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女性体温周期变化 关于女性安全期是哪几天如何理解?

人的一天体温变化

虽然人体的体温是比较恒定的,但也非一成不变,它在一正常范围内,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定正常的波动范围。如昼夜的变化,昼夜间体温可有周期性变化,一昼夜之间,在清晨0~4时最低,从7~9时急剧上升,以后则缓慢上升,至17~19时达最高值,继而下降,至23~24时达稳定值。一日间体温可有三个高峰,第一、二个高峰分别出现于早、午饭后一小时左右,第三个高峰在下午5时以后。其中以第三个高峰值最高,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常在1℃以内。正常人上、下午温度相比较,一般下午比上午高0.17℃(腋窝温) 和0.12℃(口腔温),但也有下午比上午体温低者。关于体温昼夜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迄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因,是由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形成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它的变化,可能同机体昼夜间活动与安静的节律性、代谢、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周期变化有关。此外,外在条件对昼夜间体温周期性亦有影响,例如长期夜班工作的人,体温周期性波动与一般人不同,可出现夜间体温升高,白天体温下降。

女性体温周期变化

人体体温一天内的变化!

晚上(最低)入睡,活动减少,体温最低(低於37),容易著凉,故要盖被保暖。气管收缩,咳喘发作。重病病人猝死。但炎症化脓病人却半夜发烧最厉害。 早上(渐高)起来,从温暖被窝转到清晨较低室温,会打乞啑,或打冷震,全身肌肉收缩,产生热量。 中午(最高)饭后,体温最高,身体自然调节,想睡不想动,以免体温再升。但肺炎及便秘中毒病人中午发烧最厉害。 三四点(渐低)体力消耗,血糖偏低,需喝下午茶吃饼食补充。但痨病病人会出现午后潮热。病毒感染病人渐出现高烧。 入夜(更低)太阳下山,室温下降,便要加衣。

女性体温周期变化

关于女性安全期是哪几天如何理解?

首先很高兴为您解答,所谓生理安全期就是女性月经周期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进行性交,基本上不会怀孕。
安全期在什么时候,如何确定1、月经来之前的七天与来之后的八天内是基本安全的,这个前七后八共15天,就是安全期。
2、安全期的计算:女性排卵的日子,在女方月经来的第一天倒推推14天,第14天的前4天,后5天为危险期.此外的就是安全期。例如,某女的 月经周期为28天,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从12月30日减去14天,则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 ,也就是12月11-20日为排卵期。除了月经期和排卵期,其余的时间均为安全期。安全期不完全“安全”,建议在安全期性交也应尽量采用避孕药物或者避孕工具。
3、安全期怀孕的可能性很小,只能1--5%左右(即不怀孕的机率是95%——99%),多数的的使用避孕药物的意外怀孕率为10%(即不怀孕的机率是90%)。

女性体温周期变化

体温有什么秘密?

  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是否想过:不论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差别多大,有一个数字是相同的,那就是体温是37℃左右。不论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还是棕种人,也不论你住在赤道还是北极,体温都基本相同。哺乳类、鸟类以及其他的温血动物都具有恒定的体温,它们的体温同样是37℃上下。寒带的南极企鹅和热带撒哈拉沙漠的骆驼,它们的体温同样是37℃上下。为何体温偏偏选择了37℃?
  
  人体内有一个精密的空调
  
  37℃只是体温的一个大概数字,人体各个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 . 3℃~0.6℃,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是非常精确的,体温只要比正常值有0.5℃的变化,就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如果体温比正常值上升或下降了1℃,你就可能需要赶快去挂急诊。那么,人体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一套产热和散热的自动调控装置,它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皮肤内脏的许多温度感受器组成。当人感到冷或热时,信号由神经系统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控“司令部”很快下达指令,使有关系统如肌肉、内脏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等全部启动起来,各司其职,有序地进行体温调控,尽量使体温保持在恒定范围。比如,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
  
  当然,人体的这种调控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当患感染性疾病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就会发热,因为这时机体的体温调控装置已力不从心。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当患有各种感染症时,体温就会上升。这是因为身体受到细菌的感染后,体内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进行抵抗的原因。此时,被称为大噬菌细胞的免疫细胞刺激体内的免疫系统,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由血液向脑中输送,再由脑室附近的终极部位进入脑内。这种物质进入大脑后在丘脑下部发挥作用,使体温上升,所以在发生感染症状时体温就上升。为什么我们的体温通常都在小范围内变化呢?这如同处于一个非常保温的恒温箱里一样。也就是说体温高于正常温度时,全身皮肤的血管会扩张,皮肤变红身体出汗。当低于正常温度时,身体就会发抖,产生热量,毛发立起来以防止散热。
  
  虽然我们对感冒很熟悉,但为什么患上感冒时即使发热、体温上升时我们也会感到寒冷、发抖,而当治疗后恢复正常时,即使体温下降我们也会出汗呢?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来打个比方,把空调的设定温度假定为我们体内的设定温度,患感冒时设定温度上升,但体温未达到时就会感到寒冷。反之,感冒治好后设定温度达到正常,而体温要通过出汗才能降至正常。
  
  同样,一阵寒风吹过,你的皮肤会绷紧,你的牙齿会嘚嘚作响。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身体在这种时候这种条件下为什么会颤抖呢?这是因为大脑的连结系统对皮肤的温度进行监控,决定什么时候开始颤抖。颤抖是由身体自行调节的众多无意识和下意识功能的一种。颤抖能在骨骼肌中产生热量,这个过程需要相当多的能量,它通常是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体内温度的最后一个方法。
  
  当我们由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时,可以感觉到四周温度的变化,但是我们的体温却不会改变。这是因为人类属于“恒温动物”类,恒温动物还包括所有温血动物、哺乳动物、家禽、家畜和鸟类。恒温动物的体温均在37℃左右:大象的体温最低,是35.5℃;小鸟的体温最高,可达42.8℃。但是有些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类动物被称为冷血动物。它们包括昆虫、蛇类、青蛙、鱼、蜥蜴和龟等。冷血动物的体温,会比周围环境低一点。
  
  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动物能够保持体温恒定的开始时间,几乎恰好和他们从水生变成陆生的时间相吻合。生存于水底下的生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避开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深水中,周围的温度几乎可以保持不变。反过来,生活于地表上的动物则必须承受一天24小时的温度变动,它们会经历夜晚和白天、雨天和晴天、刮风和暴风雨。因此,在地表生活的许多生物已经进化到可以快速随机应变的地步。
  
  大脑和行动需要同时运作,这是动物必备的生存之道。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最好。支配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是脑,这是由几百亿交互联结的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线路,奇妙又精巧。假若体温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动物体内的各种复杂化学反应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各种激素信息也有所不同。所以,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像我们一样复杂的动物的最佳进化选择。
  
  为什么把体温设在37℃?
  
人类把体温设定在37℃,是进化的选择。因为要保持一个恒定的体温,必然要选择一个产热和散热最容易平衡的点,在这一温度时,机体活动所产生的热量最容易与机体散失在环境中的热量平衡,也就最容易保持体温的恒定。科学家认为,人类的体温之所以设定在37℃,和我们在20℃的房间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样。当200 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在25℃以下。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当人类的体温超过35℃时,打猎这类活动经由新陈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热最容易发散出去。也就是说,是人体自身新陈代谢水平和地球环境温度之间的平衡, 决定了37℃这一恒定体温。恒温动物的体温大多在 35℃~40℃范围,这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者耐力较量的结果,即为动物捕食活动等生存竞争过程的平衡点。

人体在一天中体温怎么变化在一天中,正常体温范围上午

早晨起来,是人最正常的体温。女人体温大概在36.5-37.5左右,一天当中变化不大,因为人是恒温动物。

月经来的前一星期体温比平时低还是高

月经周期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从月经停止到排卵止称为卵泡期。从排卵起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称为黄体期。从月经来潮到出血停止,称为月经。来月经前一周属于排卵后的黄体期这个时候的基础体温要高于其他时期。

基础体温通常会随着排卵而升高,月经周期的前半期,体温波动在36.6度以下,排卵后转入月经周期的后半期,体温较前半期升高,波动在36.6度至37度之间,体温上升表示已排卵,约持续两个礼拜的高温期后,体温再度降低,然后又轮到每月一次的经期。如果怀孕了,基础体温就不会下降,而持续在高温状态,体温持续高温是因为怀孕后卵巢分泌的荷尔蒙量增加之故。但本身卵巢功能不良的妇女或感冒引起发烧则会影响基础体温曲线,所以准确度并非百分之百。

排卵期后体温会一直升高到月经来时才下降吗?

■利用基础体温测量法测定排卵期 基础体温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的睡眠后醒来, 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 正常育龄女性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 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在正常情况下, 女性在排卵前的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这是因为, 当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以及分泌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导致基础体温升高, 并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 下一个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又重复上述这种变化。 把每天测量到的基础体温记录在一张体温记录单上,并连成曲线, 就可以看出月经前半期体温较低,月经后半期体温上升, 这种前低后高的体温曲线称为双相型体温曲线,表示卵巢有排卵, 而且排卵一般发生在体温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过程中。 有人认为体温上升前的最低点是排卵日,但多数不存在,仅有20% 左右女性有此表现。在基础体温升高3天内为易孕期, 从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前即为“排卵后安全期”。 基础体温测量法仅能提示排卵已经发生, 而不能预告排卵在何时发生,因此它只能确定排卵后安全期, 不能确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历法及宫颈粘液观察法,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基础体温测量法对判断排卵后安全期十分可靠, 但有时也会遇到体温曲线不规则,因此不能确定排卵的准确时间, 这种情况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

人一天的体温什么时候最高?

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 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