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吃——胡辣汤_状物作文600字食物
要问河南人早点吃什么,十个九个就会说:"包子,油馍,胡辣汤"河南的名吃胡辣汤以其鲜,香,麻,辣,爽,滑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它色香味俱佳,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到河南没有喝过胡辣汤的可以说你没有真正到过河南。
胡辣汤成为中华名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宋徽宗的贴身小太监回家省亲,过少林寺,方丈见其面红耳赤,便奉上一碗"醒酒汤"。小太监喝后倍感神清气爽,便从方丈那里讨要了方子。他又游玩到武当,掌门人见其饭量大,小便少,便奉上"消渴茶",服用后,面色变白,便也讨要了配方。太监回宫后以此二方为基础命御膳房研制一种汤奉献给皇上,曰:"延年益寿汤"。后来金兵攻破汴京,小太监从宫中逃出把该配方带到民间。
此汤由骨头和30多种中药熬制,配以淀粉,面筋,木耳,花生,金针菜,豆腐皮,黑芝麻,粉条,牛肉丁等食材制成。由于其中含有胡椒,良姜,八角等香辛料,故称为胡辣汤。
正宗的胡辣汤有河南西华逍遥胡辣汤和河南北舞渡胡辣汤。后者是明清年间当地的回民在逍遥胡辣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具有民族风味的名吃。
胡辣汤以其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为早餐之首选。如和豆腐脑掺在一起,我们叫"两掺",少了辛辣,多了丝滑。喝一口汤,咬一口水煎包或者把油条,油饼泡到汤里一块吃,"包子,油馍胡辣汤"成为一个有机的组合。
到河南来你可一定品尝一下昔日只有皇上才能喝的胡辣汤哟!
河南胡辣汤-介绍一种小吃作文700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我的家乡河南有着让我魂牵梦绕、无法割舍的美食。那就是我们河南有名的小吃——胡辣汤。
一张张斑驳的木桌,一个个又低又矮的小凳子,头顶上早已泛黄的天花板,和身边放着年代已久的灶锅,成了我每天早上必须去的地方。可能大家会抱怨道:“不就是胡辣汤吗?我也喝过,有什么好得意的?”No !No! No!我们这儿的胡辣汤可不一般,卖胡辣汤的老板每天天刚蒙蒙亮就会开始在店里做胡辣汤,我们这里的胡辣汤的精髓就在于干“熬”。将洗好的海带、豆腐皮、粉条倒入早已叫嚣的锅中,让它们在锅里“旋转跳跃不停歇”别提多有趣了。当大火铆足了劲熬,它们也渐渐平静下来,再趁这些食材不注意,猛地加入一些胡椒粉和辣椒面,香味顿时散发了出来,充满了整个店里。
在河南,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胡辣汤,只要你来到长葛,都不用去刻意寻找卖胡辣汤的店,只要您随便进一家店,找个凳子一坐。“老板,来碗胡辣汤,再来一盘水煎包”。不过一小会儿,一碗飘着热气的胡辣汤就端上来了,旁边还放着胡辣【yuerzhinan.com】汤的最佳搭档——水煎包,光是看那胡辣汤的样子和色泽,就足够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凑近鼻子闻一闻,顿时让你被胡辣汤所包围,喝上一口,能让你眼睛都亮一下,一种又麻又辣的感觉,瞬间让你的胃得到满足。连老外喝过都不得不说声“wonderful”别提我们中国人喝过会是什么感觉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自己体会吧!
我喝胡辣汤时也经历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那时好几天没喝胡辣汤了,看到胡辣汤我兴奋极了,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端起碗就往嘴里送,谁知道那胡辣汤才刚出锅,因为太热,我一下子吐了出来,热的我喝了好几瓶水才缓过来。但我也因此舌头上被烫了个泡,所以我现在喝胡辣汤,总会先吹吹再去喝它。
胡辣汤真是色、香、味俱全,它有着属于我们河南的味道,属于河南独特的味道,快来河南喝一碗胡辣汤,绝对能让你念念不忘。
南翔名吃——小笼包
世界上有几种包子能做到皮薄馅多呢?
世界上有几种包子能做到汁水饱满呢?
世界上有几种包子能做到小巧玲珑呢?
还是从清朝南翔包子店的故事讲起吧:
清朝同治年间,南翔有家包子店。开始生意还平稳,可后来周围包子店多了,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于是店老板让厨师把包子做得皮薄馅多,并灌入肉汤。于是,小笼包就诞生了。小笼包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小笼包也因此在南翔流传起来,后来发展到了全国各地。
现实中的小笼包比传说中的诱人多了。在一张包子皮里包上上等精肉,再到一点肉汤,细心包好,一个小巧可爱的小笼包就诞生了。把它们送到炉子上,用包笼罩好,几分钟后,一个个鲜香可口的小笼包便可以吃了。打开包笼,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待热气散去,定眼一看:一个个小包子像小军人一样站着整齐的队列。它们丝丝地冒着热气,几个调皮的还流出一点肉汤。先不管味道怎样,这外形就以使人馋涏欲滴。拿起一个包子,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将它咬一口。嚼着嚼着,一股小笼包特有的鲜香美味直入肺腑。再轻吸一小口肉汤,一口鲜美的汁水流入喉咙,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看看南翔的包子店,那家不是人来人往?有的人边吃边赞不绝口;有的人狼吞虎咽;有的人把包子汤溅到了身上;有的人吃完了还不满足,还要打包。小笼包年轻人爱吃,老人、小孩更爱吃。有的人买回去孝敬老人,有的人买回去给孩子吃,有的人特地从外地跑来买给朋友吃。
河南名吃:浆面条_描写食物的作文800字
每一种美食的背后就有一个传奇故事,河南小吃浆面条也是如此。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汉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儿,生下一子刘秀(后来的光武帝),王莽为斩草除根,非杀掉刘秀不可。正在危急时刻,一个忠臣巧使掉包计,用自己妻子刚生下的女儿将襁褓中的刘秀换了过来。为对外保密,说是自己的儿子,后来被王莽知道了,下令追杀,刘秀连夜只身逃出京城长安。
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食,可主人贫穷,只有几把干面条,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磨的浆水。刘秀饥饿难耐也顾不了许多,主人就用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内烧熟。刘秀狼吞虎咽,竟然觉得奇香无比,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刘秀当了皇帝,虽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却依然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于是这种浆面条就作为一种御宴中的一道美食流传了下来。
浆面条的做法较简单,在家就可以做。做浆面条要先做浆。将开水放凉,加入少许豆面(黄豆面或者绿豆面均可),然后把面汤放在温暖的灶台上发酵2天,面汤就变酸浆了。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开锅,期间,浆水表层会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筷子或勺子轻轻打浆,至浆沫消失。待酸浆变得细腻光滑时,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调料。当浆水煮沸时,把面条(以手擀面为佳)下锅,再放入盐、葱、姜、花生、芝麻、黄豆、芹菜等调料(也可以加入芹菜叶、红萝卜丝等),将面条煮熟,再勾些欠即可。
食用时,可根据的自己的口味放入辣椒、韭花酱,花生碎,煮熟的黄豆粒和熟的芹菜丁,味道会更佳。韭花会使面条的酸味略降,吃起来更加惬意。
浆面条有一个特点,放凉后重新加热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间有“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浆饭热三遍,金子也不换”、“浆饭热三遍,给个县官也不干”等多种说法。
浆面条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开胃。老年人,病人往往胃口不好,不妨喝碗浆面条。自然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不但刺激食欲,还增强胃的消化作用。
怎么样,你如果有机会来到河南,来碗浆面条尝尝,两三块钱一碗,既好吃又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