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梁启超: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3件事

众所周知,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家。他与他的两任妻子共生9个孩子,个个成龙成凤,其中3个是中国院士,另外6个都是不同领域的精英,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强爸爸,书写了近代教育史的传奇!

梁启超: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3件事

梁启超的孩子

我们一旦为人父母后,会不自觉地希望孩子优秀。但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可是孩子长大成人后,有些孩子会成为出色的律师、商人,有些也可能会成为流浪汉或乞丐。这都不是因为孩子出生时候聪明或笨,而跟后天的教育环境有关。

我们总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可是扪心自问,你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为孩子做了些什么呢?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的家长,绝大多数的家长既没有任公的格局与学识也没有任公的远见,但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那就是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影响利他的环境,给孩子表现你希望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仅靠嘴上的说教功夫与棍棒教育,孩子就自然进入清华北大或能成为院士。套用网络上的红语:现实不会陪你演戏,请不要假装努力!”

父母要不拘一格,多形式的陪伴孩子,与为子女的朋友
有很多家长都说忙,没时间陪孩子,你比梁启超忙吗?

梁启超身兼多职,既承办书刊又担任政府要职。与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家长一样,每天只有24小时,但对待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上,从不借口说自己忙,就弃子女不管不顾,就算在日本流亡期间都要在家中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轻松、快乐的环境与氛围,没有丝毫放松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教育,不但主动教大女儿学习歌词词赋而且在家设立书院教孩子读书。

如果说培养出一个院士是偶然,但一门出三院士绝对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正确的陪伴与坚持不懈努力教育的结果。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在家把孩子扔给保姆,在学校把孩子扔到老师,什么都不管,觉得自己已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然而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多尽职的保姆,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是谁永远都替代不了。俞敏洪曾说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家梁启超更是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时光,在孩子出国留学后,就通过家信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给每个孩子起不同的昵称,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与鼓励。他的一生给孩子写了四百多封家书,每每都是在忙完工作后半夜给孩子写信,这个习惯就算在他病重在床榻上也没有中断过。因此,家长们无论我们有忙碌都不要忘记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决不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去补救。

父母不要只看孩子一时的成绩得分,而要鼓励正确对待挫折,知耻而后勇
学知识不是为了比得多少分,而是掌握了多少内容,即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上周,与同事一起出差,在车上同事告诉我,上周他儿子参加学校月度测验,儿子的语文成绩下降至80分,他把儿子批评了一通。我在边上打趣道:”初为人父母时,对待腹中的胎儿只希望他能完好无缺陷;孩子出生后,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孩子上到幼儿园后,对待孩子的要求慢慢有了变化,这时候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能讲故事、会背古诗,会唱歌;上了小学,我们更希望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同事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说:的确是这样的,以前总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即好,现在对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关注了。”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分数论英雄”的体会。虽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父母对孩子关心的体现,但是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及掌握的知识程度,而不是着眼在具体的分数上。

梁启超次女庄梁思庄在刚到加拿大时,写信告诉爸爸,有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

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庄庄说:可是我是梁启超的孩子呀!”

梁启超的孩子就一定要得第一?庄庄啊!我问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知识呀!

那知识是不是越多就越好?

总不能越少越好吧?

如果一个人心存歹念,那掌握的知识越多岂不是危害越大?

那怎么办啊?

学校里教授的这些科目,只不会是一门技艺而已,我们为学的根本首先是要学做人,这些题目里可教不了你,这一次考试成绩,好也罢,坏也罢,只是你人生的一段经历,我们何必为它烦恼呢!

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

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若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并不是对子女的学业不关心而是并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孩子考试差本身就难过了,此时,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与鼓励,这就是教育家与我们普通家长育儿的不同。

梁启超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要有独立意识,要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你要听话!”、我们都是为你好”、照我说的做”等等。一直以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一定要遵照执行,不允许孩子反驳、不允许孩子置疑。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以爱之名去禁锢孩子的思想与意识。

有一次,梁启超的三子梁思忠问父亲说:你如此爱国,为何会住在租界里?”梁启超放下手中的笔,回过头来告诉孩子因为他要做学问,要保护他的书,如果住在外面,那些不明事理的学生就会把他的书烧掉。若换一下场景,我们的孩子要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估计迎来的就是一顿痛打或臭骂了。梁启超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从未以父亲的权威来责骂孩子,而是以身作则的表现民主、沟通、引导等行为,允许孩子经常发问、经常倾听孩子跟你分享的故事,鼓励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

家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身为家长,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正所谓教子有方,却无定法”。

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故事,可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子心得,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常识,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教出院士,但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们可以犯更少的育儿错误,可以引领我们的孩子在正确的人生航道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