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变迁
椅子的变迁
我们家有过四种椅子,我对它们都有很深的感情。
最早的椅子是用木头做成的木椅子。它又粗又笨,坐上去倒是蛮结实的。据爷爷说,那是奶奶的嫁妆。它在我家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算得上是我家的老功臣了。
等到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家里添了一对电镀折叠椅。这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但在那时,却是了不起的奢侈品了。家里有了这对明晃晃的椅子,木椅子只好退位了。
等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一辆拉着沙发的三轮车停在我家门前,只见爸爸叫人把那套漂亮的转角沙发往家里搬。把我乐得一蹦三尺高。这套新颖的转角沙发从此便神气活现地坐在了我家的客厅里了折叠椅只得灰溜溜地让了位。
前几天放学回家,我一走进客厅,只觉得眼前一亮,原来客厅里放着一套崭新的红木椅子。那金光闪亮的色彩,把整个客厅都照亮了,我兴高采烈地坐在它上面,久久舍不得下来。
我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气派的椅子将会再次替代红木椅子。
黑板的变迁-叙事作文700字
春节,妈妈带着我们一家https://www.yuerzhinan.com去太华山区向外公、外婆拜年,在新春欢乐、热闹的相互祝福声中,在丰富的菜肴、高档名酒碰杯声后,外婆突然提出带我们去看看她小时候的学校。
“到了,这就是我小学读书的学校”。径直来到两间又矮又黑的破屋子,外婆指着一块长方形的黑黑的木板说:“嗬,这块黑板现在还保存着。”我眯着眼,仔细瞧,这哪是什么黑板?!木板上斑斑驳驳,木板之间裂缝大得可以塞得进我的手指。这又是什么教室?四周是土墙,学生坐在教室里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吗?我用疑惑的口气问外婆:“外婆,你小时侯真的在这儿读过书吗?”外婆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我那时读书,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教室没有灯,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只能下位置到黑板跟前看,有时因黑板油漆剥落,有时因木板裂缝大,字往往不是多一点,就是多一横,唉,那时能进学校读书,条件就已经不错了,有好多人都羡慕的要命呢。”看着外婆沉浸在过去的幸福的样子,我乐了。
好奇心驱使下,我情不自禁地问妈妈:“妈妈,您小时候读书,也是这样的黑板吗?”妈妈若有所思地想了想说:“我生在80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邓爷爷提倡三个现代化,学校都是新教室,既宽敞又明亮。”我急不可待,打断妈的话:“你那时的黑板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自豪地说:“我们的黑板可光滑呢,它是用水泥砌成,用高档不发亮的油漆刷成的。”我接过话茬:“你牛什么,我们现在的黑板是磁性的,它不但可以粘贴或移动各种图片,而且墨绿色的黑板不会使眼睛疲劳。即使是阴雨天,室内8只日光灯一亮,明亮极了。更牛的是多媒体,屏幕取代了黑板,一些解题思路都能直观演示呢。特别是作文课,老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告诉我们作文的改法呢……”我说的眉飞色舞,奶奶听了乐呵呵:“这么神?那不成电影啦?”
爸爸接口说:“孩子,是你生活的时代幸福啊!你看,你外婆恨不得再变回去,重新上学读书呢。”一席话说的大家都笑了。是啊,多亏邓小平爷爷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好,短短三十年,祖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这小小的黑板,就见证了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啊!时代在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黑板今后又会有什么神奇的变迁呢?这有待我们去开发、去探求……为了祖国明天的更加繁荣昌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家乡的变迁-关于家乡作文700字
这里,人杰地灵;这里,水肥鱼跃;这里,物阜民丰。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滇国故里,山水江川!
翻开《江川县志》,就打开了一个个尘封已久的故事,曾经的辉煌和今夕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历历在目。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候,我和父母去龙街麦冲走亲戚,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举步维艰,更别说坐公交车了。而今,整个江川区村村通水泥路,公交车、出租车和新能源汽车全区贯通,道路两旁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人们出行方便。车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好似在画中游玩!
道路的畅通,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以前我的爷爷奶奶种花菜,花菜成熟时要用箩筐挑到很远的镇上去卖,劳累不说,而且还不能卖个好价钱。如今,爷爷奶奶种的蔬菜成熟时,只要打个电话给收菜的老板,老板就直接把车开到菜地里收菜,谁的钱给得多就卖给谁,简单、快捷、省人力,还能保证卖个好价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深入地打开了古滇国那段尘封的记忆,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而牛虎铜案就出土自家乡这里的李家山。睿智勤劳的家乡人以此契机,创建了很多青铜器工艺制品厂,培育了多个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最大的、工艺水平最高的斑铜屏风就出自我的家乡工艺美术大师之手,还摆进了人民大会堂。各种青铜作品远销国内外,让家乡的青铜器发扬光大,家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外地来的游客也多了。前几天我去李家山游玩,还看见通往李家山的石台阶非常干净,石阶的两旁古树成荫,还建有古滇风格的休息亭,石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家乡人与他们热情交流,介绍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游客们高声称赞着家乡的美好!
家乡的工业也在飞速发展,再也不是从前无名的小工厂,设备简单,产品单一。如今,家乡的工业已达到国际水平,直升飞机的组装、农业机械、电动车等就在家乡的龙泉山工业园区生产。
我的家乡从简一的道路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单一的劳作方式到现代化的营销方式,从简单的小工厂作坊到国际化的企业,这一系列的变迁,无不彰显出家乡的飞速发展。
我的家乡,哺育我的地方,愿您永远繁荣昌盛!
时代作文500字时代的变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柜子里找出妈妈的相册,打开一看,里面的照片都是黑白的,而现在是彩色的,这足以证明我国发生了多么大的历史变迁啊!
我出于好奇,又去问了爸爸小时候的事情。爸爸告诉我,他们那时候家里穷,很少买肉吃,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买上一块肉。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还要放牛放羊。上学都是走蜿蜒曲折的山路,有好几公里的路程。条件好的家庭才有拍照的机会,所以妈妈拍的这些照片很珍贵,才保存至今。听到这里,我摸着手里照片,暗暗下定决心要和妈妈一起爱护这些照片。
我又去问爷爷,爷爷乐呵呵地说他小时候都没拍过照。那时候家里穷,吃不饱,还吃过树皮呢。我听了目瞪口呆。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菜市场、超市星罗棋布、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食物数不胜数。人们不再局限于吃得饱,对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均衡,又要健康。各种衣服应有尽有,多式多样,五花八门。颜色也比以前更加鲜艳,五彩缤纷。现在的照片不仅是彩色的,还可以进行美颜、逗拍等各种设计。
从黑白照到我们今天手中的彩色照片,我看到了我国六十多年的变化。
中国以前贫穷落后,如今人们的生活奔向小康;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如今是富强的大国;中国以前被践踏,如今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并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神七”,一展我国雄威。
我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一定会走向万象更新的春天。
路的变迁-想象作文1000字
我叫水泥公路,出生在20世纪末,长得白净结实,一出生便受到众人的追捧,成为街头巷尾人们交口称赞的对象。我的亲哥哥——柏油路也是众人追捧的一员。在我们身上走过的都是小轿车和电瓶车,他们在我们宽大的肩膀上飞驰而过。而我的身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工厂鳞次栉比,人们住进了高楼,走进了工厂,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幸福的笑容,我也跟着笑了。
我总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模样,后来听我的爷爷、爸爸讲起他们的故事,才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的家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爷爷叫黄泥路。说起他,那可是有一段漫长的历史。那时候,他可谓风光一时,一辆辆马车从他身上慢悠悠地走过。旭日东升时,他的身上闪耀着太阳淡淡的金光,一辆拖拉机飞驰而过,卷起漫天灰尘,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若是阴雨连绵,每逢被雨水冲刷,爷爷总会变得坑坑洼洼,满地尽是黄泥浆。车马路过,随之溅起的黄泥星子便化作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抛洒在路人的衣裤上,组成了惬意的涂鸦之作。倘若稍不留神,就会栽到水坑里,摔个狗啃泥。还有夏天的烈日将他晒得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裂缝。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年。
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随着改革的春风拂过,人们给爷爷光溜溜的身子穿上了一件灰色的衣服——砂石,就这样,我的爸爸——砂石路诞生了。在他身上,马蹄子少了,光脚丫看不见了,更多的是帆布鞋的身影。人们行走的步伐也轻快了很多。虽然路面颠簸,但是自行车“叮铃铃”的响声载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车轮也骨碌碌地快速转动着,再也不用担心浮泥会堵塞车轮无法前行。比自行车转动更快的是那疾驰而过的一辆辆摩托车,在行人羡慕的目光中留下一声长啸。雨天的时候,路面仍然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水坑,溅起的水花让人们笑骂着避让,但眉宇间却满怀着对生活的憧憬。
正是这份希望,这份热情,让勤劳的人们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交通便利的追逐。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大、中城市的干道以及飞机场跑道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混凝土路面,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这一代是人丁最兴旺的一代,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大街小巷可见我们的身影,乡村小路可见我们的身影,甚至连犄角旮旯的山路上,也能看到我们的身影。我们的到来,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www.yuerzhinan.com】也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傍晚时分,柔和的夕阳洒在我们身上,映出模糊的轮廓,浅浅地投在归家的人的脸上。恰逢小雨之际,淅淅沥沥的雨从天而降,哥哥那原本油亮的脸庞犹如湖面一般,静谧祥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还发现人们正在研发一种新能源公路。太阳能公路、风能大桥、充电公路应运而生,这就意味着我当爸爸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心中是道不尽的喜悦,我终于有儿子了!
改革开放这位魔法师,让我们家族越来越繁荣昌盛,让我们一家三代见证了新时代的奇迹!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面小康,新能源公路的普及,相信我们家族会越来越兴旺!
百年老校的变迁-记叙作文700字
在祁门,有一所百年老校——祁山小学,这所老校承载着不少人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而我正是其中的一员。
来到高大的校门前,沿着一条蜿蜒、平整的水泥路向前走,面前有四座洁白的教学楼,每座楼长约40米,高约9米。如果你早晨来时,准会听见各班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这声音嘹亮、齐整,可以传到十里之外呢。有座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小广场,摆放着乒乓球桌,可供同学们课外的运动,还有“红领巾阅读室”,让同学们可以充分的阅读,掌握更多的知识。广场边种植着金黄的桂花树,挺拔的柏树和各种花各种草混杂一起的花坛,可美了。操场上,同学们在塑胶跑道上奔跑;信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体会“现代化、科技化”。在祁山小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可是,这么好的学校不是一来就有的,校长给我们上课时曾说过:“曾经的祁山小学可以说是什么都缺,大门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门洞,连个门都没有;没有平整的水泥路,只有泥泞的土路,更别说这么多的运动设施和各种绿植了。没有什么教学工具,教室里一支粉笔要用到灰都不剩,一张坑坑洼洼的课桌怎么也舍不得扔,真的很苦。”
听着校长的讲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间简陋的教室,四面墙上空无一物,只有一块破旧不堪的脏黑板。寒冬时节,风从窗洞里刮进来,像无数寒光闪闪的匕首,直刺同学们的心底,为了拿笔写字,同学们不住地往手上哈气,可冻僵的手指仍然无法写字。桌椅破破烂烂,不少椅子下垫着石块。教室里没有灯,天黑了,黑板上的字若隐若现……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过了几代教育人的共同努力,建起了办公楼,美化了校园,引进了优秀的教师,学生也越来越多。瞧,现在的操场变成了塑胶跑道,孩子们自由地奔跑着,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百年老校的变迁折射出的不正是我们党百年光辉的历程,百年奋斗的成果吗?让我们感恩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