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字
每个家乡都有每个家乡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来看看我们元宵节是怎样的吧!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是最兴奋的,为什么呢?因为腊月的又一个高潮来了!提到元宵,谁能不想到那白色Q弹的外皮在加上美味的汤馅呢。吃到嘴里甜甜的、糯糯的。
早上起床后,就看到小贩们忙活起来了,制作新的彩灯和做新的、稀奇的东西来方便顾客到店购买。彩灯的样式各种各样,有玻璃四方形的彩灯、还有纱布样式的、纸质形式的……每种灯上的图案都是不同的,有的彩绘《红楼梦》《水浒传》的故事,图案。有的还会在灯上提诗一首。
白天,大人们忙着买元宵。小孩子们等待着晚上的美景。
晚上的景色可以说是和白天截然不同。晚上的街道,巷口……火炽而美丽。吃元宵的孩子们都会到店铺买些新出的玩具、食品。有兴的还会买到鞭炮、烟花呢。
元宵节的夜晚是五彩的,天上的烟火绽放,看着天上不断的烟花,看着看着,不知怎的,我竟然沉迷了。烟花加上火炽美丽的夜晚竟有说不出的美。就像深渊中的一抹亮光。
元宵节大家都要吃元宵啊。元宵的味道有许多,不知道你喜欢那种口味呢?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学生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
家乡的风俗-关于习俗的作文700字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天门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讨论声音大得盖过了汽车的喧嚣声。
我立马打了通电话,戏谑地说道:“手术刀同志,请快到陆羽广场来。”“诶!等等,我……”她还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我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的人们:有的人太矮了,拼命地往上跳,想看到那壮丽的景象;有的人太胖被卡在中间,进不去出不来;有的人拼命往里面挤;有的人受不了,闹着要从里面出去……什么?你问我这是在干什么?哦,对了,忘记告诉你了,今年是闰年,我们天门举办了四年一度的元宵表演,这可是天门的习俗呢!【yuerzhinan.com】
过了一会儿,那位“手术刀同志”赶了过来气愤地问:“什么事这么急,你知道我多忙吗?”“走,看表演去,我敢打赌你绝对没看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拖着她往人群里走,我心想:这下一定让你来了不后悔。
我们成功挤进人群,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果然来对地方了,这地儿啊,可真是年味十足啊!”我的闺蜜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彩莲船、舞龙灯、舞狮……这些我们只能在课文中看见的景象,在现实中也见到了!我们相视一笑。只见那龙,快速地舞动着,有节奏地跟着绣球摇摆,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得不说,这些人的配合简直妙极了,周围的人连连拍手叫好。
还有彩莲船,左边一男,右边一女,站在“船”边,“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被装饰得花里胡哨的船上笑容满面,如花似玉。
“呀!这不是舞狮么?”“哈哈,还真是,我没想到以前看得十分枯燥的文章,现在竟如此栩栩如生。”说完我们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舞狮,舞狮的人很默契很配合。我的心情由淡定到讶异:天哪,为什么这么默契?是神仙吗?狮子上蹿下跳,每一步都是极大的挑战!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哄声,我问朋友:“他们这么配合,为什么我们不能?”她笑笑:“其实很默契啊,是你没发现,拜托,我们相处六年了!”我赞同地点点头。
这天的“闹元宵”结束了,人群陆续地离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生中第一次看舞龙、舞狮这些,但这个第一次将变成过往,相信接下来的精彩会越来越多!
元宵习俗之汤圆-关于节日风俗的作文550字
提到元宵节,大家一定会想到汤圆吧!
可是,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原来如此,那我们家也要团团圆圆。
想要团圆,那就得吃汤圆,这次,我要自己包汤圆。
第一步,上网查找资料,拿纸笔记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热水、花生酱、糖。准备好后,就看我大显身手吧!以前只是看过别人做汤圆,心里也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里,把热水一点一点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调成糯米面团(一定要用热水,否则面团容易开裂,包的时候很难包住馅)。把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会大小不一致。接着在花生酱里加一点点糖,把面团压扁,然后把花生酱包入面团中,虎口收紧。右手按馅,左手收紧,动作要连贯。包完馅再轻轻搓圆,然后表面裹上干糯米粉。一个个汤圆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懒猪,躺在盘子里,真可爱,我不禁开始赞叹起自己的手艺。
接下来就是煮汤圆了。在锅中添水,烧开后下入汤圆,看着一群白团子在水里翻滚,像极了夏天在泳池里嬉水的小朋友们,上蹿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静下来。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来了。
把做好的汤圆放在盘子里,端上餐桌,让全家人品尝下我的劳动成果。家人们连连称赞,爸妈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这么香,我心里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汤圆,让人感觉美味又幸福,生活都变得更甜蜜了。
家乡的风俗-关于除夕的作文500字
饭桌上香喷喷的年夜饭,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电视上精彩的春晚,这!就是除夕!
这天,人们都停止了工作,大人们在集市上购买年货,为春节做准备。小孩子们放鞭炮,穿新衣,我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带着我去集市上买鞭炮。有一次我突发奇,问:“爷爷,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啊?”爷爷笑着回答道:“很久很很久以前,每到过年时,就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闯入村庄,祸害人类。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来驱赶他,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听后,我恍然大悟。
傍晚,爸爸装上鞭炮,开车带着我到长辈的墓前放鞭炮,说是为了给去世的长辈长辈“暖床”,让他们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不再寒冷。我也十分积极,从车上拿出炮台,放上双响炮,那双响炮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飞上了天空,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传入耳朵,不得不令人产生爱慕之情。结束后,爸爸又从车上拿出水,把那一区域淋了一遍,又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残留的火星后,才驾车离开。
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这时,无聊的人可能会打打牌或看春晚。到了12点,家家都会拿出一挂“新年红”,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人人们还会“烧香山”,祈求在新的一年内得到保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而现在,有些习俗正在慢慢消失,而我们正是这些习俗的继承人,需要我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