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想要孩子勤劳不懒惰,这些策略太实用了

文章由宝妈育儿说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你的阅读

养育小孩不是一直的宠爱和溺爱,小孩渐渐的长大,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为小孩想想以后,勤劳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所以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小孩懒惰,培养小孩的勤劳品质是很重要的!

想要孩子勤劳不懒惰,这些策略太实用了

培养小孩勤劳品质的十种策略

鼓励小孩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要培养小孩热爱劳动的品质,只凭讲道理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引导鼓励小孩亲自参加劳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小小孩要先做好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文具、书包、书桌、衣服,自己洗头、洗手绢、收拾自己的房间,然后再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如洗菜、洗碗、浇花、扫地、托地板、擦玻璃、买日用品等。爸爸妈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孩的劳动,对小孩劳动的积极性要予以赞扬,对小孩劳动的成果要要予以肯定,要让小孩在劳动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要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小孩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爸爸妈妈就可以称赞小孩的房间像宾馆,还可以当着小孩的面让其他小孩参观”;农村的小孩参与了种菜,等菜长大后爸爸妈妈可以精心为小孩做一顿可口的菜肴,让小孩和家人享受”小孩的劳动成果”。

爸爸妈妈做一半留一半,促使小孩动手

留个步骤让小孩主动配合,是逐步训练小孩自己穿衣服、脱衣服、洗衣服、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的最好办法。大人在最初帮小孩穿衣服、脱衣服时,留下较简单或最后一个步骤让小孩自己做,然后根据他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这样很容易帮小孩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再如,母亲在帮小孩洗鞋袜时,只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小孩整理书桌、床铺时,只整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小孩自己做。这样小孩会为这半拉子工程”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会为他做另一半作了示范。

运用自然结果法,培养孩子劳动意识

如果要让小孩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那么,小孩不洗衣服,你也不要管,你就让他穿脏衣服,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会自己洗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他洗了,然后再把小孩骂一顿,或强制他去洗了。你想让小孩自己收拾房间,那么,他不收拾,你也不要管,你就让他脏乱下去,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会收拾的。这样坚持下去,小孩如果能自己主动去做几次,习惯就慢慢养成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小孩收拾了,再把小孩骂一顿,或强制他去做。因为使用权威强制小孩干活,会使小孩觉得干活是一种惩罚,是痛苦的事情,于是更加憎恨劳动。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并不能帮助小孩养成劳动习惯。

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小孩的劳动习惯

有些小孩在学校里很热爱劳动,在家里不热爱劳动。这只能说明爸爸妈妈在培养小孩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着误区。小孩可能是在学校的劳动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家里却没有人对他提出劳动方面的要求,或者劳动后并不能得到家人的表扬和奖励。

劳动习惯

为了帮助小孩形成劳动习惯,在小孩劳动习惯未形成时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譬如,你可以先给小孩订立劳动协议,并安排劳动任务。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得1至3分,积分满15分,去逛动物园一次;积分满20分,买卡通书一本;积分满30分,吃麦当劳一次……这样可以逐渐地巩固小孩的习惯行为。经验证明,这种办法能使小孩在短期内勤劳起来。等小孩的劳动习惯建立起来以后,你可以告诉小孩:前一段时间你表现的很好,说明你完全可以勤快起来,但是,要知道,家庭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前一段时间,为了养成你的好习惯,我们采用了奖励的办法,现在,你已经可以胜任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所以应该和爸爸妈妈一样,为家庭无偿劳动了。

尝试着让小孩打工,增强其自谋生路的能力

家庭教育要着力培养小孩自食其力的意识。父母要让小孩从小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美国有好多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将毕业时,必须不带分文,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两周才允许毕业。2004年河南省一所中专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带5块钱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谋生一周。为了防止意外,学校专设了一部热线救助电话,使学生能随时与学校联系。并有几个记者跟踪报道,但不许提供帮助。这一举措,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小孩到12岁以后,就必须得给家里的庭院箭草坪,给别人送报纸,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小孩假期里在附近当勤杂工,或帮人箭草坪,或帮人扫落叶,或帮人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小孩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些苦是值得的。

日本有一句教育小孩的名言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根据这些道理,中国的爸爸妈妈们至少应做到:小学生自己的吃饭穿衣、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负责;中学生自己洗衣服、帮助做家务,农村的小孩干点农活;大学生做家教,打零工,都是应当的。

爸爸

鼓励或带领小孩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一种知和行统一的实践活动,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鼓励或带领小孩参加公益劳动,能在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引导小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会让小孩树立起心系他人,心系集体,心系社会”的思想观念,提高小孩的社会责任感,从公益劳动中体会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人材所应具备的素质。

公益劳动,小到清扫楼道、清扫公共庭院、义务扫雪、为残疾人服务、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年人服务,大到义务植树、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对于小孩参加这些活动,爸爸妈妈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赞许,这会使小孩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公益劳动的快乐。

不要把做家务作为惩罚小孩的手段

爸爸妈妈要通过赞扬小孩的劳动行为、珍惜小孩的劳动成果来使小孩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避免夸大劳动的脏和累,更不要把劳动当作小孩犯错误后的惩罚手段,不要用恐吓的语气强迫小孩做家务。要让小孩感觉到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不要无意中挫伤了小孩劳动的积极性

小孩初学做家务时,肯定做得不太好:才学穿衣,可能穿得慢一些;才学扫地,可能会不知道先从哪里开始扫起;才学洗碗,可能会把碗打碎;才学烧饭,可能会把饭烧焦;才学洗衣,可能洗得不太干净。我们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小孩做得不好而表露出不满意或不放心,这样容易挫伤小孩劳动的积极性。也不要在乎小孩打碎一个盘子一个碗,与培养小孩的劳动精神相比,打碎一个盘子一个碗又算得了什么呢?

洗衣服

让小孩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对劳动者的最大奖赏和最大鼓励。如果长期享受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小孩如果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爸爸妈妈可以组织邻居的小朋友来参观”,时小孩感到自豪;小孩经常浇花,等花儿盛开时,爸爸妈妈可以让自己的同事来赏花,趁机表扬小孩一番,使小孩感到骄傲;农村的小孩参与了种瓜种菜,等瓜果蔬菜成熟时,妈妈可以给小孩做一顿丰盛的菜肴,让小孩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可以强化小孩热爱劳动的意识,促进小孩劳动积极性的可持续发展”。

爸爸妈妈要做出示范

做爸爸妈妈的首先要乐于助人,热心为群众服务,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劳动,为小孩做出榜样。譬如,每天早饭前,父亲打扫客厅和卫生间,母亲打扫卧室和厨房,天天把家里整理地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定期打扫门外与邻居共有的空间的公共卫生,同时也鼓励和督促小孩整理自己的卧室和书桌。这样对小孩会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确有一些爸爸妈妈懒惰邋遢成性,家里总是一片狼藉,对楼道的公共卫生更是不闻不问,对邻里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些举止对小孩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希望这些策略对大家有用,我是宝妈育儿说,在育儿的道路上,和大家一起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小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