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伴我成长
家风像一位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家风像一位朋友,随时帮助着我们;家风像一本书,传授我们知识......优良的家风让我们从一个21世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变成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以前的我总是不守时,总要让人等我五六分钟才行。现在的我诚实守信,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我的妈妈总要提前几分钟才行。她总是说:“这样别人才不会等我们。”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宁教我等天下人,勿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当我捡到50元钱,面临着道德难题时 ,家风像一位老师,提醒着我。这时我猛然想起妈妈曾告诫我的话:“捡到了钱要拾金不昧地交给老师。”我终于鼓起勇气,把钱交给老师。当老师表扬我时,我才真正懂得拾金不昧的真正含义。
父母的一些行为总能影响我们,优良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出来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优良的家风。
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参观东至县周氏家风馆有感700字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去年国庆节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到周氏家风馆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引用的这句典故的深刻涵义。
周氏家风馆坐落于东至县城文化市民中心,是东至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展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以东至县梅城村布衣出生的清代两广总督周馥生前教育子女的好家风、好家训为主题,分三大版块,以图文、实物、影像形式,全面介绍了周氏家族六代人物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无论官做多大、成就多大、名气多大,始终不忘“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崇儒尚德”的家德祖训,坚持奉献社会、报答国家、回报乡梓的事迹。
周馥协助李鸿章办理事务长达30年之久,对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水利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四子周学熙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翘楚,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实业救国”,并在家乡梅城开办宏毅学舍。其孙周叔弢,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除经营实业外,则投身文化事业,将珍藏的文物古籍无偿捐献给国家,是开明的爱国人士。百年家风造就了周氏家族六世书香。
周氏家风馆自2019年建成以来,年接待省内外各界人士上万人次,现已成为全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池州市青少年研学基地和家风教育基地等。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向全国推出《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次到周氏家风馆参观学习,教育深刻,受益匪浅。深深懂得了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之命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要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永远跟党走,做“强国有我”的始勇者。要加强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用真才实学、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好家风
爸爸妈妈常常跟我说:“在家里,尊重父母就是尊重自己,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在外面,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为别人办事时要有公平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让我重点读第二条:尊老爱幼,平等待人、、、、、、爸爸妈妈让我以“和睦相处、善待他人、尊老爱幼、、、、、、”作为做人的目标,他们对我的教育都融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养孩子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一个人如果不把孩子教好,丢脸的是整个家庭。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回爷爷奶奶家、去外公外婆家玩,每次去的时候,他们都会买些水果、营养品回去给老人家,每一次都会告诉我:有好吃的,要先给家里的老人吃。每次回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我都会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捏捏腿、、、、、、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我经历过的好玩的事,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有时我还帮他们扫扫地、擦擦桌子、做做饭、、、、、、。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能听到他们在旁边夸我:我们家的孙女长大啦,懂事了,能做好多事了,我们可以享福啦、、、、、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所以,一有空,我就回去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聊天、做事。
我父母还教育我们: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别人有难,要主动帮忙,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谨记着父母对我的教育,这样,才不会给我们家丢脸,才不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及后代,还能影响到别的家庭,乃至社会。所以,我们要让好家风流传下来,让我们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指导老师:郭信岚、甘凤娇
中国好家风-记叙作文600字
家是人们的避风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但是无论在哪里,都要遵循规矩,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家里也有规矩,叫“家风”,家风有着很深的内涵,给人以巨大的影响。
从古到今,有无数因为一个好家风的影响而成功的人。就比如说人人皆知的孟子,孟子并不是一开始就爱读书的,但他家的良好家风成就了他,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不知不觉学会了祭拜之类的事,还跟其他孩子玩起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后觉得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将家搬到了集市旁,在这里,孟子又学会了一些屠杀和做买卖的东西,孟母摇摇头,依旧觉得这不适合孩子的居住,于是又搬家了,这一次孟母将家搬到了学宫旁,这回孟子学会了朝廷上的鞠躬行礼和进退等礼节,还学着其他学者看起了书,盂母终于安下心来在此定居了。孟母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搬家三次,这才成就了孟子。
不只是孟子的家风,曾国藩的家风故事也令人印象很深刻。曾国藩虽然一生戎马倥偬偬,但对子女家庭的教育从未放松过,曾国藩把“勤以持家和何以治家”列为家族宗旨,他自己也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他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代代相传,使后人和他的家族受益匪浅,他的好家风也不知成就了多少后人,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
现在来说说我自己的家风吧!
我的家风虽然不是代代相传的家书,也不是严明的家训,但是我仍然觉得我家现在的家风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谦虚的努力为人民祖国作出我自己的贡献”便是我的家风。这个家风似乎有些遥远,但我还是会努力的实现它,并把家风铭记在心。
家风我会永远铭记,它就像一个无形的警报,一个指南针,使我的人生不入歧途,不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