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面部穴位图
一、头面部经络穴位分布 部 位 穴 名 取 穴 主 治 头部 百会 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 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四神聪 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等。 头维 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面颊部 下关 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处便是穴 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等。 颧髎 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颊车? 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流口水。 眼 部 睛明 眼睛内角旁开0.1分 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等。 攒行 眉头尽处 竹丝空 眉尾尽处 瞳子髎 眼睛外角旁开0.1分 阳白 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四白 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 鼻 部 迎香 鼻翼旁开一小指 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口 部 人中 人中上三分之一处 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伤。 地仓 口角旁开一小指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承浆 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按摩面部美容穴位图
舒展额头:以指腹由眉间开始,把肌肤向上轻推按摩;再顺着额间,以螺旋状手法向太阳穴方向按摩,最后在太阳穴位置按压3秒。 促进眼周血循环:从内眼角向眼尾方向,上下轮换轻柔按摩,最后在内眼角、眉骨下方及眼尾三个位置各按压3秒。 提升唇角:因为唇部会有细小的纹路,按摩时不妨保持微笑的表情,帮助拉平唇部肌肤,然后从人中开始沿着唇部四周按摩。 重塑双颊:由下巴往耳下方,顺着脸部轮廓以螺旋方式轻按,并轻拉耳垂3秒,然后同样以螺旋方式往太阳穴部位慢慢按摩。 收紧下颌轮廓:用手指沿着脸部轮廓轻轻拍打,让下颌肌肤保持弹性。 按摩后,擦去按摩膏,用温热的毛巾轻敷于面部,让肌肤感到放松舒适,之后,擦掉脸上残余的保养品(先从两颊、额头等面积较大的部位开始擦拭)。 镇静肌肤:双手揉搓至微温,以双手手掌将整个脸颊包裹住,并维持10秒钟。 拍打按摩:拍打有活血化瘀,增加肌肤弹性,使肌肤更紧实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刺激毛孔收缩,达到改善肌肤通透性的作用。经由拍打所产生的振动刺激使肌肤细胞运动更加活跃,就像是肌肤的健身运动。每天洗脸后,亦可轻轻拍打面部,能有效改善肌肤疲劳的症状。 http://www.9nani.com/news/?12_499.html
面部所以的穴位图展示
http://www.jiujiuba.com/zhishi/shownews.asp?infoid=571
面部刮痧的经络穴位
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则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并有督脉所主。
其分布大致如下:
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部分区域;
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
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头顶、后枕部。 常用穴位:(见图15、16)
1、承浆(任):主治:癫狂、歪嘴、脸肿、牙痛、强壮身体、平衡内分泌、润肌、对经期前后暗疮有极佳的抑制作用。
2、大迎(胃):主治:发热恶寒、面浮肿、眼闭不合、颈痛、瘰疮等,对恢复面部光泽有直接充实作用。
3、颊车(胃):主治:歪嘴、牙关紧、牙痛、暗疮、失音、脏躁、扁体炎症。有疏风活络、止痛作用。
4、下关(胃):主治:耳鸣、耳聋、牙齿痛、重听。能润肌肤.消除暗疮。
5、地仓(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语、腹腔痛胃院痛。流通经脉,扶正镇痛,润泽肌肤,消除眼袋。
6、颧(小肠):主治:目下部肿痛、三叉神经痛。眼睑眨不止,有镇痛镇痉。抗皱消疮、散瘀祛皱作用。
7、听会(胆):主治:耳鸣、耳内流脓、下颔关节炎、牙痛、腮肿、疏经活络、活跃面部细胞、开窍益聪。面色红润。
8、人中(督):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嘴歪、腰酸痛。强壮身体、对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连带作用,消除皱纹好。
9、巨髎(胃):主治:口眼歪斜、目下眶部肿痛鼻塞、唇颊肿痛、三叉神经痛、本穴能贯通内外肌肉皮毛,修复受损细胞,改善暗疮去除斑痕好。
10、听宫(小肠):主治:耳聋、耳鸣、腹腔满痛、通经络、开耳窍、止痛、益聪令皮肤光泽。
11、迎香(小肠):主治:歪嘴、鼻痛、脸痛,消除眼袋、明目。
12、四白(胃):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瞬动不息、鼻炎等症。
13、上关(胆):主治:牙痛、偏头痛、耳鸣、癫痛等。对肝胆型黄褐斑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4、睛明(膀胱):主治:青光眼。早期白内障、眼红肿痛、迎风流泪。色盲。疏风泄热,解毒明目作用。
1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红肿、泪泣症。消除眼袋油脂粒、开窍、明目。
16、球后(经外):主治: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青少年近视等、本穴对消除黄褐斑、皱纹有显著的疏络作用。
17、瞳子髎(胆):主治:头痛、目痒、角膜炎、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视。疏散风热、清头明目消肿止痛作用,对上眼睑红肿,下眼睑红肿,下眼袋充胀起疏导作用。
18、攒竹(膀胱):主治:头痛、目眩。消除眼部、额部抬头皱纹、明目。对眼睛疲劳,上眼睑浮肿有独特疗法。
19、鱼腰(经外):主治:眼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前额痛等。对换肤后皮肤增厚症变红或是用劣质化妆品敏感症,均有独到的修复作用。
20、丝竹空(三焦):主治:头痛、目眩、偏头痛、消除额部皱纹、鱼尾纹、润泽肌肤、明目。
21、阳白(胆):主治:前额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能消除额部皱纹、明目。
22、太阳(经外):主治:眼睛红肿,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可消除疲劳、消热解毒、清头明目、醒脑、明目。
23、神庭(督):主治:心神烦乱、精神焦虑、头痛、失眠、眩晕、惊恐、强身、防止衰老。
24、印堂(督):主治:前额痛、鼻部疾患、去皱纹,使皮肤光亮红润。
25、头维(胃):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增强体质、提神、醒脑。
26、曲鬓(胆);颔颊肿痛、颈项强痛不回顾、偏头痛。
27、耳轮廓(反射区疗法):强身健体、令肌肤回复弹性、白嫩。
28、翳风(三焦):主治:耳鸣、扁桃体炎、耳内湿痒、颊肿、牙痛、偏头痛、疏风通络、镇痛等。
29、风池(三焦):主治:头痛、脑疾患、眼病。精神病或神经系统的常用穴。对忧郁肝斑症有效。
30、百会(经外):主治:头痛、眩晕、中风、昏迷、心烦、惊悸、健忘、精神病、子宫出血等症、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回阳固脱、平肝息风。
面部刮痧手法
面部刮痧手法1、点:用鱼形刮痧板的鱼吻部或鱼尾部在穴位上轻轻用力向下点压。
面部刮痧手法2、扭:用鱼形刮痧板的鱼吻部进行螺旋式点扭穴位,顺向或反向扭动。
面部刮痧手法3、刮:用鱼形刮痧板鱼腹的头部棱面,沿经络轻盈刮拭。
面部刮痧手法4、点叩:用鱼形刮痧板的尾部点叩面部的七条经络线。
面部刮痧手法5、按:用鱼形刮痧板头部的平面在穴位用力缓缓向下按压。
面部刮痧手法6、揉:用鱼形刮痧板头部平面在穴位或经络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
面部刮痧手法7、托:用鱼形刮痧板的头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
面部刮痧手法8、放气:用鱼型刮痧板头部的平面,按揉后拖至同一条经络线上的下一个穴位上松板放气。
面部刮痧手法9、摩游:用鱼形刮痧板的鱼腹棱面在穴位或经络进行轻、柔、慢的游游弋滑动
人脸部的穴位
脸部穴位除了美容,缓解疲劳,还可以瘦脸。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面部穴位按摩可以达到脸部”减肥“的目的。通过按摩刺激脸部及耳部的穴位,让疲劳、浮肿的脸恢复活力。
睡觉前半小时各做一次面部按摩,每次十至十五分钟。按摩前先用温水洗面部,有条件的话可在按摩前在面部均匀薄涂一层营养滑剂、按摩霜、营养霜等,以增加按摩效果。两手同时对称按摩,主要利用两手掌面和手指腹侧面,动作要协调对称,用力要均匀柔和,使人有一种舒适的轻快感。切勿粗猛,否则不但得不到美容的效果,还会损伤正常皮肤。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穴位图大全
脸上穴位分布图
建议进入 http://www.mifang.org/am/pic/fmian.html查找,里面的穴位分布图都是用FIASH做成的,点那个穴位都会有提示,很好用,你试试
面部穴位分布图可有?谢谢提供!!!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544621.html?si=2
能不能帮我找一张完整的面部穴位图、有图案的,可以明确位置的
直接在网上搜一下就好了,不过都是平面的,没有立体的,你可以对照图片上标示的位置,自己试按下,有酸涨感,位置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