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因失误而受伤,父母回应是关键,不能助长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所谓的没教养、没礼貌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的行为与他们接触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父母过度的溺爱就是毁掉孩子的利刃。

当孩子因自己的失误而受伤时,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安慰孩子,而不是帮助孩子推卸责任。父母要教会孩子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变得性格孤僻。

我家二宝今年1岁半了,自从我做完月子以后,二宝都是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非常溺爱二宝,在他们的呵护下,二宝养成了蛮不讲理的坏习惯。

有次,我给二宝买了一个玩具,二宝高兴地跑过来拿,可能是由于太激动了,二宝被一个椅子绊倒了,我赶紧去扶,二宝的奶奶也赶忙去扶,我和二宝他奶奶哄了很长时间,二宝仍旧哭个不停。

最后,二宝奶奶用手使劲地打着那个椅子,说:谁让你绊倒我们宝宝的。”,二宝听了之后很快就不哭了。事后,我劝二宝奶奶不要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但是二宝奶奶很不以为然,那么,二宝奶奶这种教育方法有什么危害?

孩子受伤后,父母盲目安慰孩子的危害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受伤时,父母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哭泣盲目地安慰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

1、让孩子学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当孩子不小心让自己受伤时,如果大人一上来就去责怪让孩子受伤的那个物体,那么孩子就会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受伤都是别的事物的错,自己不用承担责任。

事实上,绊倒孩子的玩具是没有生命的,它不可能故意让孩子摔倒,孩子摔倒是由于它自己不小心。如果大人把责任都归咎于玩具,那么孩子在长大之后很可能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

2、让孩子变得情绪化,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孩子摔倒后肯定会感到很疼,而小孩的自制力很弱,他们会忍不住地哭泣,在哭泣的时候,他们是失去理智的,他们无法认真地思考在这件事情中究竟谁对谁错,这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引导。

如果父母此时跟随着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断地批评玩具,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犯了错只要自己不开心,就能够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样的话,他们长大之后很可能成为情绪的奴隶,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做出极端的行为。

3、让孩子缺乏同理心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受伤时,父母应该让他们明白,此时受到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自己,被孩子绊倒的那个东西也因为孩子的失误而受到了伤害。

虽然大人们都知道物品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而言,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所以父母要教会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养成自私的品质。

4、让孩子变得不会宽恕别人

人都要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即使别人不小心伤害了自己,也不能一直抓着这件事情不放,更何况在孩子被玩具绊倒这件事上,玩具根本就没有错。

所以孩子就更不能无理取闹地去埋怨玩具。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了别人也是宽容自己。

当孩子因自己的不小心而受伤时,父母的正确做法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受伤时,父母正确的做法很重要,父母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爱,也要让他认识到自己为何会受伤,不能让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埋怨别人。

1、抚慰孩子的内心

当孩子因失误而受伤时,父母首先应该帮孩子揉揉伤口,缓解孩子身体上的疼痛,最好能把孩子抱在怀里,轻声地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在意。

因为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而言,他们是非常惧怕疼痛的,所以父母也要想办法缓解他们内心的恐惧。

2、让孩子转换角度,替对方考虑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父母也要带着孩子给被绊倒的玩具揉揉伤口,让孩子明白学会替他人着想。

在如今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那么很容易受到集体的孤立,很容易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3、提醒孩子下次注意安全

最后,父母要提醒孩子以后走路时要注意安全,不能再莽莽撞撞的,要看好脚下的路。父母要让孩子打心眼儿里觉得被玩具绊倒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引导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不能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那样就不会再被玩具绊倒。

超超爸爸说教育寄语:

总而言之,当孩子摔倒时,父母不能为了达到快速让孩子停止哭泣的目的,就骗孩子说是其他的事物导致孩子受伤的,那样不仅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善于推卸责任的人,还会导致孩子有很强的情绪化倾向,让孩子在以后难以融入集体中,还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低情商、爱斤斤计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