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缺乏安全感咋办?了解4个成长关键期,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区

孩子缺乏安全感咋办?了解4个成长关键期,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区

如果将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那么他们天生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教育孩子就如同培育一颗种子,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所需要的营养,他自然就会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而家长则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并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心理营养。

一、0~3个月:生命中的NO.1”和无条件的接纳”

刚刚诞生的孩子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但父母依旧付出一切照顾他。此时的孩子需要这两个心理营养:生命中的NO.1”和无条件的接纳”。

成为孩子生命中的NO.1

在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婴儿会从照料他的人当中选择一个最重要的人,这个人会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当他饿了,你要马上喂奶;当他尿尿了,你要马上换尿布;当他困了,你要立刻拉上窗帘。

在孩子刚出生后的4~6个月里,建议妈妈尽量使用母乳喂养。一方面,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和抗体,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母亲的爱抚和亲密接触也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收获成长的原动力。

家长应尽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倾力付出,否则会给此后的养育埋下隐患。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予孩子的心理营养不够,不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爱的,那么长大后,他就可能会去不断地寻找一个重视他的人,甚至去做很多无理的事情来证明我在你心里是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而没有获得充足心理养分的孩子将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况,比如母亲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孩子性别不如人意导致父母迁怒于孩子、或者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孩子成为出气筒等。

当父母没有完全接纳孩子时,会导致孩子缺失最初的、也是最宝贵的心理营养。从父母处没有得到充足的爱,长大后他就会不断去寻找这种爱,寻找那个能够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有时还会因此而误入歧途。

若想让孩子找到无条件被接纳的感觉,父母要不断对孩子重复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会在你身边,不离不弃;无论你做得好坏,妈妈永远都爱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千万不要吓唬孩子说:再哭让警察抓走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类似的话。有时候孩子半夜莫名其妙地大哭就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

二、4个月~3岁: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

这是孩子成长的另外一个关键时期。3岁以后孩子即将上幼儿园,要与父母分离,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这个时期的孩子普遍会存在分离焦虑。他们会因为与自己生命中的NO.1分开而感到伤心、焦虑。这是孩子心理上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父母提供了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便会一直实验,不断地离开,回来,离开,回来……以至逐渐从生理和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在这个时期,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如果孩子在一个终日吵闹、打骂、批评、指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的内心将充满恐惧和不安,长大后更会缺乏安全感。

另外,父母的情绪,特别是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一位妈妈喜怒无常,对孩子呼来喝去,这样会导致孩子整日战战兢兢,也会缺乏安全感。

为改善这种分离焦虑,家长可以充实捉迷藏”游戏。它会让孩子知道父母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还会出现;其次,要让孩子习惯多人照顾;同时,离开孩子之前要和他商量,让孩子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啦,什么时候回来,切忌偷偷离开,更不能因为孩子在分离时哭泣而训斥他们。

培养与孩子的亲密感

不少家长在养育孩子时会发现,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孩子跟他并不亲”。家长跟孩子亲不亲,与其和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没有亲近他,有没有正面地养育他、爱他有关系。

一个孩子跟父母亲不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在0~3岁时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否则,孩子的一生都会觉得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的那个家才是家”。这类孩子通常内心会感觉孤单,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发展也会不及其他儿童。

爱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陪伴。这里的陪伴不是家长在旁边敷衍任孩子吵闹,而是要深入参与孩子的活动,形成情感交流,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若想同孩子建立亲密感,除了亲近孩子,多陪伴孩子,还要采用正面的教导方法。打骂和惩罚会破坏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感。

三、4~6岁:肯定、欣赏和赞美你的孩子

4~6岁是孩子形成自我”的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性别认同都在这一时期形成。

当孩子长到四五岁时,他从心理上就已经接近独立了。这个时候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建立对自己的认知。

然而,由于此时的他还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所以他会留意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他发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聪明可爱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聪明可爱的;如果他发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负面的、不讨人喜欢的,那么这种评价就会成为他的自我印象。

因此,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最需要来自父母的肯定、欣赏和赞美。当他们获得想要的肯定和赞美后,他们的自我认知、自尊和自信水平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很有好处。

同时,这个阶段父母还必须了解另外一个事实,此时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性别意识。

在这一方面,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男孩来说,如果孩子经常被父亲训斥缺乏男子气概,那么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缺乏阳刚气质的男性。

对女孩来说,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亲的赞美和欣赏,成年后在择偶方面会出现明显的偏差——她们通常会认为自己不够可爱、不值得被爱,因此在感情生活中会非常被动、甚至衍生出可以讨好对方的行为。如果女孩有一位爱她的优秀父亲,那么她早恋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不会从其他男性身上寻找缺失的爱意”。

在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和赞美。因此父亲不应该吝啬赞美的语言,多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因为父亲的一句夸赞,可能会让儿子更富有力量,让女儿更加幸福。

四、7~12岁:学习和榜样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小学阶段,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和模仿,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父母立下的榜样。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离开家,进入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开始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他们开始在身边选择自己欣赏、喜欢的人作为榜样。这个人可能是老师、同学、家庭成员,也可能动画片影视剧中的角色。

而在这个时期,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还是父母。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是做父母教的事,而是做父母做的事。”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的行为是父母及老师行为表现的投射”,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复印品。父母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而不是自己一边看电视,还一边要求孩子不要过度娱乐;自己从来不学习,还要求孩子要读书学习。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而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模仿。

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有时候会犯错,那是因为他们模仿得还不够好。对于孩子的这种错误,父母不要惩罚,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以后做对是因为知错而改”,而是因为他们模仿得更好了。经过不断模仿,一次次犯错,孩子才学会了吃饭、穿衣、与人沟通相处。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导航仪。只有正确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才能为孩子建立起心理安全区,帮助他们收获健康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