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我家儿子才三岁,居然已经学会撒谎了……
我家儿子更不靠谱,为了逃避写作业,每天跟我撒慌,并且每天都不带重复的,太可怕了……
这样的讨论在育儿群层出不穷,可见,撒谎”已经成为宝妈群最常见的关键词之一了。
通常情况下,家长在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紧张,因为他们的固定思维是诚实才是好孩子,撒谎是坏的,不对的”,于是就会联想到孩子以后会不会习惯性撒谎,长大了会不会人品有问题,会不从此走上歪路等等……
越想越害怕,于是忍不住就开始训斥孩子:你为什么要撒谎呀?小小年纪就撒谎,以后可怎么办?或者威逼利诱:如果下次再撒谎的话,我就怎样怎样……

可是,就算家长把话说得再狠,却依然还是避免不了孩子撒谎,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如果因此给他贴上不诚实”,坏孩子”等标签的话,这些负面评价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或者干脆自暴自弃。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撒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个话题。
一,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咱们先捋清一下思路:想要解决孩子的撒谎问题,首先是不是要弄清楚孩子撒谎的目的,然后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后才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谎言?我们都曾是孩子,都曾有过不想做作业的时候,但如果直接跟爸妈实话实说,一般父母都不会同意的。为了实现痛快玩同时又不用做作业的目的,你是不是也会想办法隐瞒事实,先痛快玩了再说?于是就有了人生第一次撒谎,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慌言不过是孩子说不出口的心愿”而已,孩子撒谎不过是他争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之所以会有这种手段,是因为那些利益没法通过常规手段去争取。撒谎其实并不坏,它只是不符合常规而已。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撒谎是为了获得利益,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常规解决方案——消除获利”法
消除获利法”即不去批评,而是直接消除获利。
比如我们大人上班迟到时,会找各种理由说什么路上堵车了,生病了之类的这些理由,如果因此可以让我们免除迟到被批评,罚款的话,相信下次我们可能会继续编下去的。
但是如果公司的规定是:不管什么原因,迟到都要罚款,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给自己编各种理由了,不是吗?
这就是消除获利”法,利益不存在了,当然也就没有撒谎的必要了。
回到孩子撒谎问题上,如果孩子通过撒谎不想做作业,被揭穿后也没有任何惩罚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会再次撒谎。但是如果获利不存在了,比如孩子发现撒了半天谎,作业到最后还是要补写的,那他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撒谎去获得这个利益了,很多时候他就不会再撒谎了。
消除获利法”——简单一招就能让大多数谎言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有的时候却是这样的:我已经消除利益,我跟他说过就算你撒了谎,早晚作业都是要写的,但是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样的事情上撒谎,这种情况又如何破呢?”
哎,乍听起来好像真的挺难破的!
既然撒谎是孩子争取利益的手段,那孩子再三撒谎很大的可能是因为痛痛快快快玩一次,这个获益对孩子来说太强大了。 也许在他看来,常规的责罚和痛快玩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此时家长加大惩罚力度呢?
效果也许立竿见影,但长此以往,是㢢大于利的。因为这种正面对抗的方法,会让家长站在的孩子的对立面,很可能因此造成孩子变得更加的厌恶写作业,甚至厌学等等。
那到底怎么破呢?

二,高阶解决方案——把谎言变成心愿”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更高级的方法了。这个方法就叫做让谎言变成心愿”。
此方法既能不着痕迹地解决撒谎难题,又不会让孩子厌恶反感,甚至还能增进亲子交流。
只要我们牢牢记住:撒谎是孩子有说不出口的心愿,他想通过撒谎获利。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孩子的心愿,然后帮助他找到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就可以了。
具体怎么做呢?整个过程需要设置两张表格:许愿表”和”说不出口的心愿表”。
许愿表是用来写孩子日常的愿望,比如一套乐高玩具,让妈妈多陪我等等,这张表可以贴在家里的墙上,爸妈随时可以看到,并承诺在什么情况下实现这些心愿。
至于怎么实现,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比如孩子今天写作业没有拖拉,就给他买一套乐高。总之,要让孩子知道,许愿表的意义在于,只要能表达出来的心愿就有实现它的办法。

说不出口的心愿表”是用来承载谎言背后那些说不出口的心愿的。这张表特别重要,每次发现孩子撒谎,就把它想通过谎言实现的好处找出来,作为他说不出口的心愿,写到表上,比如把我想痛快玩一次iPad”写在这里。
无论孩子写的是什么心愿,父母都不要做任何评价。写完之后就收起来,记住一定要藏起来,就像那些藏着掖着的小心思一样!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就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看看上面有哪些愿望可以转移到许愿表上。

这样一来,说不出口的心愿就变成了可实现的心愿,孩子也就不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藏着掖着了,当然也就不需要撒谎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渐渐发现,原来我的心愿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合理表达出来。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有需求就表达”的意识,撒谎自然就没有必要了。
为什么简单的两张表就能解决孩子频繁撒谎的难题呢?其实是因为,在设计表格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我们大人和孩子心理上的感受和需要,把谎言翻译成说不出口的心愿,撕掉了道德评价上坏”的标签,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让他们因此正视自己的需求,把精力从撒谎转移到更合理的表达方式上来。
同时也让大人不再只盯着他撒谎的行为,而是站在他的立场,看到他撒谎背后的真正动机。

第一:写心愿的时候请一定要用肯定句式,不要用否定句式,比如我不想写作业”——这样的愿望是没法达成的。但是痛痛快快玩一天”——这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隔一段时间,再找个平常的日子和孩子聊一聊,怎么把说不出口的心愿转移到许愿表上,而不是在双方都在气头上的时候讨论这个问题。这样一来,父母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孩子也不会觉得被刻意教育。
把谎言变成心愿”——让孩子的每个愿望都能够被看见,被表达,还能找到更合理的方法去实现,变成心愿,撒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把谎言变成心愿”这个方法,虽然第一次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往往很多问题正确的方法不一定管用。这时,就需要我们从正确”这个坑”中跳出来了。
其实大多数的育儿方法,并不是指向孩子的某种行为,而是指向我们大人的自以为是。正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正确”,阻挡了我们跟孩子真正在一起!
所以面对撒谎”这个听上去很严肃的问题,你要不要试试这个有点不靠谱的方法呢?或许你会发现我们跟孩子之间变得轻松起来。
写文不易,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多点赞转发哦;有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我是超人妈妈说育儿,关注我,育儿路上,咱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