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女儿和其他两位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了几天,其中一个小女孩的性格着实让我们头疼:这个小女孩无论玩什么、吃什么、喝什么,都得让她占上风,一有不合她心意或没按她的想法做的,不是哭闹,就是摔东西,甚至还动手打人。
对于我这个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在头疼”的同时更想弄清楚孩子这个性格的成因。于是我便找机会和女孩的妈妈聊天,找寻答案。通过聊天得知,这个女孩的奶奶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做什么事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她总是要求女孩成绩要在班级里排第一,在各种活动中要争当主角,当班级干部要当最大的官。于是小女孩就形成了凡事只能赢的心态,无论做什么,都要当第一”。
但这个孩子毕竟只是一个智商和能力都正常的小孩,她没有超能力,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争得所谓的第一”。所以,我想在她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输”的体验可能不会没有,如果每次有了输”的体验后,就用发脾气等消极的方式对待,那么这个小孩这一生都很难成为真正的赢家,因为她即便赢了面子,也输了心情;赢了口舌之快,也输了别人对她的尊重和喜爱。

各位家长,你的家里有没有怕输的小朋友?如果有,首先要反思一下你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是不是存在对孩子有过高要求的行为。有的家长听到这话可能会说:你也是做家长的,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吗?你愿意让孩子成为一生平庸的人吗?”
我很能理解说这番话的家长,因为现在我们家里基本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我们把所有的关心、关注和希望都放在了他们身上,我们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头脑聪慧,无论在哪里都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拔尖儿的人。我也曾经带着这样的心态教育孩子,在英语班里,我希望她口语、单词都是超级棒的学霸”;在口才班里,我希望她每次汇报演出都能被老师选中作主角……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她弱小的身体还承担不起父母那么多的厚望”。

一次英语班考试,女儿因复习的不好,成绩排到班级中后的位置,我听说后在回来的路上对她一顿训斥,还狠狠地掐了她,告诉她下次再考不好便取消一切周末娱乐活动。记得当时女儿用怯懦、自责和恐惧的表情向我保证下次一定会考到班级前三名。可是在之后的多次考试中,尽管女儿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我不免有些疑惑,便找了个机会与她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交流。女儿说从那次被我教训”后,对英语考试产生了恐惧,就怕考不好,结果考试时满脑子都是我不能输、我要考进前三名”想法而不能专心答题。
通过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教育孩子,到底是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不是最基础的是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因为只有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了,他们才有体力、有智力、有能力去参与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想通了这一点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而不仅仅只看她的成绩。而且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地纠正自己之前的一心只想让孩子赢”的思想,并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人生的考场随处都在,要敢于参与竞争,但不要过分在意输与赢。赢了,可以提升自信,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保持成绩;输了,可以发现自己的劣势,通过努力尽早补上短板,让自己不断地变强大、变优秀。同时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淡化第一”赢”这样的词汇,而是常跟孩子说努力的过程很重要,要努力让自己对学习专注、认真,拥有学习力;努力让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不逃避,能够勇敢去面对;努力让自己心胸开阔,做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一个人要拥有了这些能力,离 真正的人生赢家”就不远了。

家长朋友,你们赞同我的观点吗?如果赞同,就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