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结婚都有什么习俗?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 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 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结婚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订婚: 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2.到订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订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 (1)金饰一套。包括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对戒一对,钻戒一枚(钻戒现在大概价格买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实也可以去金器店买裸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打造价格相差很大,大约可以节约35%,注:前提先问过家长,有些家长喜欢买24K的纯金觉得可以保值,年轻人就不喜欢了觉得土气)。 (2)喜糖。包括糖金杏一对。温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负责包括喜糖内的红包(目前红包50-100都有人放,视双方条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3)手表。过去为对表,现在鉴于各种电子产品都有手表的功能,只买一只给女方也很多。价格视各自对款式的喜好和经济条件而定,通常为一万左右。 而女方要购买的东西为: (1)男方结婚订婚时所穿的西装一套,衬衫两件,领带两条,鞋子两双(休闲跟皮鞋各一双)休闲装两套,袜子一打,金器:手链和项链各一条(如果给伴郎的红包少于580就需要再买条衬衫给伴郎)。(金器这个偶不知道,我那时也没这么做) (2)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选择,视情况购买。建议多跑几家,多比较,不然各方开价差别不小。送碗也得挑个日子,有“稳当”一说,“稳”谐音温州话的“碗”。现在市场的碗分骨质瓷和陶瓷,建议还是买陶瓷,耐高温不易裂,而且还不像骨质瓷那样日子久了容易积污垢。还有就是注意,最好买微波炉适用的,这点日后很实用。 (3)六样分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只给男方(六样在专门的店可买,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专门用脸盆和包装纸包好,需提早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去预定)。 3.订婚日:现在订婚酒席分两种,一种是中午女方家摆设酒席宴请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则由男方回请女方。另一种就是双方父母加上至亲好友一起于某酒店设宴订婚。一般现在市区选择后者的比较多,下午男方驱车盛装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并给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钱(皮箱钱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让姐姐出嫁拉着皮箱不肯走,你要给他钱他才肯放人,上辈人这么解释的,还有就是女方要是独生子女,就给女方的妈妈)。关于皮箱钱,也有是在结婚日给的。皮箱钱大概在5800-10800不等。到酒店后给双方父母敬茶,向亲朋好友敬酒以见证你们的爱情。 结婚: 1.决定下结婚的日子后就要开始去预定酒店布置酒席了,现在好象要提前一年预定酒席我晕,好日子大家都结婚啊。 然后就要先安个窝了,买房子和装潢当然是男方负责的,装潢就起码要2个月了,一般在订婚之后开始装潢。装潢好后房间内的家具由男方购买以外其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由女方负责打扮,所有带插头的,装饰的东西还有厨房的橱柜以及床上用品都有女方搞定。 2.拍婚纱照。要挑选好时间, 3月份是拍婚纱照最好的时间,天气好,风景好。要早点去预定,因为好时间大家都抢着去的。现在的3W、古摄影、时尚春天、中天私人摄影坊(最近刚听说)都不错,一改薇薇新娘等千篇一律的风格。最好趁做活动的时候去预定,送的东西多,价格也会相对便宜。拍照时建议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不要轻易听信化妆师的建议,他们都是带有利益的,一般没什么好推荐。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选影楼时弄清楚入册照片数(一般是50张,有些是40张的就太少了)和每增加一张的单价,这个各个影楼差别还是很大的,高的要50一张,少的30,最后造成总价的差别还是不小的。 3.婚纱。现在很多人都是买婚纱,有时间这也是好的,毕竟去苏州上海买来的要便宜很多,但要注意一点,苏州的质量一般都不大好。还有就是去一趟路费开销也不少,比较一下,租和买到底哪样合算。租的话温州现在的几家店分布是这样的:像百老汇、嫁衣工坊的一些租金很贵,嫁衣工坊有几件相当独特,就是价钱贵,好看晚礼服一般也要三千多,三件加加起来超万是肯定的。百老汇的一些一件就要上万。就穿一个晚上,这么贵,钱花得实在太冤枉。感觉柴桥巷有一家梦宫场嫁衣还不错,价格实惠,东西也比较精. 3.结婚那天敬酒程序自己不必担心,礼仪公司摄像的人对这些套路一清二楚,他会边拍边指导你怎么敬酒的,只要照着做就好了。 4.女方给男方家人的礼物。 (1)地瓜爷地瓜娘。给地瓜爷和地瓜婆都得买礼物。我当初正值夏天,就给地瓜爷买了件鳄鱼的T恤,给地瓜娘买了条项链。给地瓜爷地瓜娘都要买一双鞋子,尤其是地瓜娘,还得在鞋子里放双袜子,“鞋袜”谐音温州话的“闲摸”,就是她在闲暇时能够帮你打理打理家务。 (2)地瓜娘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男方的舅舅阿姨。通常是每人买一条被子或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价钱通常在两三百元。 (3)男方的亲兄弟姐妹。有哥哥弟弟的通常是买件衬衫或其他衣服。有姐妹的通常是戒指或是项链。还有兄弟姐妹的配偶视同兄弟或姐妹。 5.结婚前几天的准备。 (1)摄影租车礼花,不过这些到关系不到现在满大街的礼仪公司有全包的。 (2)司仪。请不请就看个人喜好,总觉得你酒席多的话司仪又搞半天你忙到晚上12点也别想好,你等的了人家也等不了啊。司仪请得好的话还可以,万一水平太差或其他什么的,反而会破坏了婚礼气氛。 (3)预定化妆师。 4.结婚前晚新娘去做个美容去个角质就行了,如果有跟装妆的话,结婚当日就不用起那么早了,现在美容师都是直接上门来的9点多起来去做个头发做指甲然后吃饭,中午这顿后下一顿可是要到第二天的中饭啊,这里要提醒大家还是要吃饱啊,呵呵。。。然后到一点多化妆师到家穿上婚纱,披上披肩,化妆和发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多。这里要提醒的是,要注意提前电话通知化妆师自己的婚纱是什么颜色和风格的,这样便于她会准备相同颜色和风格的头饰。 男方也是差不多吧,没女的那么麻烦,4点钟的时候新郎和伴郎就要出发到女方家中去接新娘了(现在是越来越早了,因为现在酒店一般有多对新人同时结婚,早到的风水好,为了抢风水,现在新娘都很早到,而不像过去那样客人等新娘了),到了新娘家后伴娘就会想些花招为难新郎,最后当然也是红包搞定才开门,(红包是50块左右,温州这边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正好一桌)然后就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所有的男方亲戚随车一起到新房。这里讲下车,温州这边是租车,香烟是一定要递的,否则有些不好的司机就会故意开快开慢,这样就不成队行,录象拍起来就不太好看。然后到新房里就是敬茶和汤圆排录象,还有一定记住敬东西时的长辈次序,否则就会被人说闲话了。 接下来就是又一路车开到酒店,然后就是舞狮子,然后给红包(红包是1人10块,总共60)。接下来就是有些伴郎会拿那种喷喷彩带来狂喷新人和伴娘。建议新娘把头纱放下来,而伴娘建议准备件有帽子的旧衣服,进去前先把帽子戴好,呵呵。最后一关当然是敬酒,这个是最重要,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大家各自发挥,在此也免了,还要注意中间新娘要换婚纱和发型。还要注意下的就是现在是男方送给女方4桌酒席包括红包,多出来的酒席就是女放自己负责了,而红包当然是由各自的家长收。
土家族结婚时有什么习俗
与汉族相比较而言,虽然土家族也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体而言婚姻还是自由的。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摆手节、女儿会等大型节日和生产活动中相识、相恋,以对山歌、吹木叶表达爱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可结婚。土家族的婚姻习俗是是所有土家民俗中仪式最为复杂、程序最为完整、细节最为精致的民俗之一,其程序可分为五大部分:求肯(即求亲)、定亲、结婚、送亲、回门。其中每一大部分又由许多小环节构成,程序极为完整,内涵颇为丰富。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一、求肯(即求亲)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此时,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二、定亲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在酒席开始之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因为人们觉得“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需要注意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因为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之后,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三、结婚 “八字”写过之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独特、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如果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进行“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同时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同时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和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这时客人需要给一定的礼金以示祝贺之意。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戴花”一般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此时新娘的长辈需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待男方的迎娶。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四、送亲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仪式。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迎亲队伍进了门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即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表达对新娘的不舍。“拖亲”后,新娘必须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瞬间,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通常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避免筷子砸到新娘。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和礼仪师商量确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一般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当。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确定迎亲或者送亲时都要遵循一条规则,即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思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因为“姑”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皆有“鳏寡孤独”之意,不吉利。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女儿,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尔也会有“哭女婿”,即岳母放心女儿不下,要求男方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女儿出嫁是喜事,应该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破坏喜庆的氛围。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自己倒掉,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离开村子的时候,不能回头,要一直走到男方家。 在到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仪式,俗称“拦送亲婆”,即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刀杀死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人们相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魂,这个仪式就是为了驱赶掉新娘身上的鬼魂。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与新郎在堂屋中央相对而立,由礼仪师主持婚礼,大致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部分。 拜完堂之后新娘和新郎就会进行“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因为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所以“抢床”多一男方的胜利而结束。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或者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之后需要给小女孩一个红包。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和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一致)“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其内容涉及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比赛,很是有趣。席间,新娘和新郎会给参加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需要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捉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愉快声中结束。
魏县那边的结婚有什么习俗?
你们的爱情可能要受到考验了,"伤风败俗"有些夸张,不过对于一些农村非知识封建家庭来说可能会看不惯的,年龄到了的话,家长就开始为儿女安排这事了,如果你女朋友的父母还没有给她这方面的建议的话,有两种可能,一,年龄还小;二,家长并不封建。即使是思想开放的的家长,把女儿嫁那么远也是困难的。建议你去见见她的父母,使他们相信你们会幸福! 一般相亲结婚流程:多是媒人和家长的工作,媒人做媒的基础是家长同意,然后双方相见,没意见的话就该小见面了,男方提点东西,带着订金(千儿八百的)去女方家里,双方家长见面算是定了亲;然后,有个大见面,算是订婚,比较隆重点,商讨结婚事宜,男方需要给礼金了(大约4000元左右),再然后,就该结婚了,礼金大约七八千吧。 不过现在很多都很省事了,双方没意见的话可以“一次性付款”了,依据双方条件,一万以上的礼金就行。 呵呵 你现在的工作是好好爱你的女朋友,使她有信心和你一起面对可能会有的困难! 我是河北邯郸魏县人,你说的自由恋爱被视为伤风败俗,那是以前的魏县现在已经不是那样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了。 习俗是有的,哪个地方也有自己的习俗。 但自由恋爱也很普遍啊,没有你听说的那么伤风败俗,只是,我感觉,可能是因为兄弟你及太远了,或者你们又是在外地相恋,她家人又不愿意女儿离家太远,可能不同意。一般习俗就是男方给女方订婚钱什么的,你女友会告诉你的。地方不一样,钱也不一样。只要把她家里的人沟通好了,别的人就不用管了,随他们说去。
山西结婚有什么风俗?
定婚以后,假如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预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置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晋南襄汾一带,在女儿出嫁前夕还有“踩花堂”的习俗。一般是由女方派两名能言善辩的妇女,打着喜字灯笼,提着小箱子,抱着个瓷娃娃,在夜里二、三更天到男方家中去。进了新房后,女婿取出箱子里的镜子照照脸,意为新郎、新娘见面;来人在瓷娃娃两腿之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洒尿。然后,男方再给来人些喜钱,并把她们恭恭敬敬地送走。
忻州结婚的风俗
虽然有很多规矩,以前人们从来不穿婚纱,怎么能有那规矩呢,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过,你是新娘,在你上车和下车时,可能有妨一定属相的人,也许包括属猴的你朋友吧,不过,在上车和下车时不要见面就可以,或者不要坐地一个车上就行了.
一切都是迷信,不要全信,不过能讲究还是要讲究,不一定非要讲究那些规矩.
结婚时有哪些习俗
大喜之日 结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问下结婚的时候各地都有什么习俗啊?
河南的:河南迎新大多在7:00以后说是为了毕开路上见鬼(有的还要为接亲起程时间算卜) 男方先派人去女方通知,女方方可从家出发(被派的人叫打灯笼的),男方在村外或门外迎接新娘须从男方门前的两个燃烧的芝麻杆中间进来,接下来是举行新婚典礼就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