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终于找到了女儿口中的“爷爷”

一、女儿口中多了一位概念性爷爷”

10月中旬的一天,女儿回来拿起自己的小电话不停地喊着:爷爷,你好。”然后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

妈妈很奇怪,因为女儿没有没有爷爷,妈妈没有灌输女儿爷爷的概念,女儿口中的爷爷是谁呢?

外公吗?”妈妈问。以前有叫女儿喊外公为爷爷。

不是的。”她摇了摇头。

也就是女儿口中的爷爷”不是我们以为的外公,而是另有其人。

是谁呢?妈妈不解。

询问老师,老师说,她对面有个小女孩每天都是爷爷接送,爷爷一走女孩就开始哭,直到哄着不哭为止。

哦,原来如此,女儿在学着模仿别人喊爷爷”。

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不清道不明,家长如何通过孩子的只言片语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况?

1、抓关键词

两岁多的女儿刚去早教小托班时,回来问她情况。她说同学们都回家了,只有她和老师在。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同学们不在、老师在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很好奇,为何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女儿和老师在?

2、查看视频

光听女儿说,无法准确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况,幸好老师每天都拍了照片和视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其他同学都在旁边跳舞,而女儿和老师在玩游戏。

爸爸分析,女儿在幼儿园没有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而是单独由老师陪着。

爸爸的推理有一定的道理,但妈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孩子去了幼儿园,没跟孩子在一起,而只是跟老师呆着,为什么?

带着心中的疑问,妈妈询问老师,希望找到答案。

3、询问老师

妈妈询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将女儿口述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询问原因。

老师解释道,因为女儿进园时间较晚,马上就要六一了,其他孩子已经排练了两个月,女儿一下子参与不进去,所以只能看着别人排练,并安排一个老师陪伴女儿。

哦,原因在这里。

老师又解释道,明天就是六一,表演结束后会恢复正常上课。你女儿会跟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正常的教学和生活。

女儿的描述+照片+老师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

我终于找到了女儿口中的爷爷”

女孩在读书

女孩在读书

二、爷爷的形象渐渐具体化:白裤子,脱衣服,一起吃饭

自从认为女儿是学习别人喊爷爷,妈妈也就没当回事。可是,到了11月上旬,女儿继续不停地说着爷爷”,而且描述得越来越具体。

爷爷陪我一起吃饭。”

爷爷穿着白裤子。”

爷爷喜欢脱衣服。”

妈妈听到这些细节时,大脑轰”了一下。

开启了追问式轰炸阶段。

你是在哪里见的爷爷?”

教室。”

爷爷喜不喜欢你。”

喜欢。”

爷爷有没有抱你。”

没有。”

爷爷有没有亲过你?”

没有。”

爷爷很喜欢我,给我买了碰碰车,玩具车。”

在哪里呢?”

在爷爷家。”

爷爷家在哪?”

……”女儿沉默。

爷爷究竟是何方神圣?

妈妈听着女儿口中片面的描述,心如刀绞。担心某三色”幼儿园的事情发生在女儿身上。

据妈妈了解,幼儿园只有一位传达,是位老头子,男性。其他都是女孩子,偶尔有男孩子来,是体能课的老师,他们一般一周来一次。那些体能课老师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以女儿的认知,不可能把年轻的小伙子称为爷爷的。

这位爷爷究竟是谁?

妈妈再次询问老师,老师说孩子中午都是跟老师在一起的,而且幼儿园除了门卫没有男老师。

老师是位90后的老师,看起来不是会撒谎的样子。她们的园长自第一次参加家园活动后,妈妈就加了园长微信,经常看她的朋友圈,满满地都是对孩子的关爱,不会是那种为了利益牺牲孩子的人。

后来老师解释道,隔壁班有个小朋友,喜欢想像,经常幻想自己是超级飞侠或者蜘蛛侠,我们一起看看您的女儿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幻想。

我说好。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遭遇猥亵,家长如何察觉呢?

一看二摸三问。

一看。

看孩子放学后的表情,是愉悦的还是愁眉苦脸的。如果孩子不高兴,估计孩子在幼儿园呆的不开心。

二摸。

轻抚孩子敏感部位,如果孩子躲闪,表现很害怕,估计有可能受到过刺激。如果轻轻松松跟平时一样,那表示一切都是正常的。

三问。

轻松式的交流,看孩子是否愿意与你谈。随意式地发起话题,看孩子是否抵触或者愿意跟随。其实这种询问就是通过语言观察孩子情绪和心理的变化。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孩子心声的提现。所以根据孩子的语言可以判断孩子在园的情况好还是坏。

这些都是初步的观察,如果真觉有问题,可以要求调取幼儿园的监控视频查看究竟。还原孩子在园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爷爷”是孩子心中想像的大侠,还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妈妈

老爷爷和孩子

三、爷爷会帮我教训你们|我终于找到孩子口中的那位爷爷”

有一天,我们陪着孩子在看电视,孩子指着某个城堡说,我爷爷就住在那里。

爷爷住在城堡里?

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妈妈终于明白了孩子口中的爷爷”。

那个爷爷”,不过是女儿幻想中的超级飞侠。他无所不能,他英勇无敌,他侠肝义胆。最最重要的一点,他会保护女儿,会满足女儿各种需求,是女儿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后备支持。

晚上睡觉时,女儿透漏出一句话,更加证实了妈妈的猜测。

你们两个再批评我,我就会叫爷爷来教训你们。”

至此,妈妈完全确定:所谓的爷爷”,不过是女儿幻想的超级飞侠,她可以用他打败生活中的老爸老妈,以及一切欺负她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生活中有父母可以依靠,为何还要幻想一个爷爷”来助力自己呢?

女儿

超级英雄

四、孩子在家中的位置影响了孩子对情境的反应同时决定孩子的补偿心理

根据心理学家观察,一般家中最小的孩子容易对情境做出反应并进行心理补偿。

所谓情境反应,就是孩子感觉到环境对自己不利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衍生出补偿心理,即虚构现实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种情况在弱小孩子身上比较常见。

很多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心理会从孩子在家的排位入手。

当年长的孩子受到更多关照时,年幼的孩子就会心生嫉妒。或者说,当年长的孩子取得正常进步时,年幼的儿童就会被激励做出更大的努力。

《圣经》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约瑟夫、大卫、索尔等人的故事。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家庭最小的孩子供养了整个家庭。

中国AI教父”李开复,他母亲42岁生育了他,他后来成为家庭中最优秀的那个孩子。

拉丁名言道:要么成为凯撒,要么成为草芥。也就是说: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什么都不是。

在家庭排位最后的那个孩子,比家庭里其他孩子更渴望成功,更渴望优越感,同时更想掌控他人,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控制环境。

当自己力量无法满足时,他们就会去虚构一个人物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比如我女儿。

他们有时会去逃避现实和客观事实,在想象中为自己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把白日梦和荒谬的想象当成现实世界,最终成功为自己创造了心灵的平和。通过建构心理现实,他们最终解决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和矛盾。

幼儿园

金色的守护天使

五、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现实和虚幻?

1、父母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做到公平对待的,从古至今,均如此。一般情况下,父母会偏爱孩子,一般取决于这个几个因素:相貌、资质、性别、排位。

性别在中国应该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即”重男轻女。

一位朋友的亲戚,有三个孩子,前面两个都是女孩,第一女孩,由于出生较后面两个孩子早几年,所以前面几年还是过得舒适顺意,后来弟弟出生后,日子开始变得难熬。第三个是男孩。家里面好吃的好喝的都给这个男孩子。即便如此,男孩生下来就自幼体弱多病,亲戚大多时间都花在了儿子身上,对两个女儿疏于管教。

后来,第一女孩初中时开始早恋,学业自然无法跟上,后来初中升高中时失利,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沿海地区打工。第二个女孩也是如此,16岁就结了婚生了孩子。

后来两姊妹在说起她们的母亲时,觉得母亲太偏心儿子,不顾及她们,让她们早早地就成了家,读书甚少,只得帮人打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而这位亲戚最偏爱的小儿子,后来也是靠接了父亲的班谋得家用。没多大出息。

所以做父母的,真正爱自己的子女的话,就不应该偏爱任可一个孩子,也不应当偏憎一个孩子,公平地对待,孩子才会健康健全地发展。

2、给予最弱小孩子更多的关爱

很多家中的老小明明最弱小却偏要装做最强大,是因为父母对她的关爱有时不够,不足以平衡她内心的强烈需求。

父母通过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后,应给予孩子多一点关爱,让孩子包裹在父母浓浓的爱意下,知道她对父母而言是最重要的存在,她无需再去幻想另个一个超级飞侠来保护自己,父母就是最好她最好的保护伞。

同时,父母在言语上要注意不要去伤害孩子,那些再哭,就不理你,再叫,就不管你,再闹,就不喜欢你”类似的语言千万不要脱口而出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伤害了亲子关系。

爷爷

天使少女

3、鼓励孩子接受现实面对未来

幻想毕竟是虚构的,它无法代替现实。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想像中的人物再强大,也无法左右现实中的人。所以,必须学会接受现实,那些虚构的人物帮不了你,真正能帮你的,只有你的父母和亲人。遇到问题,主动寻找父母去解决。

同时,家长告诉孩子,不管你喜欢与否,你的哥哥或者姐姐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定要去接受他,并且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哥哥或者姐姐的关系。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地爱你,让孩子对于未来有着良好的期待。

4、允许孩子合理地充分地想象

孩子的发展有一些个体的主观的东西在里面。有些孩子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东西时,他们就会产生幻想。他们幻想自己是英雄可以去拯救别人,可以去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

我发现我女儿就经常说,我要变成大姐姐,而且喜欢充当大姐姐,然后她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想吃的东西,想穿的衣服。

我觉得这并非坏事,鼓励她,让她明白,大姐姐是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然后让她在家里有更多担当。同时也让孩子能更独立自主。

作家、艺术家需要与现实保持距离,他们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想像力。我们知道,正是那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人,并能在生活中把想像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人才会成为人类的领路人。

让我们好好地保护孩子的想像之花,积极正面地引地导他们,也许,下一个天才就在他们中间诞生。


我是@林汀物语,陪你一起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