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雷峰真快乐_小学生写事作文550字
3月19日,我们班召开了《向雷峰叔叔学习》的主题活动,我决定从自己做起,处处向雷峰叔叔学习。
这天,放学回家,天空的云乌黑乌黑的,还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很大很大,天,就像一个大水壶,往地上倒水。路面上一会儿就淌满了水,到处溅起了许许多多的大小不同的水花。我走在路上,裤褪都被打湿了,三月的天,还是很冷。我想:今天上午天气还是非常好的,现在却变得这么不好了,怎么变化这么大呀!还好,上学时妈妈给了我一元零钱坐公交车。我迅速跑到公交站,迫不及待地挤上三十路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淋雨了。我刚坐到一个唯一的座位上,心里还在庆幸自己比别人来得早,才有这么一个座位。车门处,一位老爷爷蹒跚地走上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了,还不住地传来咳嗽声。车上,好多人啊,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位年迈的老爷爷。
我想起老师的话:学雷峰,不是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身边的事做起,从最小的事做起,当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伸出手来帮助他;学雷峰,就是要助人为乐,为别人服务;学雷峰,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学雷峰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看着这位老爷爷,他不就是需要帮助的人吗?我给他让座不就是向雷峰叔叔学习吗?于是,我走上前去,扶起老爷爷,让他坐在我的位置上。老爷爷对我微笑,抚摸着我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高兴极了,老爷爷的话就像天上的太阳,照着我,一路上,我全然忘记了还在下着大雨,我仿佛看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仿佛看到了妈妈那赞许的目光。
感谢老师,感谢妈妈,感谢雷峰叔叔,是你们,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是你们,让我更加懂事,不断进步;今天的我,真正体会了“助人为乐”的感觉。
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做自己能做的好事,一直向雷峰叔叔学习!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相传,五月初五那天,楚国的屈原大夫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后代在五月初五那天,都会自发地包粽子,吃粽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大夫。
今年的端午节,妈妈也买来了一些粽子。粽子的味道有很多种,有蛋黄味、有肉味……应有尽有。我挑了一个红枣味道的粽子吃。
粽子是用纯糯米做的,形状呈四角形,外面裹着一个小金字塔。我先拆掉绑在粽子外层的线,然后把裹在粽子外面的竹叶一层一层剥掉。一个金黄色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软软的,带有竹叶的清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屈原大夫投江自尽,老百姓全力打捞他的尸体的情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一只粽子就被我消灭了。
我吃完后想:粽子这么好吃,希望在遥远的未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不会失传。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过端午节各地人民习俗是相同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早上,虽然不用上学,但是我早早起床跟妈妈去了金叶市场买粽子。海力生食品店前站满了人,里面服务员阿姨应接不暇。妈妈站了好长时间,才买到了两袋粽子。我们又买了一些菜,去看望爷爷奶奶。
这几天,奶奶身体不好,爷爷正在扫地。妈妈见了连忙提着一桶水,拿起毛巾帮爷爷擦地板和阳台。我也帮妈妈换水,还帮奶奶洗菜。奶奶不停地说:“年轻真好,年老了不行了!”我也安慰奶奶:“奶奶,我以后经常来看您和爷爷的。”奶奶脸上乐开了花。就这样在奶奶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快到端午节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学着包粽子,妈妈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两片粽叶,并排将宽的一头重叠一小部分,再窝成一个“小漏斗”,但是这个“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丝缝也不能留;再将糯米装进去,用粽叶长长的尾部盖上“盖子”;然后还要加一片粽叶才把“小漏斗”里的糯米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后用绳子将成形的粽子捆紧,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个粽子,其中两个是在妈妈帮助下包好的,还有一个虽然样子很古怪,但是我独立完成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粽叶在妈妈手中就很听话,一点儿也不漏米,而在我手里却总是不停地散开、漏米?妈妈说“熟能生巧”,只要我多练习,就会越包越漂亮的!还说我第一次学包粽子就能包起来,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学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后我包的粽子一定会比妈妈包的还要漂亮!
妈妈教我学轮滑_写事作文200字
下午放学回家,我和妈妈在小区广场学轮滑。
妈妈说:学轮滑,首先要迈开大步像走路一样,慢慢地往前走。然后,要摔倒的时候赶紧蹲下来,保持平衡,这样就不会摔倒了。脚刹车时,把脚轻轻地抬起来,踩住轮滑鞋后面的刹车,慢慢地你的身体也就停了。
我开始自己练习。还没有掌握好技巧,摔了四五跤。我自言自语地说:“哎哟,我的屁股要开花了!”爸爸还在那说:“开了几朵?”
我们回到家时,我的手快变成小黑爪了!我要经常练习,学会这项本领!
我学《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随笔作文250字
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读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李白小时侯觉得读书枯燥无味,读不懂,于是逃学出去玩。他在河边看见一位老妈妈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妈妈说在磨针。还告诉他:“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明白了读书也一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总会读懂的。于是李白回家认真读起来,后来成为伟大的诗人www.yuerzhinan.com。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在这之前,我学了一段时间的跆拳道,但不是很想学了,因为每节课都要练青蛙腿,这个动作做起来太痛了。可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会向李白学习,我会坚持下去的。我想,只要我经常练,以后腿就不会痛了。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的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是自己包的,有的是超市买的。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因政治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反遭小人诬陷,含恨抱石自投泊罗江,当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粽叶包米的东西粽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每年家里都要包粽子。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我心里真着急。今天我决心要学学包粽子。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照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包住了这边那边漏出来了。弄得我手忙脚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重新把粽叶包好。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妈妈。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家乡的端午节日记250字:我学做粽子的故事
今天是端午节,厨房飘来阵阵香味。哦,要吃粽子了,而且还是我喜欢的红豆味呢!
包粽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绿的粽叶裹一个实心的“漏斗”,中间填满糯米。接着,按紧、压实,如果想吃点花样,可以加一些绿豆、红豆、红枣、肉丁、香肠等。最后,用纱绳把成锥状的棕子系紧,一个精致玲珑的小粽子就成形了。
吃着刚煮好的粽子,我忽然脑子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诉我:“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时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后,悲愤欲绝,于五月初五这天,作下最后一首诗《怀沙》后,抱石投入汩罗江。后来,当地老百姓驾船将饭团等食物扔进江水中,想要喂饱河中的鱼虾,让屈原的尸身免遭噬咬,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
我一边听着爸爸的讲述,一边自言自语道:”吃粽子也有这样一段历史典故呀!爱国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读后感作文450字
我刚读一年级不久,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陈老师说,它能将我们步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读了它,能够让我们做博学儿童,它就是我的启蒙经典——《三字经》。从此,我对《三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是,《三字经》读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平时很长的课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经》却让我焦头烂额,虽然字数少,却很不容易背。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对我说:“孩子,咱们应该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后才会更容易背诵,因为古语跟我们今天的语言有区别哦!”这一招果然很灵,我能背诵很多则《三字经》了。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书包一放,摇控板一按,就与我亲爱的喜羊羊见面了,妈妈说:“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经》的第三十二则吗?”“能!”我一听,来了精神,流利地背着:“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它告诉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哦,我明白了,妈妈是在告诉我要先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这就是老师说的要“学以致用”呀,看来这《三字经》做起来比读起来更难。
所以,《三字经》不仅会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行动。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从“孔融让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让;从“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学习要持之以恒。怎么样,小朋友们,我学得还不错吧?你想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吗?那块来读《三字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