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是美好的,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长河里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在萧红眼里也应该是这样吧!
《呼兰河传》就是讲的作家萧红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符号像一串红辣椒一的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抒发了她温暖的回忆,来慰籍着自己孤独的心灵。
她写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对她很凶,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但祖父对她很好,她喜欢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呆在小院子里,和祖父、昆虫一起来玩,祖父还经常教她念诗,学知识,在祖父的院子里是快乐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里的这段时光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还有团圆媳妇,她的命就太苦了,她十二岁被送进了名声挺好的老胡家,但就是这,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嫁进去,天天做这个,做那个,天天拉车,还得受婆婆严刑打骂,天天身上有伤有痕,一开始还挺乐观,后来生了病,治不了,最终年纪轻轻的死了,后来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被人慢慢忘掉了。
在她笔下一个个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从小没有父母爱,虽然有祖父爱,但祖父死后,也就没有人爱了,一直孤独寂寞。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时光,有家人疼,有家人爱,还可以学习,和萧红比,我们太幸福了,但有时还不珍惜。懂不懂和父母吵架,不认真学习,太不应该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感悟550字
暑假伊始,我的脑海里仍然浮现着语文课本里《祖父的园子》,文中那个顽皮、可爱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大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全文大部分内容都以“祖父的后花园”为引子,描绘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随着作者一起回忆起童年生活,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
呼兰河是荒凉的、寂寞的,可在萧红的眼里却是五彩缤纷的。
《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章节,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萧红与她那善良、慈祥、知书达理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花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颗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从这能看出祖父非【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常疼爱萧红。
亲情方面萧红还是很幸运的,她的祖父那么爱她,儿时的心性也是那时造成的。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同样小时候我也是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仍记得,幼儿园放学后,伴着夏日的清风和暖阳,祖母骑车载我穿梭在大街小巷,每每去超市,我都要嚷着吃雪糕。祖母拗不过我,总是满足我的需求。回家时,我坐在自行车上美滋滋地吃着雪糕,快乐极了!祖母还不忘教我背古诗,我吃几口,背一句,再吃几口,又背一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背会了一首又一首的古诗。每当到家时,我变成了一只小花猫,惹得祖母不禁哈哈大笑......回忆起这件童年往事,我会倍感温暖。
童年是每个人最留恋的时光,真想永久留住童年,可是时光的流逝,是悄无声息的。那就好好珍惜童年时光,永远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呼兰河传》描写的是旧时代的呼兰河城。呼兰河城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萧红写的非常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呼兰河城一片热闹的景象。那里车水马龙,花草茂盛,那里有小河慢慢的流淌。但是,在一条小路的旁边却有一个好大的泥坑,那里每年都会淹死牲畜和小孩,人们却想不出办法,有人说要种树,有人说要拆墙,虽然把坑填平很简单,却没有一个人想起,我感觉那里的人很愚笨。
书里的语言非常的奇怪,好像很不通顺,上句不搭下句,但是又非常的好懂。书里的故事非常好玩,有跳大神、扭秧歌、看河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这里的民俗很丰盛,让我见识了很多。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贫苦、艰难,没有一点儿绚丽的色彩。他们还很封建迷信,活着就是活着,死了也就死了,他们感觉死了到了阴间要比活着还要好。那里的人都非常的奇怪,人死了后他们也要观看一番,就好像是没见过死人似的,哪怕每年都有人被吓死。
《呼兰河传》让我了解了旧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极其平淡无味,封建无知,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不做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一个人只要读书就是在进步;也就像爬阶梯一样,每爬一层,就代表离终点又近了一步。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爱读书。都说人活到老学到老。
我现在读的书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都在写萧红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主要人物有:萧红﹑萧红的外祖父﹑团员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为什么说主要人物有萧红的外祖父而没有她的爸爸妈妈和她的外祖母呢?就是因为萧红的爸爸妈妈和外祖母对她很坏,一点也不关心她;而她的外祖父就不一样了,对她格外的好。所以文章中写萧红的爸爸妈妈和外祖母的内容很少,而有一部分都是写萧红小时候和她的外祖父的事情。
除了这些,还有团员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他们三个都有不同的命运,团员媳妇只有十二三岁,却被她的婆婆活活的给烫死了。有二伯没有固定的住处。而冯歪嘴子还要拉扯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从一开始读这本书,就可以读出萧红小时候是孤独的。到后来她的外祖父去世了,后花园也安静了不少,萧红更孤独了。文章的大体意思也就是这样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写的挺好的,正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读。我希望其他的学生也能读到这本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以自传体小说为题,曲折的回忆起在呼兰河城和祖父的点点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后花园里,一起种黄瓜、倭瓜、玫瑰等等。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祖父在拔杂草,小萧红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还说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飘香。等到祖父发现的时候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舍,一个个都长着大嘴巴,哈哈大笑。
这本书展现了当时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里行间控诉了传统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迫害,并深感劳动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与落后。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个姑娘被老胡家给活活折磨死了,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的生病,最终因病而死了。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多么一件让人心急如焚的事啊,宁可出事也没有人想填平它,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愚昧!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远去的呼兰河-读《呼兰河传》有感500字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她用诗意的笔调回忆了寂寞的童年,从儿童的视角观察了呼兰河的风俗人情。
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反映了旧社会的丑陋面貌,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迷信与黑暗。
童养媳小团圆媳妇是本书中的典型悲剧人物,她因一场大病和婆家的迷信,丢了生命。她的婆家也家破人亡。除此以外,还有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人物,他就是外祖父。
在小说中,外祖父给予了作者童年唯一的乐趣,他幽默风趣,童心不老,知识渊博。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是作者的玩伴,【www.yuerzhinan.com】也是作者童年回忆中最能给她带来欢乐的人,更是唯一一个陪伴她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的人。
千百年的呼兰,在岁月的沧桑下,在严寒的侵蚀下,更显出“苍老”的一面。在呼兰河城里,人们被封建制度所侵蚀着。他们把迷信看得十分的重要,把跳大神与拜娘娘庙看成传统节日,更把女性看得低人一等。在封建制度的阴云下,人们因它而变得没有人性,人性的丑陋和麻木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封建压抑的环境让萧红的童年充满寂寞,让她从小就出门逃难,让她心中充满了荒凉。
如今我们进入新时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封建制度早已灰飞烟灭。回望一百年前,我觉得当今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认为大家应该要努力学习,感恩时代,不负韶华。
呼兰河传
我刚看到《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时侯,一看名字我还以为是条河呢。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个村庄呀。里面有许多人物:平儿、冯歪嘴子、赵三……而我最喜欢的却是有二伯。他喜欢穿唐装、卷裤腿,走起路来庄庄严严的,就像一位古代皇帝似的。有二伯说话时老说方言,总是把“这个”说成“介个”。“介个人坏。”
“介个人狼心狗肺。” 有二伯偷过东西,挺大胆的。他性格古怪,比如他走路时碰到了石头,他先仔细端详,然后让它下次往穿大马靴的人脚上碰。家雀往他身上落粪,他就骂雀子应该往穿绸缎衣服的人身上落粪,雀子飞走了,他还骂蓝瓦瓦的天空。
这就是有二伯,他真是一个很有意思。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它讲了小城呼兰河—萧红童年的事。
从书中可以看出,呼兰河是多么的冷:过了一夜,就冻得门都打不开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单调:种菜﹑背诗,有时去看跳大神﹑去参加娘娘庙大会……
但萧红却写得惟妙惟肖,如“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对它起着无限的关切。”这段话中,萧红并没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却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因为祖父烤过“掉井猪”和“掉井鸭”,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赶。
呼兰河传-读书感悟400字
一说到《呼兰河传》,我的话可就多了。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我想:“在呼兰河上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我怀着好奇的心看了这本书。
在书中写了萧红的的两大特点,一是喜欢吃,二是喜欢玩。一次偶遇,一只鸭子掉进井里,被祖父捞上来用黄油包住,烤了,萧红拿起来就吃,足足把整只鸡都吃光了。在说说玩,萧红在园子中自由自在,不管什么都成为了萧红的玩物。
呼兰河上的人很迷信,天天疑神疑鬼,还要请跳大神来驱鬼,小团圆媳妇就因为这些人迷信被活活折磨死了。这些人不管损失了多少钱,也一直很迷信。连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得花大钱请个跳大神驱鬼。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呼兰河上的人都无忧无虑,没有人管,而我却处处受到局限,想出去玩也只能玩一小会,一点也不自由。记得有一次,我出去玩,我跟几个朋友一起玩,你追我打,好不快活。可是我才玩了半个小时,我妈就来找我了,我只能失望的回去了。我也想向萧红一样自由自在的玩啊!
也同时告诉我不能向他们那样迷信,生活中有些人就这样迷信,被骗了很多钱,但是还一直迷信。
《呼兰河传》可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呀!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
那“野台子戏”也很有趣:台上的戏子扯着嗓门喊,台下街坊邻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说出来,立刻就还嘴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戏台!”如果还还嘴就打起来了。因为有习俗的约束(娶亲不能告诉女方),姑娘们都带上最漂亮的首饰。
一到了晚上,亲戚才可以送礼物。更有趣的是,问“看戏”的人演的什么戏,却一问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习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请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对错了),就烧香点酒,再闹要上红布,再闹就杀鸡(再闹就不行了)。之后跳完后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鸡。
从中我体会到了小城呼兰河那浓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