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作文450字
沿着雅集亭西的山径再向深处走,没有什么建筑了,只有如牛群的乱石和茂密的杂树。树石纵横,野趣盎然。我一直走到尽头才折回。此地已在辛峰亭脚下了。
读书台之南紧挨着的是石梅小学。百年名校的琅琅书声不时传入书台公园内,令人联想翩翩。在常熟这片大地上,这琅琅的书声已经传承很久很久了。
哦,你去读书台最好是雪天。那时天地素洁,阜成雪台,银枝横斜,腊梅含金……踏雪怀古,信步林泉,遥想太子当年黄卷青灯,西窗苦读的情景,一种儒雅高洁的美感便会油然而生,有书读的日子真是好日子。
故乡·童年-我的故乡作文550字
每当我想起我的故乡,总是思绪万千。回忆着那枝繁叶茂的大榕树,那生机勃勃的菜园,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多么熟悉的记忆啊!
“叮铃铃【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叮铃铃”放学了,我像离了弦的箭一般,抱起书包以闪电般的速度跑回了家,看着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我如饥似渴,狼吞虎咽般的吃了起来。随后,扔下书包,穿过大街小巷,喊来我的小伙伴们,游戏开始了……
“玩什么?”
“捉蛐蛐!”
“看谁捉的多!”
“好!”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小伙伴们开心的一蹦三尺高,接着,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不一会儿,我就瞧见一位身披黄色大衣,非常威武,活像一位“绅士”的人影。我猛的向它一扑,“捉到了!捉到了!”我高兴的嚷嚷着。
故乡的童年时光是多么的欢乐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一个人的故乡里都有一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小月亮”。每到晚上,我都会吵着让奶奶在两树之间搭起一个吊床,躺在上面,看月亮衔着远处的青山,把影子倒映在那波光粼粼的河水中,充满了诗意,微风拂过我的脸颊,仿佛吹走了我一整天所有的烦恼。听着奶奶唱的歌谣,渐渐地,渐渐地,在月亮的照映下,我入睡了……
故乡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清晨,我从困意中朦胧听见公鸡的叫声,随后,从床上慢慢地爬起来,看着窗外,一片“白云”,原来是奶奶正在烧炉子,那烟味直呛嗓子,而奶奶,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拿着椅子坐在旁边,时不时的用扇子扇一扇,回忆着那闲适的场景,不正是现在的我所向往的生活吗?
故乡,那是我多么深爱的地方啊!那里充满了我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我的故乡作文
我的故乡作文
我经常会想起我的故乡,在那里住着我的外婆。
我的故乡虽然不在美丽的澎湖湾边上,但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里的河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山上的树木碧绿碧绿的,还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美丽极了!
小时候,我经常和外婆一起去竹园拔竹笋。记得有一次,我和外婆拎着篮子来到竹园里。“哇!”好多好大的竹笋啊!我高兴的叫了起来。连忙跑进去,看着这一棵,看看那一棵,恨不得全拔了。我看见脚边有一棵大竹笋,伸过手使劲的拔,可怎么拔也拔不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哎呦”疼死了我了,我叫了起来,在一旁拔竹笋的外婆听见了,连忙跑了过来把我扶起来问我:“怎么了?”“我想拔这棵竹笋可怎么也拔不起来”我指着脚边的竹笋说。只见外婆用脚尖使劲一踢这棵竹笋,然后用手轻轻一提,竹笋就离开了地面。“哇!原来竹笋也可以这样拔啊!”我好奇的说道。我就照着外婆的样子不一会就拔了满满的一篮子,我们满载而归,开心极了。
我们一边往回走,一边唱起了我最爱唱的歌:“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我的故乡作文400字
朋友,如果你来我们常熟,一定不会不去大名鼎鼎的方塔街,哦,对了,那方塔公园就在方塔街的北侧,公园的南大门正对着方塔大街呢!哦,既然已经到了方塔街,那就跟我一起进方塔公园溜溜吧!
哦,差点忘了告诉你,方塔公园始建于1997年,复于1998年,依宋代建筑风格重又加建至1999年竣成,园因有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方形崇教兴福寺塔(即方塔)而名。(崇教兴福寺现在已不复存在)
哦,你知道方塔公园的“三绝”吗?那就是古井、方塔和银杏!你们还是先随我去见见古井吧!哦,那古井大得像我家的六人圆桌,你看,我都坐上井沿儿了,还是用手来量量井沿儿的宽度吧(井口到井台外沿)!哇,大约半米呢!再来目测一下,嗯,井腹直径大约1.5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那石碑上写些什么:方塔井开凿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井深5.7米,上置以整块巨型青石雕成之八角形井栏,古朴敦厚,端庄凝重,井壁部分用砖与塔基之砖相同,故证此井与塔同时所建,应系寺僧所开凿。你看那井沿儿坑坑洼洼的,再看那井里,都长了很茂的一簇草和密密的一层青苔,可见年代久矣。
接下来嘛,还是随我去青睐一下古银杏吧!你看这是一棵多大的古银杏树呀,它屹立在古轩之间,虽然古银杏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吐绿,但毫不比以前有树叶的时候逊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点也不失它那苍劲雄浑的风采!哦,据资料介绍,这棵古银杏高2米,主干胸径有2米多,是公园里宋代遗留下的“三宝”(即三绝)之一,这棵树的树龄已有800多年(呵,但还不及我们谢桥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高寿呢,我们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都900多岁了),听说银杏树价值很高,它以长寿著称,叶,果均可实用,还可以入药呢!
我的故乡作文400字
大柱中间的天然木质屏风上介绍着什么呢,我们去瞧一瞧吧,哦,原来上面写着: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商周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产生了38位状元,4位榜眼,5位探花,以及1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商初良相巫咸,商末先贤仲雍,春秋哲人言偃展开常熟文化之首页,自兹而后,英士顾彦,累世不绝。
科举时代,自唐至清,出进士483人,其中状元8人,榜眼4人,探花5人,在政治文化艺术、科技诸领域,吾邑代有名人,建树卓越。
如南宋名相曾怀,冠于“元四家”之大画家黄公望,明故宫建筑之规划者蔡思诚,“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地,明“第一清官”鱼侃,抗清名臣翟式耜,大藏书刻书家,汲古阁主毛晋,“东南文宗”、“虞山诗派”领袖钱谦益,杰出女诗人柳如是,创“虞山画派”之王?,中国最早天主教司铎,著名诗画家吴历,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之翟绍基、翟镛,清两朝帝师、“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翁同和,谴责小说《【www.yuerzhinan.com】孽海花》作者、译介法国文学之先驱曾朴等,及至当代、里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界腾蛟赴凤,名家鹊起,中有中国科学院士17人,可谓群璀璨,蔚为大观!
我们还是分头参观馆里的许多常熟籍名人事迹介绍吧,哦,对了,你最崇拜谁?我最崇拜的是常熟女作家柳如是,既然是我的偶像,那就介绍一下吧:
我的故乡作文400字
我们还是逃向三楼吧,哦,此时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想起唐僧扫塔的情景,西游记里唐僧扫塔时的那股虔诚样儿真是历历在目,三层、四层、五层都没什么特别,我们还是上六层吧,哦,中央有一根特大的红漆柱子,我和你双臂合围正好可以围个圈儿,这根柱子一直延伸到第九层(顶层),我们还是直接上顶层吧!哦,顶层终于到了,我们可以从这顶多狗洞那么大的微型火焰型塔门像小狗一样钻出去,来到外面那同样微型的围廊上,猫着腰,俯视常熟大地,哦,在方塔最高层看风景是不是很爽!你看,西边是虞山,虞山古称乌目山,因东临沧海,又名海?飞剑?忠蜃此莆耘#?幻?耘I健;八滴耘#?拐嫦褚煌肺宰诺淖撑#??烦?希?蚕虮保?孟裨谡雇?J烀篮玫奈蠢茨兀∧阆蛭魍??萆剑?蓿?阋欢?梢郧逦?乜辞遄?湓诎肷窖?男练逋ず陀萆矫牛?馐浅J旃懦乔降奈鞔竺牛?绻?阆蚰峡矗?叮?呗チ至ⅲ?砺溆兄拢?浼涫髂敬熊祝?痰仄????葑乓慌尚佬老蛉俚南执?鞘衅?ⅰ
出了方塔,我们一起去参观方塔后院的名人馆吧。常熟名人馆于1993年建成开放,以蜡像、传略、画景、图片、列表等陈列手法介绍常熟历代名人,旨在使后人直面贤哲,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一踏进名人馆,你就会看见当门的两根硕大的红漆大柱上赫然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乌目云开是聚古贤人自虞仲言偃先行以来光焰德”,下联是“尚湖碧潋更育今英士拓政治学术诸域而广赤明新”。
我的故乡作文450字
我们进入门厅,只见有一块匾悬挂在门厅里,上面写着“状元第”。听妈妈说,此匾由学前街翁曾源(翁同和的侄子)宅移来,常熟在清代一共出了6位状元,翁曾源是最晚的一位。在科举制度废除百年以来,仅有这块“状元第”匾仍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匾的上框雕有二龙夺珠,左右各一龙,回视明珠;下框雕有双凤牡丹;四框雕有云山。全部加以真金描绘,制作精美。历时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仍光彩如新。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进。第二进是轿厅,是贵客下轿、待茶和等候主人接见的处所。上置家堂,匾曰:“恩向日边来”。左通账房、教庠,有管家人等居住。右通玉兰轩,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我早听说玉兰轩里陈列有巨型黄杨木雕《万物呈祥》,而且那上面雕有十二生肖,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和妈妈来到了玉兰轩的陈列馆里。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黄杨木径约达60厘米,根须虬曲盘缠,繁密达百数。雕刻家随根须原形稍加斧凿,即呈鸟兽虫鱼花果种种,诸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无不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我的故乡作文450字
在我们常熟古城区,翁家巷内坐落着一座明清古建筑群,这就是翁氏故居,现在的翁同和纪念馆。翁氏故居,南为翁家巷门,北至山塘径岸,东至南市里,西至书院街(在第一人民医院对面)。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建筑设计遵循古代官绅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彩衣堂、后堂楼和双桂轩等,共为7进。我的足迹以中轴为主线,略向两边延伸。
那天(五个周日),我和妈妈沿着书院街来到了翁同和的故居。我们来到翁家巷石柱门口,石门上方“状元坊”三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古朴典雅的石坊柱上还镌邑人、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撰写的楹联:
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
何必数榜眼感旧会元有坊华篇胜迹声名琴水让高山。
进入这古老的小巷,没走几步,便来到了翁同和纪念馆门口。
我的故乡作文400字
一年一度的杨梅节就要到来了,我和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去山上去找杨梅,我们看了好多的杨梅,我们先尝尝是否酸甜,那些甜的我们就摘酸的我们就不摘。我们还特意拿了一个桶去山上摘,我们一颗一颗树的去尝这棵树甜这摘这可树的杨梅。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杨梅要成熟的时候是淡青色的,快要成熟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你觉得杨梅甜,但你吃多了反而觉得有点酸了。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所以杨梅好吃但不要吃得太多。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星期天,我和爸爸踏上了旅程。
一路上,我看见了第三淡水湖太湖的美景。你瞧,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岸边青翠欲滴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一群少女在翩翩起舞。又似在平静透明的太湖中梳理着飘逸的长发。夜暮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这时的景色就更美了。星星们也像颗颗宝石镶嵌在了湖面上,这时湖水微微荡漾,又像千条万条的银蛇在游动。
继续向纵深行进,你就会发现不远处有一尊雄伟的雕像,这就是宜兴著名的传说“周处斩蛟龙。”其实,宜兴还是个历史宝库,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西施”的传说,诸如此类等等,说也说不完。
实际,宜兴还有许多的特点,竹海,溶洞,茶叶,“紫砂”更是成了宜兴的代名词,总之,他们的环境,他们的习惯,他们的爱好与他们的特产,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一定会爱上这有山有水的人间仙境—“宜兴”。
如果说无锡是个白玉盘,那么,宜兴将是白玉盘中最亮的“明珠”。
指导教师:殷毅
我的故乡作文400字
离开银杏树,该随我去参观一下这公园的主人——方塔了。方塔本名叫崇教兴福寺塔,简称崇教宝塔,以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它巍峨峻拔,辉耀吴中,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成于咸淳八年(1272),地宫有“端拱元年”纪年佛象,始建年代或许更早。塔四面九级,盔帽顶,斗拱挑檐,火焰门,几何纹栏。外廓曲线柔和,每层翼角舒展,高67米多,是城内最高古建筑,为常熟标志,是省级文保单位。塔下原有崇教兴福寺,亦称东塔寺,久废。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我们还是蹬塔进入它的腹内看看。
我们先打量一下这低层吧,哦,你看,有一个硕大的千手观音镀金塑像,她前面的贡品桌上有两个惟妙惟肖的水灵灵的水蜜桃,都露着个红扑扑的笑脸呢!哦,我们还是上楼吧!糟糕,这木质楼梯又窄又陡,真像虞城老街那些老木楼的木楼梯,陡得可怕!可要小心点吆,别摔着了!哦,对了,前几天版神太阳能有限公司在这里还举行了蹬塔比赛,最快的选手一个来回才用了不到3分钟,这么陡的楼梯我真想不通他怎么会爬得这么快!上了两楼,你该看见墙上挂着一张佛像,哦,怎么又是千手观音?你看,那慈眉善目的观音安详地稳坐在莲花宝座上,观音头顶红、黄两个太阳,显得荣光满面,光彩照人,可惜观音旁边守卫着的魔家四将,他们个个凶神恶煞的,你该不会和我一样吓得够戗吧!
故乡的稻场-我的故乡作文350字
我的故乡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的一个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小时候,我曾去过那里。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但稻场上的快乐时光还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稻场是人们将稻谷收割回来后,晾晒在房子旁的宽阔的地方,形成的一个稻场。
奶奶家门口就有一大块稻场。稻场上堆放着许许多多的小垛稻草,散晒着还没晒好的桔梗稻谷,就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金黄的被子,美丽又柔软。这儿就是我们孩子的乐园。
我和弟弟总喜欢呼朋唤友来这儿玩耍。一群孩子在草垛间捉迷藏;在稻场上打滚、奔跑、跳跃,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如果玩累了,我们就地躺下,在这安静的气氛中,享受着这温暖的日光浴,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稻谷味儿,让你久久难忘,陶醉其中。
一天下来,尽管头上、身上到处是桔梗草沫,也掩藏不住我们孩子脸上的笑容,更掩藏不住我们心中的快乐。我爱我的故乡,也爱故乡的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