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一枚两个孩子的宝妈,近来因为孩子的事,有些小郁闷。她说:我家老二那么活泼开朗,见谁都乐呵呵的,带起来也省心的多;我家老大怎么性格完全相反呀,高冷+霸道总裁范足足的,见谁都是一副冷酷脸,也不爱跟别人打招呼。有的时候我都怀疑他们俩其中一个是不是在医院里抱错了呀!要不然性格怎么如此天差地别?

我开玩笑:要不去做个DNA?
她说:哎呀,要不是那长相差不多,我还真要去做!可到底是为什么呀?然后她又说前两天她带着俩娃坐电梯,电梯里面,老二开开心心的跟所有人打了招呼,老大倒好,一声不吭,一个人沉默着,完全置身于事外。令她最想不通的事,一样的家庭氛围,一样的教育方式,怎么俩娃的性格咋这么迥然不同呢?
我说:古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孩子气质天生就不同,即使是亲生的,性格肯定有差异呀!
确实,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活泼的性格,刚出生谁抱着都笑,有的孩子刚出生老哭老害怕,这完全是天性使然,而且即使是同样环境下性格也会不同,就算是双胞胎,也时常有一个爱说话,一个不爱说话的现象。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托马斯和儿童心理学家切斯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将孩子的气质进行归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质维度说。
那什么是气质呢?

在心理学上,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性”、脾气”相似,指的是指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倾向。
关于气质的归类,分为九个维度,具体是: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反应阈、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和坚持度。
01、活动量
指的是孩子的个性是好动,还是偏爱安静。在孩子时期,就能明显的感觉出差别。有的孩子在不睡的时候都会一直动不停,而有的孩子则会一直很安静,像天使宝宝一样令人省心。
02、规律性
就是孩子的生活作息规律。有的孩子在出生后很短时间就形成了明显的作息规律,比如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吃喝拉撒等都容易掌握规律,而有的孩子则比较随意,需要新手爸妈们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03、趋避性
指的是儿童对环境中的新事物做出积极接受或退缩的反应。比如有的儿童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陌生人感到好奇,甚至会主动微笑回应,而有的儿童面对新事物或陌生人时的反应是害怕和退缩。
04、适应度
指的是孩子对环境中的变化能否很快地适应。有的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最初可能不太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但另一些孩子却在较长的时间后仍习惯不了,表现出紧张不安和啼哭。
05、反应强度
指的是反应的能量水平。如有的孩子哭也大声,笑也大声,而有的孩子反应会被形容成小奶猫,声音小而细嫩。
06、反应阈值
指的是能引起孩子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敏感度。有的孩子反应阈限比较高,对于环境中声音、光线的变化不太容易察觉,而另一些孩子则比较警觉,环境刺激的一些小变化容易使他惊醒。
07、情绪本质
指的是儿童持续的情绪状态是欢乐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有些孩子在游戏时或与别人交往时经常面带笑容,欢乐开朗,而有的孩子则经常啼哭,情绪紧张。
08、注意力分散度
指儿童从事某种活动时稳定注意时间的持久性。比如有的孩子拿一个玩具能够翻来覆去地玩很久,而有的孩子很快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
09、坚持度
指儿童根据环境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从孩子期开始,有的儿童在哭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安抚,而有的则很难转移注意力,难以安抚。
看完9种气质维度说,现在是不是对于为什么亲生兄弟姐妹,性格却截然不同有了直观的答案呢?
是的,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有的,通常认为,气质主要与一个人的遗传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而且一般来说非常具有稳定性。
气质不同,养育方式自然不同,于是托马斯等人又根据九个维度的活跃水平,将孩子的气质划分为抚育容易型、抚育困难型和发动缓慢型三类

01、抚育容易型
占样本比例的40%。不少的儿童属于这一类,他们的吃、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性强,在婴儿期就能很快地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性强。他们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强化,因而在整个儿童时期能受到成人极大的关怀和注意。
02、抚育困难型
这一类孩子人数较少,约占10%。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 对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03、发动缓慢型
约有15%的是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但也不象困难型孩子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动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育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孩子不能简单地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气质,只是类型不同而已,却没有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消极的一面。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以及从理性、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独有的特质。
气质是天生形成的,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在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的耐心科学引导下,以及给予更多的接纳和理解,相信在亲子养育的路上,你一定能摸索到真正适合你孩子的教养方式。
另外,既然我们了解认识了自家孩子独有的气质,在教养的路上,可以扬长避短,帮助孩子发挥和培养出自己的优势,鼓励尊重他往属于自己独有的方向探索,去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