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理解孩子的叛逆

叛逆”似乎是一个在父母嘴里说出来频率最高的词,几乎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当我们没法接受孩子对我们的置之不理或者顽强抵抗的时候,我们通常脱口而出的是:这个孩子很叛逆。因为他很叛逆,所以我们不用再承担不听话”的结果;因为他很叛逆,所以我们也就不用承担更多的责任。

孩子拥有叛逆的思想和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其实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和帮助孩子走出叛逆期才是真的为孩子着想。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也让自己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我想这样才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才可以迅速的解决而不让孩子深陷其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善意和体谅中,他就学会了尊重。

2-3岁是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一般能够持续到4岁或者5岁,此时孩子常常会做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希望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叛逆其实是一种成长的表现,此时孩子内心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同。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实就能够明白,孩子这是想要表达自我、强调自我、发展自我,这也是一种积极成长的状态。

很多父母对于比较叛逆的孩子就是一味的打骂和批评,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打骂教育的弊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是特别不愿意听父母的话的,这个阶段他们内心只有自己。所以任何批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都是无用的,但是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没办法理解的事情。所以父母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让孩子更快的走出叛逆期。

7-9岁是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开始表现的更加独立,比如不再愿意牵着父母的手、不喜欢听父母叫自己的小名、凡事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另外一方面,他们虽然不讲道理、爱哭,但是又非常依赖父母!这个阶段,父母应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独立空间,让他自由探索成长,当孩子面对问题和挫折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让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此时孩子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爱好,父母可是循序渐进给孩子引导,将他领上正确的道路,但是不要过分强硬的跟孩子对抗”,也不要用要求的语气跟孩子讲话,比如,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等,这样做很有可能伤害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叛逆期指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会快速集中的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力并且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抗衡显示自己的价值。往往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别人的力量。通常来说,迈入青春期的个体也会随之进入叛逆期。

叛逆的孩子通常会有的一些举动,在父母眼中会认为是特别另类的,但是我相信作为父母也曾有过叛逆期,他们是知道孩子内心所想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也让孩子特别厌恶和家长之间进行一些交流。所以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我想,他就会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孩子走出叛逆期。当然也会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情况,立即阻止,也将所有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降到最低。

学会防患于未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家长们不能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这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提前为孩子的叛逆期做好准备。

教育的方式绝不是一味的打骂孩子和批评孩子,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首先就要和他们成为特别好的朋友。这样孩子才会和你分享生活中、学习中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否则到了孩子叛逆期的时候,孩子更加是不愿意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的。所以父母理解孩子的叛逆我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新的认知,同样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下去,孩子才有可能很快的走出叛逆期。

孩子的突发行为会很多,无论他们如何蔑视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那一瞬间千万不要被自己的焦躁打败,而需要保持冷静。

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心理。叛逆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6岁之前要经历3个叛逆期。在7岁之后的叛逆期更加明显,家长们不要过分焦虑。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长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