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梦江南_六年级写景作文700字
雨茫茫,桥弯弯,白云深处是江南。歌悠悠,水涟漪,小舟撑出江南来。
江南多水,于是江南变少了几分北国的冷峻,多了几分水一样的清秀,水一样的温柔。每逢秋日,北国已是萧葭露冷,水瘦山寒。江南却仍然似“草长莺飞二月天”。
江南多水,于是小舟变成了江南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觉中,晚霞散尽,远远的,水面飘来几点闪烁的的渔火,几声古朴的渔歌。兴之所至,乘一叶扁舟,载一船明月,携一帆柔风,循着闪烁如星的渔火,静听渔船唱晚,此乐何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水乡,养育了多少柔情似水的女儿。举步如和风拂柳,启齿似燕语呢喃。抬眼望去,烟雨迷蒙处,飞起一座如虹彩桥,桥畔有红袖女儿悄然独立。一汪清眸如水,一抹黛眉如烟,眉间锁一丝浅浅哀怨。那份清纯,那丝哀婉,恰似秋水碧水天的湖面上,有落花点点。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江南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充满浪漫温情。在那九曲十弯的门前小河上,在那蒙蒙无尽的细雨中,在那弯弯架起的石桥边,在那悠悠回荡的渔歌里,有多少温暖人间亲情在展露,有多少浪漫美丽的胡同小事在上演,又有多少温馨的友谊在继续。
有时候,江南就是一种心情,一种闲适、淡泊,悠然自在的心情。爱江南,爱的是那份灵气,那份诗意画意,那份浪漫温馨。而梦江南,梦的是那份闲适,那份悠然。那是一种心情,是江南水的灵气。爱江南,梦江南,无尽的心情尽在不言中,唯有那份灵气荡漾心间。
江南的景,江南的人,江南的曲,江南的灵气,江南的点点滴滴,织成了我的一帘幽梦。不知今生可有缘,晨伴荷香起,“画船听雨眠”,游尽江南,了却平生夙愿。倘若无缘,我愿视江南为友,让这种江南的心情永伴。梦里,你是我一生同行的情感。
秋水天长
时间悄悄地飞过,渐渐地秋天来了,那一声声唧唧的叫声已从那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翠绿的树木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睡衣,那红彤彤的太阳变的=得温和起来了,那凉爽的西风也匆匆赶到。这一切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秋天的到来。
秋季的天使,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纱,来到了大自然,他趁着大地还来不及叠起天使馈赠的雾衣,就挥起神笔,将赤,橙,黄,绿,蓝,靛,紫融为了一体。而后,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之上。当雾褪云消,初升的朝阳惊奇的发现:‘‘哦,迎接它的,竟是一派赫然金黄。’
秋天果实累累,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群群‘蝴蝶’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也许你会问:‘‘秋天怎么会有蝴蝶呢?’有,那就是被秋风吹起的落叶呀。瞧,它们在空中尽情地翻飞,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绿的,半黄半绿的,多美呀。
果实累累,我去独爱那落叶。‘‘啪嗒啪嗒’’又有几片落了下来,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又出现了落叶妆成的秋色,有人说秋天的感情是‘悲’,‘山山黄叶飞’更显出肃杀凄凉。可我觉得,秋天是美丽浓艳,眼前的落叶更是美好:当他还是一片嫩芽,就向人们报知了春的信息; 当它长成了一片翠绿,便尽力吸收阳光,养分,来增强大树的枝干。秋天,它衰老了,欣然离开了树木,投向了大地的怀抱,化作了一份肥料,没有赞美诗,只有秋风瑟瑟,没有墓志铭,打的是归宿,树木迹象了它的功绩。它用自己的奉献,换来金秋的累累硕果,用自己生命,赢得了秋日偶的无限生机,这是多么崇高的牺牲精神啊。
或许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重要,但又或许在秋天已有人感受到了,可到了冬天又会增添许多感触。你想过没秋天过去了,冬天还会远吗?
江南-六年级写景作文800字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孩童。经常会为一块饼干和伙伴争得面红耳赤,会为写不完作业悄悄哭泣。但是,这样一个纯真简单的小脑瓜,却总想目睹天堂杭州的风姿。一个偶然的机会,愿望实现了。一路上我幻想着古城的风韵,思绪随风飘飞,飘到烟雨蒙蒙的杭州。
时值春季,细雨如丝般亲吻着古城杭州,漾着几分诗意,几分神秘。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线抚摸西湖的脸颊,落进她的口中,激起一圈圈波纹,更是绝妙。
乘舟荡漾西湖中,这样的美景早已让人心醉,躺在船头,看细雨飘飘洒洒,任凭他在脸上、手上跳跃舞蹈,听着船外细雨坠入湖中的声音,想起断桥美丽的传说,更增加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忆起韦庄游江南时做的一首诗,让我更深入地陶醉于江南古城杭州的情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代多少文人墨客游江南,赏西湖,赞杭州。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抛弃世俗的喧闹与繁华,享受一种真正的修憩和精神上的宁静。
“糁径杨花铺自毡,点溪荷花叠青钱”。杭州的夏天,妙不可言。看那西湖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西湖却呈现出一派别样的清凉。堤边的垂柳枝叶繁茂,随风摇曳,嫩绿的柳枝在水面上划动,一条条奇特的弧线跃然水上,荡起浅淡的波纹。站在拱桥上乡水上望去,一条条鱼儿安闲自在,在清澈的水中来回穿梭:火红的、金黄的,亮蓝的鱼儿,各种颜色互相交织。像极了一幅生动的油彩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一直被看作是伤感的季节,像刘禹锡写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她似乎已成为忧郁的代名词。但在我的心中,秋天的杭州,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月圆之夜,天上一个月亮,西湖水中一个月亮。
“雪纷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杭州的冬天很少下雪,很可惜,少了满天飞雪的浪漫,没了白雪皑皑的壮观,但我依然爱它小女儿般的柔媚。
杭州美景,不尽其数。难怪乾隆爷六下江南,欧阳修赞西湖道: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试想:古城杭州,谁与争风?
六年级记叙文600字篇二_游江南水乡
“五一”放假时,我和家人游览了位于浙江省素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的古镇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只有一小片陆地。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周庄真不愧是东方威尼斯。刚走进周庄,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小河上,有穿梭往来的船只,在一条条船上,艄公们摇着船桨,唱着古老的号子,悠哉悠哉地向前划去。河面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周庄的古朴与宁静。
我们去的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雨打在脸上,痒酥酥的,让人感到江南的清丽。
周庄第一多是水多。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无论从哪里看都能看到周庄的小河曲曲绕绕,穿插在古镇中。
周庄第二多是桥多。河道上横跨着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其中以桥楼富安桥和双桥最为著名。到了周庄,不去双桥,可真是一大遗憾呀。
周庄第三多便是古建筑多。镇子上近千户居民至今还居住在明清时代的房屋里面。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楼”的深厅。这两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典雅秀美、旷远明瑟的风格,居住在周庄里的人们也具有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纯朴和淡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宽广,青海湖的质朴,天池的清澈。但我却被周庄水的细腻所感染,它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纯洁,而又不失江南的妩媚。希望有朝一日再能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水乡———周庄!
秋雨梦绘江南
一切都是如此的突然,如此的悄然无声,只有当它淅淅沥沥地飘到人们的指间,才让人猝然感到:下雨了。乌镇的雨,总是如此的飘逸,如此孤寂,就好似一缕缕愁丝,勾起人们的梦,用那梦的色彩,绘出了一幅江南水墨画。
画的近处,就是那纷纷扬扬的落雨,看久了,只让人觉得它的飘逸,如女子的发丝;它的朦胧,像害羞的女子的眼;它的凄婉,像恋人晶莹的泪。这秋雨不比夏雨的猛烈,也不比冬天的雪的凄凉。倒与春雨有几分相似,却又多了些寂寞,雨中的人,来往匆匆,从楼上往下望,那把把张开了的油纸伞,就如一个个圈圈,伴着那飞溅的水花,在江南的雨幕中转着。
把视野再望得远一点,在那宁静的小巷中,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手执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寞的雨巷里,那漫天的雨丝,犹如缠缠绵绵的思念,萦绕在她的心头,使她与丁香结下愁怨。
在画的远处,有一支乌篷船,撑船人吃力地摇曳着,那船就如一个醉汉,醉醺醺地向前驶进着。那船上的皮影人偶正在上演一场三打白骨精的好戏。慢慢地,船吱吱呀呀地驶进了一个桥洞,渐渐消失在人眼前。留下的,只有一道悠远的船痕和点点泛着涟漪的水圈。
赏完这画,再细细品品雨,又多了一番韵味了。如果说江南是湿漉漉的断桥残雪,那江南的雨就是那划入梦里水乡的醉醺醺的乌篷船;如果说江南是青石小巷的碧瓦飞甍,那么江南的雨就如手执寂寞的姑娘。
画家喜爱画风雨归舟,诗人吟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虽不是什么文人墨客,但独上楼头,卧听风雨,虽说寂寞,可未必就是伤怀之事。
不知不觉中,雨停了,它好像从来没来过似的,而唯一留下的,就是江南小巷中的一把油纸伞,几滴从屋檐上滴下的雨水,哦,对了,还有那乌篷船的船痕和那悠远的桨声【yuerzhin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