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征并发子痫护理要点是什么?
特级护理
将患者安排于温度适宜、安静的单人暗间,医护活动尽量集中,动作轻柔,避免因外部刺激而诱发抽搐。在昏迷或未完全清醒时,禁止给予一切饮食和口服药,防止误入而致吸入性肺炎。床加防护栏,在患者躁动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抽搐时切勿用力按压患者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做好抢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以防再次抽搐。严格遵医嘱给予镇静、解痉、降压、强心、利尿等药物。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及性状,准确记录,及时进行必要的血、尿化验和特殊检查。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特别是硫酸镁的不良反应,应保持呼吸次数≥16次/min、尿量≥25ml/h、膝腱反射存在等,以免镁离子积聚中毒,并备好10%葡萄糖酸钙以应急需。严密观察宫缩、胎心情况,做好结束分娩及抢救婴儿的准备。
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该患者无产前检查,对发生子痫无思想准备,恢复意识后非常恐惧,向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焦虑心情,稳定孕妇情绪,对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积极作用。
医护人员协同作战
此例子痫孕妇,病情进展迅速,先兆子痫征象不明骤然发生抽搐,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抢救过程中需要多位护士与医生积极配合,合理分工,抢救中忙而不乱,保持安静有序,避免孕妇紧张恐惧,加重病情或诱发再次抽搐。
资料来源:www.dianxianyy.com
联系电话:0371-66217716-66217717
子痫要的注意事项?
解痉首选:硫酸镁
1用药前备好钙剂作为解毒剂如:10%葡萄酸钙。2注意静脉给药速度:首次剂量25%硫酸镁20ml稀释于25%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入(5~10min),继以25%硫酸镁60ml加入10%葡萄糖1000ml静脉滴注,滴速以1~1.5g/h为宜。3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钟;尿量不少于25ml/h。】发生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医嘱】解毒
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钟;尿量不少于25ml/h。】
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应该没有错别字。
我怀孕七个月出现重度子娴前期除了剖腹产有其他方法帮助现在自然生产吗
你好:
没有了,顺产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如不能顺产,只能剖腹产了,其实剖腹产跟顺产差不多,没有多大的伤害。
预产期刚到而因子痫症而被迫剖腹产,而产下的宝宝会有影响吗?还要用到保温室疗养吗?急?
亲,既然预产期已经到了,所以宝宝已经发育得很成熟了,不是因为宝宝的原因,就是不用进保温室的,不用过于担心。
子痫是什么
子痫是妊娠20周以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特殊表现,包括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特别于妊娠晚期发展呈最严重而紧急情况时,以抽搐及昏迷为特点,可并发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肺水肿、颅内出血、胎盘早期剥离等。先兆子痫则是于抽搐前,在妊高征基础上伴有头痛、头晕、眼花、上腹不适、恶心等症状,预示子痫即将发生的阶段。
生第一个孩子时子痫还可在生第二个吗
属于遗传因素,父母如果都没有该症状,那么继续生的情况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可能性都有,不正常的情况25%。
什么是孕妇子痫?
子痫是指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的疾病,被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
症状体征
妊娠晚期除具有水肿、血压高和蛋白尿的妊高征症状外,出现有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右上腹痛、胸闷,视力模糊、眼冒金花、忧虑、易激动等症状时,即可诊为“先兆子痫”,应立即收入院治疗。一旦发生抽搐、昏迷即诊断为“子痫”,子痫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1周内,多数发生在产前。
子痫抽搐前多数有先兆子痫症状,也有个别患者前驱症状不明显,突然发作抽搐或进入昏迷。子痫发作时开始于面部,眼球固定,斜视一方,瞳孔放大,从嘴角开始出现面部肌肉痉挛,数秒钟后全身肌肉收缩,面向一侧歪曲,双手臂曲屈握拳,腿部旋转,约持续10余秒。下颌及眼皮一开一合,全身上下肢迅速强烈阵挛,口吐白沫,舌被咬破时口吐血沫。眼结膜充血,面部发紫发红,历时1~2min进入昏迷。昏迷后常有鼾声,少数患者抽搐后立即清醒,亦可停止片刻再发生抽搐。抽后血压常上升,少尿或无尿,尿蛋白增加。进入昏迷后体温上升,呼吸加深。抽搐中可能发生坠地摔伤,骨折。昏迷中如发生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亦可有发生胎盘早剥、肝破裂、颅内出血及发动分娩。
我家宝宝因为妈妈妊高症引发子痫抽搐在37周整剖腹产的,在新生儿科住了两个星期,现在第28天出院给开
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就容易出现这种表现。如果新生儿对一般触觉或听觉产生过度兴奋、易激惹、尖声啼哭,甚至出现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规则并伴面部、口唇青紫,面部肌肉抽动,四肢抽搐,这些则是新生儿惊厥的表现。提示小儿患有某种疾病,特别是颅内疾病,要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