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过,3岁退出孩子吃饭,5岁退出孩子卧室,6、7岁的孩子进入了小学阶段,生活习惯往往会无意识地迁移到学习上。
这个时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这5件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1.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孩子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
吃饭、穿衣、整理房间这样天天要发生的事情,难免和爸爸妈妈们的选择有冲突,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和他们拉锯战,这样下去,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情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慢慢地退出他们的私人空间。
2.不要做那个无微不至的妈妈
小学阶段,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物品都不能有效整理,常常处于混乱状态,他的学习很有可能也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当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找不到一个如妈妈般细致入微的人时,他更多会怀疑和不确定继而不信任,因而痛苦。
学会放手,是我们爱孩子的第一步。
3.千万别拿听话”说事
只要乖乖听话,就有奖励?总是在磨耳朵的话不一定是对的!
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太容易拿乖”、听话”说事了,好像只有这样的时候奖励才是有意义的。
妈妈奖励你,是因为爱你,也许你什么都没做,也许你还有些小调皮,但是我喜欢的是你的全部,而不是因为你的听话”。
4.尖刻的语言是刺向心灵的毒箭
想快速毁掉一个孩子吗?当众去批评他吧!表扬不一定会马上建立自信心,但批评和抱怨,一定是毁掉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爱的语言给予支持。不要再以我都是为了你好”做借口批评孩子了,时间长了,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开始怀疑自己。
5.做给孩子托底的那个人
有一句话,你可能要对孩子说一万遍:妈妈很在意你的想法和感受,无论什么事,你都可以直接告诉我。
解决问题前,先解决孩子的情绪。
你永远都是给孩子托底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