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在等父母的爱,父母在等孩子做好,结果都没得到,引人深思

孩子今年初三,但是不想去读书了,

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去上学了,

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不见任何人,

在房间干什么呢?打游戏。

孩子已经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父母因为电脑的事情,频繁和孩子起冲突。

父母意识到,如果再激烈下去,

担心会出事情,所以,也渐渐不那么强硬了。

但是孩子拒绝和任何人见面。

父母希望能多影响孩子,

可是孩子每天吃两顿饭。

(孩子应该在尽量和父母碰面)

类似的案例,

近些年,我已经遇到不少了。

表面看,很多人估计会认为,问题出在沉迷网络。

但实际上,这都只是症状,

就好像发烧的孩子,他表现出的是发烧,

但那都只是病症。

今天,我想写写,

一个孩子,

是怎样渐渐放弃自己的呢?

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继续挖苦孩子

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孩子不会那么脆弱,只是偶尔批评,一个自信的孩子,是完全能承接得住的。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孩子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是容忍失败、批评、否定和挫败痛苦的。

这个容器越大,孩子的复原力就越强。

这个容器,就是自信心和勇气。

如果孩子常年在自卑、被打击和否定中长大,那么这个容器就变得特别小,

小到根本容不下任何的批评、委屈、否定和挫败。

长期在这样的感受之中,孩子就会变得异常自卑,失去了复原力。

你可以想象,这种复原力是个有柔韧度的东西,像海绵,可以被按压,同时可以复原。

所以,一般的孩子并不会被否定几次,就不去上学或者沉迷网络,不读书了。那些变得严重自卑的小孩,往往是因为继续往第二个阶段发展。

孩子往往不会轻易就放弃自己,

而是会呈现出一段时间的挣扎。

所以,顶嘴、叛逆,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注意,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叛逆,但是如果之前的不满意,在这个阶段表达出来了,会加速孩子的成长,让过去尚未解决的课题,得到了解决。否则就会让叛逆期滞后,而延迟孩子成熟的脚步。但是成年后,很多人表现的不是对父母叛逆和反抗,而是对生活的拧巴。(篇幅原因,具体怎么拧巴的,这里不具体展开说,大家有兴趣的话,可另外写一篇)

如果遇到善于反思,或者说,比较自信的父母,他们会从中成长,意识到自己之前控制太多,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我遇见的大部分父母都会在这个阶段有所觉察。

我之所以说是大部分父母,是因为他们来找我了,肯定是有觉察,但没有任何觉察的父母,也是大有所在。

他们继续和孩子对抗下去,想让孩子屈服。比如有次吃饭,听到隔壁座两位妈妈在讨论让孩子去写检讨,孩子还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两位妈妈讨论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服气,最后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如果在养育中,以孩子服气、屈服为目标,那么,孩子只会更加自卑,感到更加孤立无援、不被认可。

真正到了放弃的阶段,通过孩子和父母自己是很难走出来的,因为这种固有的模式,相互不信任的沟通方式,一时间很难改变。就算父母学到了几句鼓励的话术,孩子也很难信任。如果能轻易变化,也就不至于到这样的阶段了。

所以,要向咨询师求助。但不要认为,给我发一段文字,我给你回复几句话, 问题就能解决。这或许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每个放弃的孩子,背后的具体原因也是完全不同的,要解决个体的问题,就需要深入到个体的成长环境、家庭……各种个体的因素中。

太多太多的故事,

都在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