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育儿观念不合矛盾不断,甚至为此吵闹,改善关系不妨这样做

夏萍终于熬到生产,孕期期间跟家人也都商量好了,自己妈妈会来家里小住一段时间给自己做月子。

婆婆又同住一个小区,同样表示可以随时过来帮忙,夏萍觉得自己带孩子日子起码不会像其他宝妈们吐槽的那样,至少能过得舒心呀。

可谁知宝宝一出生,夏萍就和亲妈过了几个回合的大招。


育儿观念不合矛盾不断,甚至为此吵闹,改善关系不妨这样做

Round 1 尿布VS尿布湿

一出院,看到妈妈准备的大包小包,夏萍以为妈妈给宝宝准备的新衣服,还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宝宝长得快,而且衣服都我准备好了!”

结果打开一看,不是一堆旧衣服就是一踏踏的布条,夏萍顿时傻眼:妈!这都是什么啊?”

谁知妈妈得意地说:这些从你开始备孕,我就张罗准备了,都是朋友家孩子的衣服,这叫百家衣,对宝宝好!这些布条我特意剪好,都是纯棉的,尿不湿可比不上!”

▶从面料来讲,尿布采用的是纯棉或者纱布,对宝宝皮肤刺激小,而尿不湿含有吸水因子,可以让宝宝的屁股保持干爽,但透气性没有那么好。


▶从便捷方面来讲,尿布需要经常更换,洗干净后需要经过太阳晒晾才能再次使用,有时候没有注意渗透到宝宝衣服床单上,还需要一起更换。

而尿不湿用完就直接扔掉,还不需要担心衣服和床单被弄脏,省时省力让新手妈妈减少不少工作量。

▶从经济方面来讲,尿布不论是买新的还是从旧被单剪下来,跟尿不湿相比确实是既经济又便宜。

这么一分析,其实尿布、尿不湿各有千秋。年纪大的老一辈观念难以改变,接受新事物也比较慢。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新手妈妈也没有必要跟老人起争执,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来解决,可以尝试尿布和尿布湿搭配使用。


Round2 喝水VS不喝水

尿布大战才刚结束,夏萍又因为要不要给宝宝喝水,和妈妈起了争执。

天气冷了,家里开了暖气,外婆看宝宝嘴唇有点干,就给宝宝喂了点水。

夏萍看到了连忙喊:停!”

外婆说:宝宝嘴唇那么干,给喝点水怎么了?”

夏萍赶紧拿出自己的育儿笔记给外婆普及常识:因为母乳中90%左右都是水分,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六个月前不需要额外喝水。

过量的水分摄入会降低宝宝宝对母乳的需求,有可能增加宝宝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

由于宝宝吃得少了,妈妈母乳分泌就少了,慢慢就回奶了。



当然,有一些情况可以适当给宝宝喂水。比如,宝宝出现吐奶、腹泻等情况,为了避免宝宝脱水!需要给宝宝补充水分。同时,根据医生建议补充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

还有就是宝宝发烧时,在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喂点水,帮助宝宝带走体内多余热量,有助于退烧。

外婆听了夏萍的科普,恍然大悟,就再也没有随便给宝宝喂水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老人都会欣然接受科普知识,也常有宝妈偷偷吐槽,老人一直偷偷给宝宝喝水。

针对这类老人,宝妈们也不用太焦虑,一点点水而已不是大问题。当然,育儿常识还是要抓住各种机会多给老人普及。说多了,他们或许就听进去了。


Round3 吃盐VS不吃盐

一转眼,宝宝6个月了,要添加辅食了。

一说要添辅食,奶奶就开始炖肉汤,煮稀饭,还说要给宝宝加点盐,有味道,宝宝吃得多。

而且,老人都说,宝宝要吃盐才有力气,一听奶奶要这么准备辅食,夏萍头都大了。

宝宝6个月后,从妈妈体内获得的铁元素差不多消耗殆尽,所以6个月辅食可以从富含铁的高能量食物开始。

宝宝第一口辅食,建议是高铁米饭粉,米饭粉易消化且不易过敏。

但米饭粉营养成分单一,只能作为过渡食物,宝宝一周后,要尝试半固体或固体食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岁以内宝宝不额外吃盐,添加辅食,尽量给宝宝原味食物。

1岁以内,宝宝母乳或配方奶以及辅食中都含义有不同份额的纳钠,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

过对多的盐量摄入会增加宝宝的身体负担,而且会使宝宝口腔唾液减少,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盐分过多还会打破体内代谢平衡,影响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可能还会给宝宝以后埋下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身体隐患。

和自己的妈妈,夏萍敢直接开口制止,对于婆婆,夏萍打算采取比较缓和的方式,她搜集了一些关于宝宝辅食的文章,分享给婆婆。

一起带宝宝聊天时,找个机会分享下看这些文章的感受。不知不觉,夏萍发现关于宝宝辅食婆婆懂得比她还对多。



Round4 如何避免此类冲突

对于新手妈妈尤其是职场妈妈, 能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不仅放心也省心不少。

可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像夏萍这家这样的老经验跟新观念的冲突,一旦沟通不好就将引发家庭大战。那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冲突呢?

①多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要自己多学习育儿知识,多储备。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有理有据地成功说服父母。



②注意沟通技巧

不管是父母还是公婆,沟通时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第一”。

沟通时,注意用询问、征求意见的口吻,比如:妈妈,这样是不是更好?”

嘴甜才能得人疼,还有如果是自己爸妈可以自己沟通。如果是公公婆婆,首先要把老公收入自己旗下,先做好老公的工作,再让老公去和公婆沟通。

③ 勤分享

平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育儿知识分享给老人,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影响老人。

④ 抓大放小

当然,有的老人好沟通,愿意学习,有的老人比较固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于比较固执的老人,妈妈们也不用太焦虑,能沟通沟通,该提醒踢下去,原则问题坚持,其它生活细节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有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避免或者解决这些矛盾,反正呢孩子总会长大,做个快乐妈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