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出于平凡-《俗世奇人》读后感550字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代表作品之一,荣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俗世奇人》一书描写的人物“奇人”,他们有些是与生俱来就是“奇特”,如大狗黑头,性格迥异的背头杨,还有一些也是平凡人,他们是通过周而复始的练习,成就了一身本领,……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天津卫,出现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经商的冯五爷、有偷盗者后改邪归正的小达子,等等“奇特” 人物,仿佛应正了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生活中的奇人奇事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少了一对会寻找的耳朵。冯骥才先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奇闻异事,用笔在《俗世奇人》一书中一一记载下来,冯老先生用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抽丝剥茧的描述,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啊。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阅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给我深深的启发,学会细致的观察事物,了解现象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人生哲理。在我身边,我就发现了一个快递小达人,这位快递达人因为一次不幸的车祸失去一只手臂,可是他不想离开自己喜爱的这份职业,他就手脚并用,每天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久而久之,付出迎来了回报,他竟然成了单位业务标兵。身残疾志不残,才能赢得人生的精彩。
畅游在《俗世奇人》一书中,让我意犹未尽,也让我发人深省,其实这个世界“奇闻异事”很多,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些“奇闻异事”并非真实的怪诞奇特,他们都是平凡出生,因为生活的挫折而变得异常的艰辛,也许会放弃,也许会坚持,只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伟业,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俗世奇人”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看了《俗世奇https://www.yuerzhinan.com人》这本好书,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传奇的人物,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大夫。华大夫是一位牙医,他为人善良、正直。做事认真有规矩。他的医术可谓是无人能比,只要你朝他一张嘴,你哪个牙不舒服,哪个牙松动,他一看就全知道了。他能把真的牙修理的像假牙一样漂亮,把假牙做的像真牙一样好看。可是他也有个缺点——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昨天你在他的诊所里看牙,他今天就能把你忘得干干净净的!
一天,两位侦探在通缉一名持枪抢劫一家首饰店的匪徒,而这名匪徒有个特征,就是他的嘴角右边有一颗黑痣和嘴里的虎牙,在询问华大夫时,华大夫虽然不认识人,但他后来通过认牙认出了匪徒,巡捕最终将匪徒捉拿归案。
华大夫通过认牙认出人,他的医术是多么的厉害,他将一生精力都投入了治牙中去,只为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现实中也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比如志愿者,志愿者每天都在无私奉献,从来不抱怨什么,只为服务人民;又比如警察,警察每天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将人群中的犯罪团伙捉拿归案,最后让这些坏人受到法律的惩治。“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感召人心,用感情的力量温暖人心。”因为有他们保护了城市的安全,才换来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生活。
本领是需要不断磨炼出来的,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不能怕吃苦,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识很宝贵,学好知识,掌握好本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果实。
做学习上的“奇人”-读《俗世奇人》有感550字
暑假,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说起这个朋友,非常特殊,那便是我读过的一本好书——《俗世奇人》。书中描绘了许多奇人趣事,有刷子李、泥人张、刻砖刘等,他们每个人都手艺高超、技术精湛,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几个故事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刷匠工——刷子李的故事,他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刷匠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刷浆时,他身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不沾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只要自己身上有白点,不要钱。之所以敢立下这样的承诺,是因为他有着过硬的技术,但这种技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造就了这一身的本领。这也让我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蕴含的道理。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奇人,公园里、景区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奇人,比如卖糖画的大师,如果你想买一个糖画,你告诉他你想要的画,他很快便能给你做出来,做的十分逼真,让旁观者感叹不已。他们也不是天生就会,也是后天不断地努力,成就了他这一精彩表现。我身边也有很多奇人,比如身边的同学,有的画画画的十分逼真,有的人跑步跑的飞快,总是第一个冲向终点,有的人乐感非常好,一首歌听两遍便会唱。这些人看似拥有天赋,实则是平日刻苦练习。由此可见,除了天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通过上面的事例,使我感叹不已,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要想成为学习上的“奇人”,就要像他们一样,首先要树立一个目标,制定计划,脚踏实地走下去,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成为学习上的“奇人”。
俗世奇人-读书感悟500字
《俗世奇人》是我最喜欢的书,作者是冯骥才。全书总共有18篇文章,这些奇人奇在技艺之精妙,脾气性格之独特,方法之独特。这本书中讲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这写人物各个都有不同的本领如:苏七块、刷子李、好嘴杨巴……其中刷子李这个人物我们在五年级的课文中还读到过了呢,刷子李的技术高超,精艺求精。在刷墙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刷墙的时候必须穿着一身的黑服刷漆,而且不能沾到漆,这就是其中的一位奇人。这本小说里通过讲那些奇事来描写奇人,要想在天津码头混着就必须有着别人没有的本事才行,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了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要是一奇就会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全是真人真事。书中还有一位大夫更是奇,因为他姓苏所以大家都叫他苏大夫,还有的背地里叫他苏七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这样的,因为苏大夫这个人他给人看病都只要七块钱,不管有多严重的病。但是,你不给他七块钱他是不会给你医的,在他那儿看病不管严不严重这么一下就好了,有一件事就更能体现出他这个苏七块这个外号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给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也就是不论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认真刻苦学习,善于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你都能学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都能成为可造之才。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俗世奇人》-推荐一本好书500字
今天,我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它就是有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作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现代作家冯骥才,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理由有两个:首先,这本【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书的内容新奇有趣,主要讲述了天津一个码头上的各式各样的“活神仙”的奇人奇事,他们有多许本领,有文,有武,还有些人的本领好似特异功能,一个个惟妙惟肖,都让我想起了《X战警》里的变种人。
其次,这本书中的人物个性非常鲜明,他们总有一个本领是非常人所能的,作者寥寥几笔,就让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本书里的许多人物都让我难忘,什么艺高胆大的泥人张、狡猾、眼刁手疾的盗贼小达子,还有什么“生”前让人敬佩,“死”后让人骂街的文混混刘道元......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要数苏七块,此人本名苏金散,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似灯,下巴儿一绺liǔ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他为什么绰号叫“苏七块”呢?因为来找他看病的人,不论贫富,都要先付他七块银圆,他便有了这一绰号。有一天,他在和朋友打牌,突然来了一位叫张四的病人,此人身无分文又急着看病,可因为没交钱,苏大夫没有理他,但是苏大夫后来帮他治病了吗?这里我要留个悬念,让大家从书中得知,推荐你也读一读这本书吧!
本书中的俗世奇人创造的奇迹是他们日积月累辛苦钻研的成果,生活中也一样,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也能创造奇迹,我们也能成为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500字
提起冯骥才,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写的《俗世奇人》可谓是现代文学万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那叫一个家嘴户晓,妇孺皆知。这本书共54个故事,每个故事便是一个人物,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本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便是《大关丁》。
“大关丁”原名丁伯钰,是天津一位大少爷,特爱吃糖葫芦,甚至把在御膳房做糖葫芦的王老五花大价钱请来给自己做。由于他爱糖葫芦,甚至把王老五做糖葫芦的过程都记在心中。后来,他穷了,破产了,但他又靠做糖葫芦发了家。他做的糖葫芦又大、又艳、又甜、又香、又好吃,还有花样儿呢!人们夸他“能富也能穷,世间自称雄。”
读完这个,我不禁赞叹不已。是啊!只要像丁伯钰那样,热爱一样东西,把它做到极致,例如写作、下棋、做菜甚至是打游戏,只要做到比别人好得多,那么名声就会不胫而走,自然会受到人敬佩,也就“世间自称雄”了。这还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正在进行吉他等级考试,坐在镜头前,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开始了,我的大脑播放着音乐,手指在琴弦中飞舞,眼前浮现出歌谱,耳朵则随时听声音,检查有没有弹错。我的器官工作衔接得天衣无缝。一曲终了,我的手指停下了,视频也做完了。后来,考级通过了,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对吉他的热爱。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概万千,受益无穷。感概那些人的厉害之处,受益于他们传奇经历中的人生哲理。
《俗世奇人》——苏七块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他,就是俗世奇人中的人物——苏七块。瞧,他看病时有多能耐!
但苏七块的名儿打哪儿来?喏,“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7块银元码在台子上。”有人骂他能耐就值七块,可是多有个性!
一天,车夫找他接骨头,“哎呦哎呦”直叫疼,但是他没带钱。苏七块像没听似的。牌友华大夫借了车夫银元,打完牌后苏七块取出七块银元递给华大夫:“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因为他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还很善良。虽然从表面上看,他这规矩有些“无情无义”,但苏七块不仅立下了规矩,还博得了人心,真的是一位高人了。
想知道天津卫码头上还有什么奇人异事吗?来看《俗世奇人》吧!
【简评】
小作者向读者推荐《俗世奇人》这本书,你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苏七块。怎么推荐?分段说推荐理由:先来一段原文,好叫读者知道苏七块艺术超群;再重点说姓名由来,有问题设悬,有故事说明,有个人评价,既丰富又完整。文末,你还用一个问句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施民贵)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有篇文章叫《刷子李》,故事新奇,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其中一篇。
终于放暑假了,我去图书馆借书,幸运地发现了《俗世奇人》,借回家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主要写了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天津卫市井里的奇人异事。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苏七块”、“泥人张”等人。
我先说说第一篇的奇人“苏七块”。他是医生,专治骨头病,原名苏金散,因为看病时,无论病人穷富,诊金一律收七块银元。你会觉得白晃晃的银子七大块,看病比现代还贵吧,可是苏大夫的技术真是高,只要他手微微转动,病人还没察觉到痛时,断掉的胳膊就接上了。他可以让病人少受痛苦折磨就能一把将骨头接好,七块还是值得的。因此盛名远扬,人人称他苏七块,他也不辞辛苦地长期为病患治疗骨头病。
除了苏七块外,泥人张也是这本书里令人难忘的手艺人。泥人张原名叫张明山,他捏泥人的技术能将第二名甩到十万八千里。为了能捏出更鲜活的泥人,他经常去戏院听戏,去天庆馆吃饭,只为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神情、动作。有天下雨,他在天庆馆饮酒,一边留意四下里吃客的模样。忽然进来一个大官家的少爷,人称张五爷,他见到泥人张,张口就取笑,泥人张也不反驳,而是从上到下快速打量了一眼少爷,便从自己的鞋底扒下一点泥巴,和着酒水,闭着眼睛捏出一个泥人,放在桌上,离去。食客们凑近一瞧,一个活生生的泥巴张五爷,哄笑起来。
我好钦佩故事里两位奇人的高超技艺,想想他们要把自己的特长练到这种程度需要消耗多少时间和精力呀。而我呢,在生活中,我从没像他们那样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事情干得不是虎头蛇尾,就是缺胳膊少腿,前年,我先放弃了学了三年的围棋,又放弃了学了一年的吉他。要是人人都像我这样,世界岂不是糟糕透了!冯骥才说了:“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有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一个人没有绝活,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我读完了这本书,深刻地记住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有绝活,有活下去的技能,而技能不是“躺平”就能有的,绝活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学会的,而是经过许多年不厌其烦练出来的。我以前轻易放弃爱好,实在不应该,从今天开始,我要继续坚持那些我还没有放弃的爱好,还没有放弃的课程,一天又一天,我想,最终我也会有肉吃,有绝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