什么他们说怎样我们就怎样) 他们就是有这种心灵 ..... 所以称之为叛逆。
首先,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其次,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或多或少与周围的环境有关。
最后,逆反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正确的应对方式。
当察觉到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之后,家长更应该去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根据孩子的表现做出过激反应。可以适当地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平时在外界是否遇到了什么烦恼,切忌以大人说教式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是站在一个同龄人的角度去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因为大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对于那个时期的经历,我们大可以敞开来去和孩子分享,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确实是能够理解他的一些烦恼。
同时,平时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孩子通过各种方式去发泄负面的情绪,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去调整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最后,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公平和尊严,并逐渐去引导孩子行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并不是有逆反心理就一无是处,它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逆反心理也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将心中的愤懑,压抑,不满,发泄出来的一种方式。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作为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要正视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要尽可能的找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把优点放大,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反抗情绪。
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不要一味说让孩子反感的话,冷静看待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多陪伴孩子。对孩子要多引导,少强迫他去干什么,这样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正确看待青春期叛逆现象,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凡事以商量征求意见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渴望被认同,少责备训斥和打骂。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于他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还会产生厌学现象。多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调整,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合理引导。
在学习方面,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在班上找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过分看重成绩。
体会一下,在工作中,Leader交给一个任务,我们为了将这个任务完成得更好,为了证明自己能行,熬了好几个加班加点才完成,豁然开朗,成就感满满,兴冲冲地拿着结果去汇报。
得到了Leader这样的回答:
方式一:好的,你先放着,或者,根据你之前的糟糕表现,你先再检查检查,我有空的时候再看。”
方式二:怎么还像上次一样,我一眼就看出好几个格式都不规范,自己找原因,赶紧改,这么简单个事情都做不好。”
方式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你之前的东西白学了?小王都比你做得好,再给你一天的时间,做不好就别干了!”
方式四:做好了?这么快,给我看看。嗯,有几个格式标准问题,你去改下,然后马上给我。”
方式五:不错不错,除了几个格式标准问题,比上次有进步,赶紧改下尽快给我,下次注意。”
对于前面三种回答方式,基于人的情感本性,言语中对我们的反馈是,漠不关心的,埋怨轻视的,呵斥粗暴的。
听了这些谁都不会有好心情,久而久之,言语自然能少就少,甚至某次被主动问起,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人都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成果表示赞扬,没有赞扬,得到肯定也是好的。
我们都是读书过来的,分数和名次每次都显著提升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明白,提升都要鼓励,都要表扬,提升无大小,哪怕孩子一次考试只是进步了一两个名次一两分,也不例外。
提升本不易,不要再拿着差不多”还那样”我也没办法,不管你”这样的言语敷衍”孩子,甚至是埋怨和呵斥。
当然,鼓励和表扬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客观的,分析每个题目和知识点,为什么会进步,为什么会退步,下次要怎么样行动才能更好。
有很多家长有个疑问,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和家长多交流,甚至躲避和爸妈谈起学习和成绩上的事情,反而比较听老师的话,和同学能扎堆。
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爸妈对孩子学习上的事情来说更多的是扮演着催促、不关心、埋怨、甚至呵斥的角色,而老师和同学恰恰是扮演着和孩子一起相互鼓励、挑战和行动的人。
我是周庭,物理老师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创讲义公开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同学更高效的帮助。
一、
孩子在这个年纪段都会有叛逆期,这些也是正常的表现出来,作为家长,父母应该理性的对待!
二、
到了上初中的年纪段成绩固然很重要,学习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这个年纪段也是开始对世界观价值观容易产生误导的年纪,这个年纪段作为父母要要让孩子了解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可以做~
三、
这个年纪段一些青春期、早恋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父母更应该理性对待~父母可以试着转变观念~转变想法跟孩子沟通~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让孩子理性的认识到~
四、
这个年纪段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是思想观念上发生变化的的时间段~不管生活上、学习上、还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都应理性对待~(以上都是个人想法意见,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谢谢????)
###叛逆这个问题,跟你们父母的教育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独立性特强的孩子,一般是不希望家长管理太严,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物质欲望强的孩子往往是自己对物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意志薄弱、能力欠缺、个人志向不高的孩子往往是家长期望太高......
所以你们父母的教育,对还是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毕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有时间和孩子聊聊,商量商量。可以有善的改善叛逆期的孩子,而且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成绩不好其实并没什么关系,就像孩子出生,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长大就行了。
成绩的能努力就努力一点,实在不行也不要为难他了,因为又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要成为科学家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己要干的事!
所以最为父母的你帮下孩子就帮下,觉得孩子自己能解决的就让他自己解决,孩子自己是在解决不了的话,作为父母的也应当帮他解决!
我这里推荐你初中结束后去就读全日制五年一贯制2+3,也就是两年高中,三年大学,读出来就是大专学历,学历对以后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虽然不如社会主要看的是能力。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每个小孩都会有叛逆期吗?该怎么样教导?
孩子总要成长的,并且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加速器,第一在3、4岁,孩子表现出一些所谓的叛逆,比如说顶嘴;第二个就是大家熟悉的青春期,这是孩子身体迅速增长,身高、体重、第二性征明显变化,但思想的变化会落后于身体的变化,可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懂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在家长的眼里,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总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的想法太天真,太幼稚,需要自己来安排,就出现了一方想管教,一方不想让管教的局面,很多人成为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依附于家长,从小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大了还这样,自己不想动脑,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可怕的,别人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有用之人,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是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刘备为刘禅什么都准备了,刘禅的命真好,但是自己没有驾驭时局的能力,后果可想而知。
作为家长,不要想着孩子所谓的逆反期有多烦人,而是要顺应天性,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大胆表达,才能培养出自信,有见解,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