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间,很多家长开着私家车来到校园门外,利落地从车里拿出小桌椅,上面摆着热气腾腾的餐食,学生坐在那里吃饭,有时家长也围在边上一起吃。
这种校门口摆摊”的现象并不是个例,不少高中的校门口都出现了这样的家长送饭情景,俨然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不过这样看似温馨的风景线,却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
有的人感慨父母的不易,为了照顾高三学子,每天不辞辛苦送饭;
也有人认为家长每天风雨无阻的给学生送饭,这样过于沉重的爱说不定会让学生压力很大,更无法专心复习,所以应该让学生顺其自然;
而有的网友却认为高三虽然辛苦,但是大家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没必要拉着家长一起陪跑吧?吃个饭而已,难道学生吃食堂的饭菜就考不上大学吗?
还有人认为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成长;
更有人吐槽这是巨婴式的溺爱,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独挡一面。
有些家长对给高中生送饭就上升到溺爱上面表示很无语,甚至直接霸气回怼:一看你家就没有孩子。
其实,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送饭,并不是因为溺爱,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
家长介绍,孩子们一周放一天假,家离学校近的家长就接孩子回去。
但孩子学习比较忙,家如果离得远,家长一般不会接走,就趁周六下午50分钟的放学时间送饭到学校外面,和孩子一起吃饭聊天。
跟孩子在一起吃饭聊天,不但能够倾听孩子内心的快乐悲伤,也能解决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让孩子感觉到有父母在身边,更安全、更温暖。
高三学习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特别容易焦虑。
这时父母需要做孩子情绪发泄的垃圾桶,陪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其实是和孩子聊聊天。
父母的用心呵护,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力量,让孩子更有勇气跨越人生道路上的障碍,走得更稳更远。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用心程度。
01
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家长培养孩子,最重要是两个字:坚持。
如果说家长是个职务,那么这个职务是伴随着孩子出生自动拥有的,不需要别人任命。
▼ 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
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陪孩子一起吃饭、聊天,其实就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时只要沟通得法,孩子获益的绝不仅仅是一餐饭食。
▼教育十把刀,你用哪几把?
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你以为父母无偿地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
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到高年级,身心的发展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
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
新时代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
但是,不管挑战有多大,对孩子的管教永远是你的事业。
孩子是一份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
孩子18岁以前你嫌麻烦不管,孩子18岁以后麻烦就会自动找上你。
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孩子的发展状况。
02
给家长的三条建议
1. 相信和配合学校老师很重要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
教师和家长的长度,可以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2. 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长变化吗?
你知道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
你会与孩子交流吗?
孩子在成长,你要知道该管与不该管的尺度,理解与尊重的重要。
如何与孩子谈话?这里有几个建议:
1)首先是抓住把柄谈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
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
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学生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2)其次是集中时间谈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人累,回家你啰嗦,心累,没有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
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注意场合。
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
家长提前备课,很庄重地与孩子坐在一起,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3)其三是针对问题谈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个方面。
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地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
谈的多,面拉得宽反而效果不好。
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
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的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
3.做不断学习的家长
许多家长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培养目标是盲目的、教育观念是滞后的、教育方法是随意的、教育知识是贫乏的。
家长要研究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密切专注孩子的变化和需求。
先天不足靠后天努力也能成功,先天过人的,经过后天的影响也有可能堕落!
学生之间大多智商一样,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不少。小聪明一时走运,大智慧一生走运。
大智慧是什么,就是后天不懈的努力。
当今世界很多稳稳成功的都是看起来比较笨比较卖力比较吃亏的那些人。
做人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约束自己,自己也要成长。
比如生活态度积极、热爱工作、喜欢学习新知识等等。
成天牢骚满腹、东溜西逛,却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这种教导没有说服力。
如果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没有我们期待的好,我们沉住气,多正面鼓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对他的失望,不要让他泄气、破罐破摔。
期待可以随孩子进步缓步增长,但是不能无限期待。
有时将这种期待藏在心中比挂在嘴上更有效。我们首先是有保证有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
4. 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和谐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的健康发展终生负责。
孩子来自家庭,成长于家庭,将来他也将营造更高水平的家庭。
夫妻关系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母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在隔代监护多,老人照顾孩子,只能照顾生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自己教自己管。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孩子在上学的家庭中,家长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父母生活正能量,不愁孩子不正能量。
人到中年,事业要,家庭也要!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轰轰烈烈,最终我们还要回归家庭。
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同样可以作为一项事业!
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个成功的家庭,成就和谐的社会,不也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吗?
期望孩子成才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上,更要体现在长期的行动上。
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还有阳光,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不变的社会,只有我们对孩子不变的心。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孩子,然后才是成人的、成才的、扬名的孩子。
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多元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上天为每个努力的人都准备了一扇窗户,一定要鼓励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个空间。
综合自|网络
改编|学习控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LA BLA TIME
( 互 · 动 · 时 · 间 )
18岁以前你嫌麻烦不管,
孩子18岁以后麻烦就会自动找上你。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