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育孩子是背后有很多学问的,有些家长为什么累?痛苦失眠?都是因为违背了教育规律!绝大部分家长只知道批评孩子,打骂孩子,却很少教孩子具体该怎么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上一期,我们讲过,孩子厌学的三大真正原因之一:父母的焦虑。这期我们来看一下,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二是什么?
孩子否定自己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
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他同学都比自己牛。
父亲对他说:
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要切记一点,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去诋毁侮辱和批判,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有一点点优点或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强化他的好的行为和好的想法,这样孩子有了自信以后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中国梦想教育思想创立者陈武民老师在线下家庭教育公益课《中国父母力量》现场说过: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不难,难在一个孩子对学习的意识改变,为什么比学什么更重要,高效比努力重要,学习规划比上辅导机构重要!提升学习意识三步曲:1、从小保护好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感受!2、激发孩子人生伟大梦想!3、规划清晰孩子求学路线!
每个孩子年龄阶段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成长环境背景不同,教育方式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