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你怎么吃这么少?不行的,营养不够的,多吃点"
"吃不下的话,那喝点汤吧,你喝汤没有?"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这么少,你不冷吗?"
"把房间收拾一下,太乱了
"……"
这是一个被妈妈唠叨支配的孩子,衣食住行无一没有不让妈妈唠叨的……父母的唠叨就像紧箍咒一样,相信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孩子说,爸妈一天到晚都在嫌弃我,哪里是爱我啊?我受够了!
有多少人会觉得父母这种唠叨也是一种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呢。正因为父母真心爱孩子才会一直唠叨,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有些事,所以就一直唠唠叨叨。
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父母的语言,是爱的私语,是真情的表达,能被父母的"唠叨"声包围,其实是一种幸福。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印刻效应"
比较行为学家劳伦兹提出,指的是初生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物体的依赖性效应;即人们容易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印刻效应"大多发生在孩子三岁之前,那时候的他们对世界还在探索阶段,很多的认知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这时候父母的唠叨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世界,认识世界。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道;"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特别是在孩子3岁之前,耳边不断听到父母爱的唠叨。他们长大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会显得更加自然。如果孩子耳边没有听到多少"爱的唠叨声",当他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则会表现得比较腼腆。"
父母的唠叨直接对孩子有利的影响:父母唠叨=父母的对话,能增长孩子的词汇量科学表明,三岁前的大脑发育会是成熟期的80%左右,能刺激大脑发育最好的模块的就是语言的影响,父母接触他们最多,因此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大脑的发育,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会随之增长的越快,智商也被测试出来越高;
激发孩子的潜能,可以让孩子尽早的开口说话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经常性的与孩子说话,可以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人沟通的能力。

父母的语言影响孩子的空间能力,数学本身是抽象化学习,大量的语言词汇描述有利于孩子建立数感;例如,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一块拼图与另一块拼图的匹配方式、帝国大厦的底层和第102层之间的差别等。而空间能力是科学、技术、工科和数学成就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也是父母语言的基础。
让孩子更加的自信,应变能力更强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心中感到踏实,安定。当他们成长后,内心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做事情会更加有底气,并且勇于探索新鲜事物。因为父母经历过很多事情,他们多数的唠叨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遇到事情时也会更强的应变能力,不会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父母的唠叨间接对孩子的影响:唠叨是父母对爱的语言,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三岁之前,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爱的语言,有利于建立亲子间的亲密感,让孩子更快的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
父母的唠叨也会让孩子内心充满爱父母对孩子的唠叨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也会爱意满满。
唠叨多了对孩子也是一种不利的影响:
父母过度的唠叨,会扼杀孩子的责任感父母们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觉得反正有人提醒就不会用心的做事,当问题出现以后,就把责任归结于父母的身上,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却少责任感和独立的意识。

父母的唠叨,是父母本身对生活经历的看法,甚至是有许多偏见,误解和不满,对孩子不停的唠叨,等于是向孩子转嫁压力,父母的唠叨不顾他人感受,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使父母的地位和形象被扭曲,孩子自己也会比较消极。
父母的唠叨,会使家长失去倾听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时,通常都是自己不停的在说,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这样子会让孩子之后的遇事中也不会想着和父母商量,因为自己得不到理解。
心理学上,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而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由于人的这个特征,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时,会使人的心理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就叫作"超限效应"。郑州博瑞智专家强调,"超限效应"提醒家长们:人的心理对任何刺激通常都会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所以在对孩子的唠叨中父母要做到的是适时适量:
在唠叨的语言中少一些训斥类的语言,语气要温和有礼,增加一些肯定的词语;唠叨多半是出自于对孩子爱意的表达,不要变成喋喋不休的指责和数落,孩子之所以会很反感父母的唠叨,就是因为他们唠叨内容枯燥乏味,且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说事,甚至有的父母更是会把孩子前尘往事都提出来说,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父母,应该在唠叨中适当增加一些肯定的词语,孩子也能听下去;
唠叨要讲究时候当孩子自身就心烦意乱情绪不佳的时候,一味的唠叨说教会激起孩子的极度反感,最近对亲子间的关系也会陷入沉默的气氛;

父母的唠叨不能成天到晚就抓着孩子说个不停,哪怕是再忠良的教导,孩子也会讨厌反感,教育孩子点到为止即可;不要事事叮嘱。可以说,家长对孩子讲得话虽然多,但许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的话,大人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语言环境里会更加反感。
父母的唠叨声中,包含了对孩子的关怀、呵护、担忧和教导。有时候父母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不当,但是父母爱孩子之心是非常真切的,孩子对父母应该多一些理解和体谅,与此同时父母的唠叨也要多讲究一些方法和策略,让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加的和谐融洽!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