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回答了这23个问题,就解决了“儿童早期阅读”中98%的困扰 幼儿早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回答了这23个问题,就解决了儿童早期阅读”中98%的困扰

1. 阅读时有什么要求吗?应该注意什么样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需先让幼儿完整地接触阅读材料,然后再逐个分解。

(2)渐进性原则。幼儿从开始接触阅读材料到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甚至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阶段往往要在中班后期才出现。

(3)愉悦性原则。要根据婴幼儿阅读的特点开展早期阅读,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到愉悦。

幼儿早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可接受性原则。阅读的内容可以高于幼儿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并经过一定的指导,能够为婴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2.从几岁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如何培养?

其实从几岁都可以,越小孩子出现自主阅读的时间越少,但并不过代表很小的孩子就不会自主阅读,也不代表大一点的孩子就不需要亲自共读了。

很小的孩子出现自主阅读时,一般都是在亲子共读以后,当孩子很喜欢哪一本书时,你会惊喜的发现,他自己在拿着书津津有味的看呢!这就是自主阅读的外在表现和最初萌芽,这时候也说明他们慢慢喜欢上了阅读。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亲子共读要进行,但同时也要与针对性的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具体做法如下:

(1) 在发展幼儿口头语言的过程中,增加幼儿对语音语法敏感性的训练。

(2) 围绕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策略.

(3)创设有文字的学习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 4 )尽早发现幼儿的阅读困难,并及时提供支持性帮助.

儿童情绪管理

3.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其实好书的标准没有一个完全明显的指标和界定。孩子非常喜欢读的书都算是好书。时间长了,你就会惊喜的发现,其实孩子喜欢的书是相当固定的。有些书不论大孩小孩、男孩女孩、以前喜欢看书或不喜欢看书的他们一看都喜欢,甚至很多就是精美的封皮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总之,让孩子在书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好像书中的主人翁就是自己的书或者想象力大胆、丰富、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让孩子从中能读出无尽欢乐的书,孩子一般都很喜欢。

听故事

4. 是不是不能给孩子读一些悲伤、恐怖或关于死亡的书?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错误的。现在的父母们往往倾向于给孩子挑选一些美好的、甜蜜的、具有童话色彩的书,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快乐。其实那些悲伤的、残酷的题材,孩子同样需要。因为他们成人后,不免会经历悲伤、可怕、孤独等心境。如果从小有了体验,碰到挫折会更有余力镇定下来想办法面对。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负面故事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让孩子感到伤心、失望、害怕等消极情绪。我们建议应该由孩子最信任的那个人来讲最合适。即使有点害怕,孩子可以扑上去抱住妈妈,因为妈妈的怀抱是绝对安全的。另外有些书,虽然说的是一些对孩子来说不好的事情,但是书给我们传达的是一种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克服。我们从书中能获得一种精神和动力,会把可怕的事情变成美好的感觉。如《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是关于死亡的书,但我们读后并不感觉到很悲伤,相反会感觉很震撼,原来死亡也可以这样面对,《儿童情绪管理》这套书也能让我们从悲伤的情绪中慢慢转变到快乐的情感。

自主阅读

5.阅读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读书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呱呱坠地以后,先是有了听的能力,接着才学会说话,然后是学会读书,学会写字。在学会读文字之前,没有丰富的用耳朵听本国语言的体验是不行的。如果这方面的体验贫乏,将对孩子日后学习能力、读书能力、思考能力和专注力有很大影响。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面的能力,也就没有想象的能力。书是语言的世界,读书是进入语言世界的通道。认字只是单纯的技术,读书不等同于认字。如果认字能够算是读书或读书就是为了认字,那就把阅读的功能和效应狭窄化了。阅读确实能让孩子认字,但那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功利性的。

儿童情绪管理

6.孩子总是喜欢把同一本书读好多遍,这样做好吗?

这样做完全符合孩子的行为特征。并且反复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孩子就是在家长一次次的讲述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之前掠过的细节,或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情节有了新的感悟。不断有新发现,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另外,当家长在反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会想接下来会说什么?当你说出来后,也就验证了他心里的预期,给他带来了成就感,这又是一种愉悦。等到哪一天,他能讲出整个故事,那就是更大的成就和喜悦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并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獾的礼物

7.当你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他表现得非常不专心,有时眼睛乱看或在房间乱走动,是不是他们没有在听故事?

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家长会认为他们没有在认真的听故事,实际上不是的。当你停下来时,他们反应很强烈,会要求你继续讲。实际上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听进了你读的内容。合作对于孩子听故事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此时的思维本来就处在动作思维的发展状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规规矩矩组在那里呢,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迫和压制。不仅不利于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爱上阅读,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相反的效应,对阅读产生抵触的心理。

幼儿

8.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问问题好好事不提问好?

这是因孩子而异,因书而异的。

有的孩子喜欢和你互动,他们看到书的画面就会很兴奋、滔滔不绝。这时你就要提问一些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语言、想象力、观察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对这个故事的深刻理解。不断提问对于不太喜欢读书的孩子来说也是很管用的一招,你可以用书中的某个画面尤其是他们喜欢的事物,来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样他们就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带进了书本,就会愿意去看这本书了。而有的孩子他们喜欢从头听到尾,不喜欢有中断的行为发生。此时我们就要尊重孩子,按照孩子喜欢式来让他们欣赏绘本。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对孩子也是这样。不过我们也可以慢慢引导,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听故事,家长用不同的方式去讲故事,那样故事对孩子来说才更具有吸引力。

有的书适合不断提问、孩子积极参与才能把这本书讲好。比说:画面非常丰富的、语言很少的、与孩子生活很接近的:而有的书却需要讲多一些,让孩子更多的去欣赏书中的语言美、情节美。比如说:语言很优美的、离子生活比较远的、情节复杂的等等。

獾的礼物

9.孩子喜欢乱翻书怎么办?

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触觉。并且孩子们打开一本书以后,忽的一下翻到中间,又忽的一下翻到前面,有时中间还跳过几页。这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幼儿思维常常呈现出一种无序化状态。因此,家长不要强迫他从第一也看到最后一页,而要善于引导。可以用语言吸引他们,也可以用书中的画面。也可以刚开始满足孩子爱翻书的欲望,然后他们翻到哪里就陪孩子看到哪里,刚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自主阅读

10.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提供随手可取的书籍或其他文字游戏材料,使孩子随时随地有机会接触书和文字。其次,家长与孩子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一个相当安静、宽松的氛围,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再次,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听故事

11.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孩子共读?

共读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而且从孩子的用眼卫生和注意力集中时间上看,只要您能坚持每天15-20分钟就够了,即每天不到2%的时间用于共读。这个时间都是合适的。共读可以是晚餐后、睡觉前或周末白天时段。家长与孩子在书桌边、沙发上、在床头……在任何一个亲子都感到舒适温馨的场所,或面对面、或同向而坐、或抱着、或依着,孩子完全放松地一边看着图画,一边感受着妈妈的宠爱,听着妈妈熟悉的声音讲故事,同时参与翻书,尽情地享受故事和亲情带来的快乐!如果家长确实比较忙,爸爸妈妈可以交替给孩子读书、讲故事,至少要保证每周有2次以上的亲子共读时间。

幼儿

12.为什么孩子只喜欢妈妈讲故事?

孩子更重视的往往是讲故事的人,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要有故事就够了。如果爸爸平时很少和孩子接触,又和孩子之间没有过很亲昵的对话,他在孩子眼里就和陌生人没什么不同,孩子当然不喜欢和陌生人一起玩。另一种情况则是,爸爸的声音太洪亮,语速又很快,孩子的耳朵是比大人敏感的,他会受不了这个噪音”。所以,建议妈妈们平时就要多制造一些机会让爸爸和孩子更亲热地打成一片”,同时,要提醒爸爸的读书声,再慢一点、轻一点。

听故事

13. 为什么家长觉得很好的故事他不爱听?

小孩子是很自我的,这跟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关。如果他感觉这个故事和自己无关,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不过也不用急,可以试试看让他亲手拿着书翻页,增加他和书的亲近感;还可以指给他看书里某个和他生活有关的小东西,比如,主角穿着和他一样的背带裤,或者和他的玩具一样的小鸭子。只要他开始认可书里的世界和他的生活有共同点,就会产生兴趣了。

獾的礼物

14.他害怕书里的图画怎么办?

害怕大都是因为不了解,不熟悉,要解除恐惧,就得先弄清楚孩子怕的是画面中的什么东西。先找出他具体怕的是什么,再对症下药。这样就会解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儿童情绪管理

15.听故事听得不肯睡觉怎么办?

首先,平时就要给孩子一个有规则的生活节奏,到了某个钟点,就是要睡觉的时间,这就和游戏规则一样,是你们双方都要遵守的;其次,不要在睡前选太搞笑或者特刺激的故事来讲,这一类故事可以放在白天去讲;最后,如果孩子确实睡不着,可以关上灯,让他穿衣起来,和你一起在屋里走几圈,运动可以帮他释放过剩精力,黑暗会让他自然安静下来,等他的兴奋劲儿过去得差不多了,也就睡着了。

幼儿

16.除了绘本,还可以给孩子读些古诗吗?

当然可以,不仅仅是古诗,比如《365夜》、《不不园》这样的文字故事书,还有一些童诗童谣,只要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孩子也能听懂,都可以读给3~4岁的孩子听,图画书绝对不是低幼孩子唯一的选择。但是要注意的是,幼小的孩子不会明白古诗里那些超出自己生活经验之外的历史典故,所以还是尽量选那些贴近生活的句子,更能被孩子喜欢上。

獾的礼物

17.孩子又翻出自己1、2岁的书来看,这正常吗?

很正常,而且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说明两点:1.孩子的记忆力很棒,对自己一两年前看过的书还有印象;2.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对他的书有了新感觉,因此才会想温故而求新知。其实不仅是孩子,大人也会有这种温书”的时候,把以前的书拿出来再看一遍,就有很不一样的感触。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18.讲故事讲累了,给孩子听CD或者看光碟行吗?

亲子阅读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满足孩子语言敏感期的语言交流需要;一是让孩子通过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感受父母之爱,并爱自己。而不管是CD还是光碟,它们都无法给孩子足够的互动交流,更无法给孩子带来爱的温暖。如果是作为疲乏时的调剂,由爸爸妈妈抱着孩子一起听或看一会儿,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想以机械为主,代替亲子交流,恐怕对孩子的心灵发育会造成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在孩子长大后仍留下多种心理隐患,如自闭、情商低下等等。所以,还是尽量和孩子一起看书,进行亲子共读。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19.应该给他选故事书还是认知书?

如果仅仅就书籍本身的价值来说,故事书远胜过认知书,因为如认识时间、数字,这些东西不专门去认识,孩子也还是能通过日常生活和对话去了解;可好故事带给孩子的某些感觉,如在冒险中克服一串困难、或者是预演自己长大后的经历,这都是日常生活无法带给他的,却又是他心灵成长必须的养分。

幼儿

20.孩子都会自己看书了,我还要给他讲故事吗?

哪怕他都会自己写书了,如果他想听你讲故事,你还是应该给他讲。讲故事,不是上课,学业圆满了,课程就结束了;讲故事是亲情的纽带,快乐的分享,思想的交流。除非,有一天,你的孩子已经独立到不需要再和你做任何交流了,那么故事时间也就结束了,但是,到那时,最难过的可能还是失业的”爸爸妈妈吧。

Q:孩子的爸爸不喜欢看书,也不管孩子,这对孩子的阅读有多大影响?

A:爸爸的缺席,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但却是亲子关系中最不可弥补的一个损失。尤其是在孩子逐渐长大,开始需要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时,和爸爸的接触会对他特别重要。如果一个孩子不是一直被井井有条、细致入微的妈妈式生活包围,也偶尔能过一过不拘小节、自由豪放的爸爸式生活,他就会更多一些海纳百川的阳刚气。如果这是一个男孩,他在学校里就更容易被男孩们接受和喜欢;如果这是一个女孩,她会显得比那些没有父亲疼爱的女孩更开朗,更勇敢。而这一点点的性格差异,就足够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儿童情绪管理

21.孩子小的时候,我不按书念,他也发现不了,现在他识一些字了,我是应该照着书读,还是继续随意地读?

如果你读的时候拿着书,最好还是照着读,如果想随意一点,可以把书放一边,这样就是纯讲故事”了。之所以要照着读,是因为我们虽不要求孩子早早识字,但应该在读书的过程中,建立起他对字”和音”的关联感,如果他眼瞅着书上写的是小兔”,你读的却是小白兔”,他脑海中的小兔和小白兔就会混在一起了。让画面与文字有机的结合才是绘本的最大魅力,也会让孩子通过图来认字,这种学习是无形中的,时间长了你就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看到图会说出字,并且准确无误。

幼儿

22.桥梁书应该怎么读?

对于学前班到小学之间有幼小衔接,而书籍也要有一个过渡,承担这个作用的就是桥梁书.它泛指适合小学低年级自主阅读的插图比较多的文学书。一般来说,这样的书都是篇幅短小而饶有趣味的故事组成,以激发小学生由这桥”走向真正文学大陆的兴趣。将它用于5~6岁的亲子阅读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主要还是应该由爸爸妈妈讲给孩子听。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23.孩子要看奥特曼之类的漫画书,应该给他买吗?

孩子奥特曼,可能是别的孩子也在看,如果他不看,就可能被这些孩子孤立。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一尘不染但很难融入社会的孤独小天才,你可以只给他看你觉得够纯粹的好书,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和什么人都能聊几句的快乐普通人,最好还是也给他接触一些大众俗文化的机会。但你可以保持你对奥特曼的鄙视权,并拒绝给他讲这些漫画故事,让他知道这些书仅仅是他的选择”,而非你和他共同的,这就足够了。

笔者简介

80后,被孩子称作父亲大人,习传统、懂中医、玩王者、会做饭。

条条道路通罗马,种种方法带娃娃,各种实用好玩的【带娃真经】,就在这里,欢迎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