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把饭吃了就去玩”,“哄骗式教育”的坑家长最好别踩,很伤孩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宝乖乖,只要你不哭不闹,把饭全部吃完,妈妈就带你出去玩。"这都是各位父母的常态吧,孩子对于父母的承诺总是不回怀疑的,马上就会乖乖的听话。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神,答应了就肯定会做到的。

但是事实往往不会那样顺利的发展,父母总是不会兑现自己的承诺,说句难听的就是父母在利用孩子的信任对其进行哄骗。

虽然在短期内哄骗会换来家长想要的结果,但是事不过三,孩子发现了你始终都是在哄骗他,根本就不会履行诺言,自然不会相信,而且还会有样学样。

父母可知道踩了"哄骗式教育"的坑,不仅会造成孩子性格计较不讲诚信的缺陷,还会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明明大家都是教育自家的孩子讲诚信,做个谦卑的好孩子,那为什么自己却哄骗孩子,反而成了反面的不好的例子呢?

把饭吃了就去玩”,哄骗式教育”的坑家长最好别踩,很伤孩子

父母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哄骗教育"?自认为孩子不懂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长不大的小宝宝,没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面临孩子撒泼打滚,纠缠要那要这的时候就常常用孩子想要的东西诱惑他们,如: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以求暂时摆脱孩子没完没了的哀求,以及增加孩子愿意做某事的动力。敷衍了事,先让孩子把给吃完再说,等下就随便找个理由圆过去。

父母应该加以解释和分析去代替哄骗,永远的将孩子当作小宝宝,这是一种教育意识的缺失。

事情多,工作忙,想省事

妈妈要忙里忙外,爸爸需要工作挣钱,一到休息的时间都想偷个懒,面对孩子的纠缠会很没耐心。总想要让孩子快点完成吃饭、洗澡、作业,然后自己就可以轻松了。

"下次去吧,现在没空!"或"下次一定带你去,别再问了,好吧?"用哄骗的话语哄着孩子,从来不付出实际的行动。

长期的哄骗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僵硬。

"哄骗式教育"的坑究竟会对孩子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使得孩子性格矫情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家庭,孩子在众多的宠爱中长大。自小就是家里的中心,不能打不能骂,一哭闹就会让家长妥协,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哄骗孩子,只会让永远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觉得所有人都得迁就她,等着大人解决好。

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提出无理取闹的要求,只会求救,畏畏缩缩不敢向前。性格矫情,娇生惯养也会和其他小伙伴格格不入,一会嫌弃别人拉着自己,一会觉得别人不让着她,气鼓鼓的来告状。

成为了一个挑剔娇气的事儿包。

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会用一些事情来引诱孩子。用金钱和额外的奖励宝宝付出。比如:想要孩子乖乖吃完饭,就说:"只要你今天能吃两碗饭,妈妈就把那个你最喜欢的玩具买回来。"妈妈说:"只要这次期末你排到全班前三,妈妈就带你出去旅游!"孩子也想和妈妈一起出门:"你这次听话,乖乖在家,我等下就买麦当劳给你吃。"

可一开始孩子会被美好的愿景所吸引,乖乖的,但是父母却没有把承诺当回事。慢慢的就会削弱孩子的积极性,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做,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是不会长久的。孩子就会变得功利性,用条件和结果去衡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去做。

Leslie

容易撒谎,不够诚实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的心理专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共测试了186名孩子,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谎言"和"没有谎言"。实验揭示: 88%谎言组的孩子说谎,伴随年纪越大越会说谎。

哄骗式的教育会让孩子觉得说谎也没什么,答应的事情也可以随便反悔呀。坏习惯就是这样一点点养成的。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宝宝模仿学习的榜样。父母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标榜,说到必然履行承诺,让孩子在良好的诚信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

拒绝"哄骗式教育",不乱踩坑才能给孩子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适当用不理睬的距离教育

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和胡搅蛮缠的逼迫,家长可不要马上妥协,孩子虽然年幼却是非常会看脸色行事。一旦他们知道了父母的底线在哪里,原来只要这样,父母就会答应,那么孩子就会紧紧抓住这个不放手。

孩子越是哭闹,在地上打滚,目的只有一个:让父母注意自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焦急,不要心疼熊孩子,适当的冷处理,对孩子的无理诉求无视装作看不见。孩子看见父母强硬的态度不会为自己的动摇,自然就会学聪明,待到冷静下来,父母就要打破这个僵局,和孩子好好谈谈解决的方案。

孩子很想要橱窗里昂贵的玩具,用哭闹威迫父母,妈妈就要:"哭也没有用,你想哭就先哭完吧。"等孩子冷静下来,就要去安抚:"你觉得你刚才对吗?妈妈很不喜欢那样,以后你可以自己存钱买,但是现在不可以。"

Leslie

满足宝宝合理诉求,严肃拒绝无理要求

当然了,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每个人都有诉求,都要想要的。这样生活才会有动力,才会更加的美好。

在孩子闹情绪时,父母细细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合理的如:想要一副拼图、一个精美的书包、一个玩具小汽车、去动物园看狮子等,这些并不过分的要求,在合理范围和能力之类,父母可以满足孩子。不过要告诉孩子不能用无理取闹的方式,要和父母好好交流沟通才会有结果。

但是面对孩子十分无理过分的要求,如:想要很多昂贵的乐高玩具、想去外国游玩、一定要买奢侈品牌、必须要父母低头等,拒绝无条件的妥协。用严厉的语气告诉孩子不可以。

撒泼打滚

角色扮演是很不错的情景教育

"如果你是小丽,你会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你去动物园而闹绝食吗?"妈妈可以用动画片或者是绘本的内容,代入角色扮演,预先让孩子做选择题。在选择中直面这些现实的问题,引起孩子的思考和反思。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能够做出自我判断。

当局者迷,让孩子站在第三人称看问题会更加的客观和公正,等到下一次自己遇到问题也就不会那么激烈反抗了。

孩子不肯听话,不肯吃饭,很多时候不是哄骗式的教育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父母的长期引导,方法有很多,可千万不要踩了哄骗的这个大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多一点沟通和理解,给孩子呈现一个真实有爱的世界。

Leslie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