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异物如何抢救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凶险性意外事故,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幼儿(据统计,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加之小儿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小孩边吃边玩,当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窒息、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时,应怀疑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是导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l一5岁的儿童,由于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家长了解这些知识很有必要。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患者能够得救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 下面介绍几种易于掌握的救治方法: 1.立即塞一个牙垫或类似牙垫的代用品,把口张开,以便从口腔中排出异物。 2.向病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一个大棉签,或牙刷柄,直达咽部,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 3.设法使病者增加上腹部的腹压以排除气管异物。 (l)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搂住病人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病人上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冲将气管内异物排出。 手法二: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病人侧后,一手臂至于病人胸部,围扶病人,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四次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病人,让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2)当病人昏倒时,可将其仰卧,抢救者可双膝跪于地,面对病人,张开双腿于其两测,上身前倾,握紧右拳,置右拳于剑突直下方,左掌紧压右拳,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内方向垂按其中上腹。此时患者可能于受重压之后呕出胃内容物,同时,也可见喷咳出梗于气管的异物。为了避免再度吸人胃内容物,当咳出异物时应令其侧卧。 4.如果病人为小儿时,还可施行下列三种现场急救法: (1)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小儿面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 (2)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 (3)两名救者时,可1人将小儿倒提离地,1人用手拍背,掏咽部,可使异物迅速排出。 以上诸法,都是现场急救中行之有效的,只要掌握要领,不需特别训练,大都可以获得成功。当然,如不成功应速送医院抢救。 此外,如果到医院非常方便,一旦怀疑气管异物时可立即送医院救护。如为少年儿童时,可马上将病人面向抱他的人侧身抱起,使头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这样抱时可以让异物较为顺利地进入较为粗短的右侧支气管内,避免异物在气管内上下或长住,而让右侧支气管堵塞,使左侧可移动而进行呼吸,为去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总之,气管异物是危急症之一,要抓紧时机,切不可拖延,尽快急救方可成功。否则,便会危急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异物进入孩子气管如何急救?
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别惊慌,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拍打背法:立位,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资深的外科医生。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目前,医院治疗气管异物多采用下喉镜或气管镜,虽为常规治疗手段,但毕竟会对气管造成强烈的刺激,临床上处理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如果异物堵塞严重,需采取开胸开气管治疗。 气管异物的发生以1~3岁的婴幼儿居多,占90%以上。孩子的喉及气管有一个特征,就是敏感性和保护性差,感觉较成人迟钝。孩子嘴里有东西,大哭或大笑,一不留意,异物就容易进入气管。专家表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孩子,特别是孩子嘴里有东西时,不要让他们随便跑动、哭闹、嬉笑。建议孩子3岁之前,不要吃硬壳类的食物,比如瓜子、花生、核桃等。如果实在要吃,可以给他们吃核桃粉、花生糊。 在国外,对孩子们的进食有严格的要求,新加坡规定,5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吃干果,美国也有类似的规定。 成年人经常有呛水的经验,流动的水都能对气管造成明显的刺激,何况是固体异物。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任何一次呛咳,一般来讲,当孩子呛东西后,他们都会剧烈咳嗽,咳得很厉害,以致可能会将吃进的东西都吐出来,一般在场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情景。之后当异物进入到支气管后症状可能比较轻微,或症状短时间消失,但对孩子的危害一点也不小,易被忽视。气管异物的症状通常可分成以下四期: 1.异物进入期: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及梗气,可出现气喘、声嘶、紫绀和呼吸困难。若为小而光滑的活动性异物,如瓜子、玉米粒等,可在孩子咳嗽时,听到异物向上撞击声门的拍击声,手放在喉气管前可有振动感。异物若较大、阻塞气管或靠近气管分支的隆凸处,可使两侧主支气管的通气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2.安静期:若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则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和憋气的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从而出现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故使诊断易于疏忽。 3.刺激或炎症期:植物类气管异物,因含游离酸,故对气管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豆类气管异物,吸水后膨胀,因此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异物在气道内存留越久,反应也就越重。初起为刺激性咳嗽,继而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气管黏膜肿胀,而出现持续性咳嗽、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症状。 4.并发症期:异物可嵌在一侧支气管内,久之,被肉芽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长时间的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引起呼吸困难和缺氧。 因此,只要孩子出现过剧烈的咳嗽,家长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有的孩子在出现呛咳10天之后才出现症状,这时已经引发了严重的肺部疾病。 气管异物是典型的家庭急症,家长应该具备急救知识,但是不太可能完全解决,因此发生后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急救。家长在选择医院时,不一定非要到儿童医院,可就近选择大型正规医院。
吸入气管异物如何急救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凶险性意外事故,据统计,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成年人中也偶有病例,多由于饮酒过度、进食时谈笑、工作中将异物含在口内误吸、假牙掉入呼吸道等原因造成。异物首先被吸入喉室内,因刺激黏膜而产生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继而出现喉鸣、吸气时呼吸困难、声嘶等表现,在吸气时发出很响的“吼吼……”声,如果异物堵塞声门,或引起喉痉挛,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面色苍白等缺氧症状。患者会在数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而在这种意外发生时,及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能够得救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 现场急救最为理想的办法是美国医学会推荐的海利希手法。海利希手法适用于自救,也可用于互救。 ■ 站位急救法 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或抢救者站在患者侧后,一手臂置于病人胸部,围扶病人,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四次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 卧位急救法 患者仰卧,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的地面上,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脐稍上方,向下、向前快速挤压,压后随即放松。或让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 儿童急救法 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或使用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此法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若上述方法未能奏效,则应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急救,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的即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以期为抢救争取时间。 有些较小的异物呛入气管后,患者一阵呛咳后,并没有咳出任何异物,却很快平静下来。说明异物已进入支气管内,支气管异物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呼吸障碍。但绝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认为异物迟早总会咳出,因为异物一旦进入支气管,被咳出的机会是极少的。异物在肺内存留时间过长,不仅不易取出,还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脓肿等严重疾病,影响肺功能。所以,凡是明知有异物呛入气管,在没有窒息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呼吸障碍表现,也应尽早去医院行胸部CT等检查,以便在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作者为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主任)
小孩子气管呛进了异物怎么办?
处理方法: 1.对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抢救者可把患儿俯卧放在抢救者的手臂上,另一手(五指并拢且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紧贴)对着患儿的背部拍击,这有助于将卡喉的异物排出。 2.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使其平躺在地上,抢救者双手重叠、掌心对着患儿的腹部(胸口与肚脐之间)快速向上推压,这也有助于卡喉的异物排出,但忌用力过猛。 3.对于成人或大龄儿童,抢救者可站在患者的背后,双手抱着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的腹部(位置同上),另一手抓住自己的拳头,快速向上推压患者的腹部,推压用力应限于抢救者手上,不能用双臂加压,也忌用力过猛。 钟建文强调,以上方法仅限于出现异物卡喉引起窒息时应用,平时切勿在正常儿童身上试用。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异物依旧卡在孩子的气管,不要犹豫,立即将孩子送医院治疗。而对于异物已完全进入气管,这时小孩经过一段时间剧烈咳嗽、气促后,呼吸渐趋于平顺,则上述方法均已不适用,此时应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婴幼儿气管异物
您好,我是儿科魏主任。气管异物首先要确认有异物的吸入史,其次有刺激性的连续的咳嗽,严重的可以有窒息,需要抢救处理,然后X光片可能会提示有肺不张。你的孩子不能确认为葵花籽吸入,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6个月小孩子气管异物,怎么取出
问题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3岁以下小儿,是耳鼻喉科急症,救治不当可危及生命,在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指导意见:但是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耐受力差,手术中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需要麻醉师和护士与手术者配合熟练,能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转危为安。
追问:现在小孩从进入医院医治到现在都是被呼吸机和氧气养着,时而稳定时而波动,医生也不好采取措施,本来打算做手术,由于这两天又有波动,说不能做,要再观察几天,差不多就是半个月了,小孩若还没有好转,存活的概率大不大?费用很贵,然后经济有限,有些承受不起了,像这类掉进异物取出的概率大不大呢?回答:这种情况不好估计,就怕出现感染和其他的并发症。你可以去当地比较好的儿童医院咨询一下。
孩子气管吸入异物怎么办?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极具凶险性意外事故,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是刚学会走路到两岁内的小儿发病轻多死亡率高,异物如玩具的零件,豆类、果核、硬币等,原因是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闹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内所含物质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儿童吸入异物后,造成剧烈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反射性呕吐。如果是较大异物堵塞气管,患儿面色青紫,窒息以至呼吸停止。这时抢救措施要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
1. 拍背法
让小儿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三至四下,稍停可重复,至小儿吐出异物,也可将瀣和倒提起来拍背。
2. 颠簸法
救护者,抱住患儿的腰部,双手拇指抵住患儿上腹胸部下,将患儿有节奏的快速颠簸,压迫上腹部以形成冲击气流,将异物冲出。
3. 催吐法:
救护者用手指伸进患儿口腔,刺激舌根催吐,此法较适用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如上述的方法未奏效,应争分夺秒送往最近的医院。要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进食时,不要让小儿哭闹说话;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小儿异物卡喉如何急救
对 于幼儿被噎的急救方法是,屈膝跪坐地上,抱起宝宝,将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头部低于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之间5 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东西吐出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