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如何缓解疫情+双减”叠加背景下家长的焦虑情绪?
如何为即将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好准备?
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说:一切问题”都根源于,成年人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感受不到爱。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孩子们自我意识强烈,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更渴望被尊重,很多孩子在三四年级就已经踩在了青春期的门槛。一旦我们忽视了他们内心的诉求,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长期疫情防控下,孩子们的成长生活样态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诸多心理和情绪问题,如顶撞,焦躁,抑郁,媒体依赖,交际障碍等,亲子冲突不断,让家长十分焦虑和束手无策;本学期大力推进的双减”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家长的压力和学生的负担,但是在中、高考选材模式没有改变、普高和职业教育分流有加大趋势的社会情境中,家长不可以回避现实,无形当中又增加了无助感和焦虑情绪。
2022年1月1日就要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了。今后家长教育孩子,就会上升到法治的层面,而不是随心所欲。
作为家长毋容置疑最爱的就是我们的孩子,但爱也是一门学问,学会表达爱、爱的得法、爱的能让对方感受到,需要所有父母学习和实践。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更好地相处,避免出现冲突和沟通障碍?11月19日,知心姐姐”卢勤走进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与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刻交流。两个小时的分享,近两万人次的在线收听,知心姐姐用深刻的案例、故事,和丰盈的思想,从孩子的需求和心理角度,分析孩子的典型行为以及背后的心理成因,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接纳孩子。
爱是起点 也是答案
在知心姐姐”卢勤的教育观中,有这样一个信条: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规则约束孩子,用爱的榜样影响孩子,用爱的习惯滋养孩子,把童年童趣还给孩子。
这与玉泉小学秉持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每一个玉泉人坚持在育全人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让教师和家长始终和孩子站在一起,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守望者。幸福教育理念的设计者和实践者高峰校长认为,家长不是儿童成长的参观团”,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而要善于悦纳孩子,从而与学校教师一起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合伙人”。
让男孩阳刚 让女孩优雅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痛苦过程,父母的示弱、尊重、耐心与理解,才是孩子挥臂振翅的力量源泉。因此,知心姐姐”建议,我们要逐步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和权威,反而能获得更多掌控感。尤其当我们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我们的话。
情绪平和、内心和善、无条件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才是青春迷茫期的孩子最好的出路,也是一段亲子关系和谐共处的开始。
在男孩女孩的教育观上,玉泉教育者认为男孩要富有阳刚之气,女孩要蕴藏优雅之韵,这一点在知心姐姐”讲述的多个案例中得到了深刻印证,她指出,现代家庭教育要依靠男孩,这样的男孩会成长为像大山一样可以依靠的男人;要学会欣赏与赞赏女孩,作为明天的母亲,女孩们会成长为宽容、淡雅的女人。
童年伤害 贯之以岁月
童年的伤害会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在知心姐姐”分享的很多案例中,我们看到儿童的心灵创伤往往都来自于童年的阴影,而且伴随终身,小小的否定足以让一个天才泯灭。
这些伤人的反向激励,不仅会碾碎孩子的自信,破坏孩子自我成长的价值感,伴随着深深的羞辱感,还会让孩子丧失对家庭与社会生活的期待。因此在玉泉小学,我们始终倡导赏识教育,让教育成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融合过程,每天一进校门你就会看到玉玉泉泉向孩子们竖起了你最棒”的大拇指,在校园的每一处都散发着做得好”的芳香,让儿童成长于自信与鼓励的沃土中,让每一颗梦想的种子在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悄悄发芽。
也因此,在玉泉小学涌现出了从空军总司令马晓天到北京市第一届小学生迎春杯”数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周宏,再到入选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集训队的陈锐韬,以及斩获第十三届世界青少年发明展金奖的仝一……都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优秀学子,也都离不开温暖而正确的家校合育之滋养。
两个小时的讲座像是厘清了家校合育困惑的一把钥匙,为家长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思路的大门。
最后,知心姐姐”送给全体教师和家长一套五心”法宝:以开心对话生活,改变心态;以信心秉持我能行之恒力;以关心竖之我帮你的利他人格;以责任心面对自我、家庭、集体与国家,任何时候心中都有胆识做到有我在”!以赏心改变角度、改变紧张关系的风向。
高峰校长在最后总结时也给各位家长送上一段寄语: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
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却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
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岔路。
去吧,
回来家里有一桌菜和家人等你。
我们一起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和孩子一同成长,不断获得拥有获得触摸幸福的能力。
知心姐姐简介
卢勤,女,1948年9月生,北京人,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52岁创办《知心姐姐》杂志并任杂志编委会主任。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并获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所著《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