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致家长:别总问我们飞得高不高,也问我们飞得累不累

今天刊载一位高中生的投稿,也许有的亲会奇怪,为啥不是娃妈来写呢?宝妈加油站偶尔会刊发一些孩子的投稿,让他们现身说法。

虽然她笔下的家长,只是少数。但也许从这个视角,可以常常让大人反思一下,不要表现得太大人,对吧?跟您一起共勉~(宝妈加油站小编敬上)


文| Viper


你写完作业了吗???”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学习了吗?”说你两句还和我顶嘴,真是白养活你了!”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瞎想什么!”你这孩子这么大了,不知道心疼大人吗?能不能懂点事!”

……

这里面一定有一两句一直充斥着你的生活。

十七八岁的我们,面临高考。不言而喻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事情。为此我们也经历了十二年抗战,既然选择高考,那么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对他有些敬畏,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

备战期间,与我们最过亲密的战友无异于是家长,可我们到底是敌是友?

致家长:别总问我们飞得高不高,也问我们飞得累不累

你是学生,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要求一切以学业为重,大部分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应该出现,即便你学习了一个礼拜,天天刷题刷到一两点,但是如果你周末玩了一会手机,而且那么不凑巧的被看到了,好了,那你这一周都是在玩手机的。

老师这么说,你就要这么做。难道老师懂得没你多吗?”我爸每次开完家长会回来都会这么和我说。

所发生矛盾的无外乎是去学校带不带手机,要不要刷题,刷几本题,天天几点睡觉等小问题。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家长那么听信于老师,老师说的话仿佛圣旨一般,丁是丁卯是卯,我们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循。

比如手机问题,起因是因为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抓到了三个玩手机的同学,因此在家长会上通知禁止带手机,我爸回来以后立刻严厉的要求我把手机放到家里。

他有没有想过不玩游戏没有社交的我,为什么要带手机去学校?当然是有用呗。

家长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只知道老师说了不让这样或是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这个时候家长和我们就是敌人,从未帮我们考虑过。

老师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孩子和孩子并不一样,她说的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

我这么做,就是为你好。”最近大火的《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宋倩几乎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帮英子决定了所有的事情,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报考志愿,英子没有一件事是跟随着自己的意愿走的。

早餐不能吃油条豆浆,因为不知道炸油条的是不是地沟油;不能玩乐高,因为会分心,会耽误学习;不能报考南大,因为离家太远……她想控制英子的一切,虽然最开始选择的志愿都是航天系,看似合了英子的心愿,其实和英子所喜欢的天文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区别。

宋倩所选择的无外乎都是航天工程一类比较热门好就业的专业,而英子喜欢的是天文,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每当英子提出异议的时候,宋倩总是以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而搪塞英子。

反过来想想我们,有多少意愿是被一句我是为了你好”而扼杀的?父母没错,他们确实是为了我们好,可是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们,肆意的为我们规划着他们所欢喜的人生。

但那是我们想要的吗?根本不是。他们总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们少走弯路”,可是他们铺的路是我们想要的吗?大多数不是。

他们铺出的只是总结前半生后想让自己活出的样子,只是他们已经无法实现了,所以强加于我们身上的。

就像我的同学小A,他的父母没什么文化,所以就希望他好好读书。他成绩很好,次次考试都是年级的前几名。可他的父母并不满足于此。

你只是你们学校的第一名,市里还有这么多学校,排下来你算老几?”这是他父母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周末他想出去玩,不行;想和同学聚餐,不行;要参加社团活动,不行……原因很简单,因为会浪费时间。

他就这样被父母操控着,孤单而寂寞。我记得他曾经和我说过:我真的好累,其实我根本不喜欢学习”。

家长会

是啊,他们总考虑我们飞得高不高,却从不问我们飞得累不累。他们只关心我们以后的高度,却从未问过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

每天回到家中父母的问话无异于今天写了几套卷子错了多少题,他们从未问过我们今天在食堂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

因为在他们眼里,成绩胜于一切。我们好像只是一个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器,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父母啊,能不能给我们点空间。别管我们做的决定,哪怕是错的,可是我们年轻,我们应该去碰壁,去摸索,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而不是沿着你们所期待的道路行走下去。

请别以爱我们的名义去扼杀我们,因为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你们,独自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