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奕石小小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明明很早起床,和陀螺一样转不停,转眼间看时间却惊觉大半上午已经过去了。
结婚后,很多女性除了工作,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家庭,特别是有了宝宝之后,需要关注的事情更多了。家里的卫生情况不能忽视,孩子今天吃什么、明天穿哪件衣服要考虑周全,换季还要收拾全家的衣服。
为了照顾好一个家庭,妈妈们在很多时候都难以顾及自己的感受,放弃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妥当一切。难道结婚后的女性就不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吗?难道作为妈妈,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吗?
其实不管再忙,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只要能够合理管理,哪怕是无比忙碌的妈妈们,也完全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时间管理法则》就是一本很好的进行时间管理的书。它的作者博恩·崔西,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他用超过3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时间管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甚至帮助很多人、很多公司进行彻底的改变。能够取得进展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不断的吃掉青蛙”。

为什么是吃掉那只青蛙”?作者博恩·崔西给出了我们答案。
青蛙”意味着那些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博恩·崔西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对最艰巨的任务立刻采取行动的话,很可能你会因为它耽误很多时间。吃掉你的‘青蛙’也可能会对你目前的生活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
一、两种方法改善生活质量习惯在养成之初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细线,但是我们每重复一次习惯,这根线就会变得更粗壮一点,最终它会变成一条粗大的缆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牢牢地拴在上面。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当我告诉你:用一天的时间做完一年的工作,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这就好像一口要吞掉大象,哪怕是再高效的人,也会感到不可思议。这里有两种方法,也许可以有效改善情况。
香肠工作法
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走一步,再走一步》,讲的是一个体弱怯懦小男孩,在和他的小伙伴登上悬崖之后,由于害怕不敢上不敢下,最终在爸爸的帮助之下,只看眼前的一小步,一步一步的走下危险悬崖的故事。其实面对要做的事情,不要去看待前面的路有多艰辛,只需要走好眼前的这一步就足够了。
就像吃香肠一样,一次只吃一片香肠。把完成任务像吃香肠一样,将一整个任务,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完成。
心理学上,面对一整块的事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心里总是想办法拖延。而拖延正是畏难情绪的表现之一,长期被畏难情绪影响,很容易对任何一个问题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我们处理事情的信心。
倘若将整个事件分成若干层次,分层完成,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能提升效率。

奶酪工作法
其实它与香肠工作法相差不多,如若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用以完成事情,那么在任务完成一个环节之后,就在处理清单上打一个洞,打过的洞就像奶酪上的洞一样。长此以往,极容易形成习惯。
这个举动其实很像心理暗示,巴甫洛夫有一个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他在每次给狗喂食物的同时,就会摇铃铛。狗一见到食物就会不自觉的分泌唾沫。久而久之,哪怕只是摇铃铛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沫。
在这个实验中,狗与铃铛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也能将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当成一种条件反射,一个新的习惯就已经形成了。你也可以试着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在纸上将任务大洞,借以此给予自己内心的鼓励。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895年首次提出了帕累托法则”,也就是80/20法则。他提到,20%的财富一般掌握在80%的人手中,而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八二法则适用于各个方面。
比如,该法则指出,在一个人的活动中,20%的重要活动贡献80%的成果;在一家企业中,20%的重要客户贡献80%的销售额,20%的重要产品或服务能赚取80%的利润,20%的重要任务产生80%的价值,等等。
同样的,很多人每天的任务中,只有10%-20%的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但是恰恰相反,大部分人只是专注于忙碌那些不重要的80%-90%。
盲目的忙碌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最终结果就是产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低质量勤奋的人有这样两个特点:
1.缺乏自主性,容易人云亦云。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如何尽快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却完全忽视了这件事对于自己而言是不是必须要完成的。
2.尽管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效率不高。想到了就去做,看似执行力很强,高强的执行力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内心的空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能用不停止的勤奋掩盖内心的的慌乱。
要想摆脱这种低质量的勤奋”,就必须学会关注重要的活动,保证每天最先完成的是那些重要的、对你影响大的,同时回报也是最大的。比如作为一名妈妈,尽管要权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但是每天坚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要比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逛某宝更有效率,也更容易获得长期的回报。
所以你不妨试着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问问自己这是我最重要的那20%吗?”

心理冲突中,有一种叫做避趋冲突。简单来讲,就是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好比一个人既想变得更好,却又害怕为之付出努力而挤占自己的娱乐时间。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其实克服的方法很简单,其中一种方法叫做系统脱敏法”。
这种方法很好理解,假设一个人的内心比较恐惧学习时间的来临,那么就强迫自己打开书,坚持学习一个小时。如此循环,不断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至消除恐惧感。
当然,作者书中还提到了提升效率的另外一种方法——制定计划。作者提到,提前制定一整天的计划并严格实施计划方案。一旦开始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全情投入。
面对忙碌,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是忙完这一阵就好了”,但实际上,人们常常是忙完这一阵,再忙下一阵”,短暂的休息可以给人带来放松,长时间的休息必然产生松懈,一旦想再次进入状态,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时刻保持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来源于不断对自身提出的要求。
一旦产生了内在的紧迫感,你会建立一种行动偏好”(bias for action)。面对一件你即将处理的事情,你会立刻采取行动去完成,而不是夸夸其谈地讨论它。你会集中注意力,关注能够立即实施的步骤。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实现预计的目标,你会一心一意地处理那些能够立刻做的事情。
当你真正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心流”,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这种状态之下,一个人的头脑无比清醒,状态也空前的高涨,更容易激发内心蕴含的潜能。

有债券天王”之称的比尔·格罗斯,事业风生水起的前提之下,还有一个著名的习惯:每天坚持关闭科技设备一段时间,空出来的时间用以坚锻炼甚至是冥想。理性的生活让他在高科技的漩涡中仍然能保持独立的人格,高品质的生活。
电子设备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原因之一可能是出于工作的需要,但是对于全职妈妈而言,除了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家庭,其余琐碎的时间更多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消遣。
生活方式的固化减少了娱乐的可选择性,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他们窥探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曾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平均每46分钟会查看一下自己的智能手机。另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平均每天会查看85次手机,该研究显示:人们查看手机的频率是他们以为的2倍。”
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其中,看似得到了短期的放松,却失去了和自己独处的空间,不利于时间的掌控。
《吃掉那只青蛙》中博恩·崔西总结了21条最重要、最有效的提高生产力和个人效能的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职场人,同样也适用于任何一类期望进行时间管理的人。我将这21条计划归纳为四大类,希望从现在起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在改变中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