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用要求和规则作为一个维度,用关爱与温暖作为另外一个维度,就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父母:
专制型父母:也称为独裁型父母,是只有要求和规则,而缺乏关爱和温暖;
溺爱型的父母:也称为放纵型的父母,他们只有关爱和温暖,却没有要求和规则;
疏忽型的父母:也称为放任型父母,他们则是最差的双失父母,既无关爱和温暖,也无规则和要求;
而与之相反的双全父母,则是给孩子关爱和温暖,同时也懂得提出合理的规则和要求的父母,这种类型的家长叫做权威型家长,当然,成为这样父母的孩子是最幸福和最幸运的。

专制型父母,可以说他们是最匮乏安全感的父母,他们无法不依赖于他人而存在,需要借助他人才能够使自己完整实现自我,他们最为害怕的是被自己的孩子抛弃或者控制,所以他们将专治这种比较原始的自我防御方式用在了对待孩子的管教上。
强调孩子对父母意志的绝对性的服从,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会成为成全父母人生的工具,孩子没有机会成为自己,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之下,孩子可能会发展出很多的敌意和攻击,更多的自我否定和拒绝,更多的自我伤害,更多的来自对父母惩罚的恐惧和愤怒。
徐静蕾曾经在访谈当中说到,父亲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她施加了各种控制,导她的叛逆期被无限期的拉长,以至于今天作为成年人的她,只要有任何人跟她提意见,他的内心语言都是:关你什么事儿!他在成年之后不允许任何人左右他的意志,只要遇到任何人想要控制它,它都会强烈的反抗。

溺爱型的父母,最匮乏的是价值感,他们通过无条件的满足他人的需要来体现自我的价值,被他人需要才能使自己完整,才能实现自我,他们最害怕的是,孩子不再需要自己要离开,所以他们通过溺爱这种防御方式来阻止这件事,他们在对孩子的管教上很少进行约束,对待孩子的需要也是无条件的满足。
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满足自己的能力,他们只能依靠父母或者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最终没有能力从父母那里走出来,被深套在父母的身边,那些啃老族的孩子都出品于这种溺爱型的家庭,表面上孩子是不独立无法离开父母,其实推动这种结果发生的动力,却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疏忽型的父母,他们最匮乏的是归属感,他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连自己是谁,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存在都完全无感无知,他们对外界漠不关心,无法关注孩子的存在和需要,无法给予孩子支持、关心和爱。
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比如逃学、斗殴、酗酒、吸毒或者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和他人的关注,因为长期的被忽略,他们也很少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价值感和幸福。

很多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少年,都来自于疏忽型管教的家庭,遇到这三类的父母,真的是孩子的运气特别背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这般长大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多少人在父母的打骂当中成长,曾暗暗发誓,长大之后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但真正的长大之后,却还是宿命一般的成为了自己最讨厌、最不想成为的那种父母。
家庭养育方式的代继传递有着惊人的规律,但我们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家庭教育方式的错误轮回是可以打破的。
其实作为父母,不管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如何,我们自己的职业和文化如何,我们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擅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和使用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