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栀子花的香-记叙文700字
晨光熹微,整个世界都是在做着甘甜的梦。一阵敲门将蜷曲在楼梯道里的狗都给吓醒了,汪汪汪地鸣叫。
“谁啊?”我揉着蒙胧的眼睛勤奋地凝视着桌上的闹铃,五点。
伴随着“吱呀呀”一声,敲门停了。“那么早来啦……”“嗯,来送点餐……”,是奶奶。一个干瘦而薄弱的身影正扶着门边框走入来,长满皱褶的脸部带上和蔼可亲的笑,很精神实质。她立在大门口,看见因早上而发愣的我,笑嘻嘻地招乎我以往。一双写满岁月的手在篮子里翻着,不一会儿,一朵雪白的还沾着露珠的栀子花就躺在了我的手掌心,它开的那般可喜,每一瓣都阐释着芬芳,猛然将我的睡意所有赶跑。
当我们转过神来的时候,奶奶留有一捧栀子花和一篮子的蔬菜水果就需要往外走,一房间的芳香被关掉进去。我看见手心的花,眼下闪过奶奶慈爱的微笑,就如这花般灿烂。
郁郁葱葱的蔬菜清静的被花的飘香包围着着,也许这一篮子里装的便是幸福吧!
多少个天色逐渐微明的早晨,奶奶颤颤巍巍的身影发生在前往菜园的小路上,提着她的菜篮子,篮子会渐渐地放满太阳。奶奶带上她灿烂的笑和了解的每一个人问好,有时候会停住步伐,唠唠生活中。
小小菜园好像存有无穷的藏宝,奶奶弓着腰找寻那最好是的“翡翠玉石”直至那落日洒在她的丝条上,闪耀闪着光。
多少个平静恬静的夜里,门被轻轻地打响,奶奶提着她用心选择的“商品”到访,将那一篮子的幸福送至我的身边,她笑眯眯的眉尾好像放进了星空那般光亮,洒进了我的心室。
一捧栀子花很长时间地在香飘,像奶奶一双温柔的手将我牢牢地地抱牢。在屋子里的芬芳里,那了解的敲门好像又在耳旁传来,如同推开门便会是奶奶那了解的微笑,提着一篮子的幸福。
奶奶总说:“沒有其他让你,仅有这种。”可她不清楚,在我心里,这种要比早晨的彩霞,夜晚的星空还需要幸福。
心之所寄,当掬阳光一捧-随笔作文500字
在无数静谧的夜晚,锐不可当地驶过在桌角那一本不曾命名的日记。
开学,我就开始写日记,我觉得每当生活中发现一点新奇的事,或是今日所见所闻,这已成了我的约定俗成。
第一次接触日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窗外的阳光洒落在桌面上,我一如既往地攻略难题。
不一会儿,一篇消息发到手机上,大肆夸赞写日记的好处,我的好奇心愈发浓厚,趁阴云未密布,婉转的鸟鸣未断,我拿出一个条纹本,在其中,我认真记录生活中琐碎日常。
我总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的事,像流水帐,每晚的一轮皎洁的弯月和我一起写日记,记录快乐的每一刻,让我感觉所做所为都值得。在平的生活中,画上了一个句号又一个句号。
渐渐日子长了,时断时续的碎片记录已经片面了,恰巧老师已规定星期二、四、日这几天写日记。我渐渐从100字的生活琐碎,到400字,手到擒来。日记成了琐碎的一种独特习惯,对待生活与第二想法。
闲暇之时,我翻开日记,品读成为过去的日子,,仿佛看见夕阳西下,仿佛前天我在苦恼考试的事情,仿佛看见大自然的小动物们在欢乐。
弹指一挥间,我细心捕生活琐碎,点点滴滴,日记是我的最佳伴侣,它陪伴我走过一个个喧闹的课间,心情烦闷时喷泄而出的怒气。
亚里士多德说: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日记不仅记录生活的琐碎,也饱含内心的希望与期盼,日记让我体味生活琐碎中的微苦,更有喜悦的清新。
弥留的香_关于桂花的作文800字
我读过同学写的《桂花》一文后,便不由得对桂花这一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我早就想去看一看了,这么一来,更加快了我的行动,我急匆匆地出家门。我飞奔至楼下,却还只见一树绿叶,半点儿没有
桂花的影子了,不由暗叹:真可惜,还是没有赶上,只得等来年秋天了……但我又不甘心,退后几步,开始打量那“傻傻笨笨”的桂花树:并不粗壮的树干,只有手臂那么粗,上面也没有明显的书中所说的“岁月的痕迹”;树枝交叉着,疏松地盘成几股,纠结而上;树叶的分布是茂密的,然而它们早已不复青翠,偶尔还会看见几许星星点点的虫斑,挂在树枝上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灯尽油枯,飘零下来。我遗憾地摇摇头,为它,也为我自己叹息:怎么就没有看到它风华正茂的那一刻呢?我在它身边转了一圈,微微地轻吁着,打算走回头路。
猛的,我发现树旁的泥地上,还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黄,连忙欣喜若狂地迎上去,凑近点瞅瞅,才发现那是桂花残败的痕迹。淡黄色的桂花,小小的,却已凋落在泥地上。这干净的桂花,在人们的践踏下,已化成了汁,化成了泥,与泥土掺杂在一起,但却不显肮脏,只觉得它与大地又近了一步,真正地融合了。但花瓣已残缺不全了,无精打采地耷拉在地上,早已容颜不再。再想想前几星期,她还并未完全展开,那羞涩的样子,与现在这样子,真好像隔了一个世纪那么远。我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未知的心情,好像是惆怅。
我用指尖小心地挑起一小块桂花,拨开四周的泥土,捧到鼻子前嗅了一嗅,便感到一股馨香,自鼻尖传入心脾。那是一种神秘莫测的香,淡淡的,淡到几乎已经不能再淡了,混杂着泥土来自大自然的芬芳,以及残留的草屑带来的阵阵清香,便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共存体,不能一子闻到,需要细细体会、慢慢发掘,能够宁神。慢慢地闻着,便不由自主爱上了这味道。
已过了桂花的旺季,便就暂时不能看着鲜活的它们伫足于枝头了,但就这么欣赏它残缺的美好,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淡淡的,却是抹不掉、挥不去的。我爱这桂花,爱它残缺的美,爱它弥留的香,更
爱它“只有香如故”的精神。
指导:叶志娅
淡淡的香 浓浓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五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不仅气候适宜,给人以明快、绚烂、清香的感觉,而且更重要的,五月还是一个节日众多的月份。在这一个月里,就聚集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众多节日,几乎每周都有节日。记得我还上小学时,那时只兴过自己国家规定的节日,五月就因有“五一”、“五四”等节日,而被称为“红五月”,其印象犹深。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世界性的节日也被引入到国内,以让五月有了更多的节日。但今年此时,我最应该记住的就是母亲节了!
昨日,在办公室读报时,看到报上提到母亲节,忽然想到母亲节也是在五月的。可我竟然忘了母亲节是在五月第二个星期的哪一天。说实话,自时兴过母亲节以来,一直没有好好记住这个日子,更无从谈起要给自己的妈妈过一个母亲节了。也许正因这个缘故,当我坐到电脑前,脑海里便闪现出了一幅幅母亲的画面,想到了母亲这辈子为儿女们的那些操劳。
我母亲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五一”我回家看到母亲,只见她佝偻着身子,苍老了许多。但她见我们一家三口回去了,显得特有精神,高兴地忙里忙外。知道我们要到家里吃饭,她就早早地买了家乡上好的桂花鱼给我们煮汤喝,随后还亲手做了我们爱吃的、颇具家乡风味的米团子。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内心充满了感动。母亲抚养我们兄妹五个,作为长子,我一直不在她的身边,常感愧疚。但母亲总是以她深深的情怀,为儿女们尽心添力。对母亲来说,儿女就是她永远的牵挂。我出生在阴历的腊月二十七,每年她都会在我生日这天等着、盼着我回去,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给我过生日。我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儿子,因为每年都有母亲为我过生日。常言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母亲的深恩让我此生怎么能忘记呢!
在我们兄妹中,有三个在外地工作,只我离家近一点,尚可以在节假日时能抽空回去看看父母。大弟和小弟都远在千里之外,回家多有不便。以前因路途遥远、坐车时间太长,均很少回家。现在交通便利了,也要三、五年才会回家一趟。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主要靠书信联系,每当弟弟们写信给父母,他们都会如获至宝,反复阅看,心中有的是对儿女们的惦念之情。母亲不识字,总是让父亲念给她听或是把信的内容告诉她。而只要我们一回家,母亲就会对我们叨个不停。大弟一家安好呀,小弟又进步了啊,那才是母亲心里最大的慰籍。以后家里装上了电话,在外的我们给父母写信越来越少。母亲就以接听电话为乐,每次只要给家里打电话,总是妈妈接电话的时候多。是老大,还是老二、或是老小,她一听就可分辨出。一般情况下,为免老人牵挂,我常会每周一次电话问候二老。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忙,大约将近半个月我没有给父母打电话,谁知有天晚上母亲便把电话打给了我们,听我说明情况后,母亲的心才放下。每次在电话结束时,母亲总是忘不了要叮嘱一句:“你们一定要多保重啊!”是的,保重——一句简单的祝福,就是母亲最大的心愿。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在父母年老的时候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这些年来,除了我们通过多方工作,让二弟把父母接到县城以外,为父母所做的实在太少、太少。虽常怀有感恩之心,但却难报感恩之情。只是一直以来,我们都以老人的健康为最大的快乐!父母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就是儿女们最大的欣慰。今年春节我们回家过年,深感父母明显衰老了许多。记得去年,父母去给西安的小弟带小孩的时候,当时还是充满了信心要帮他们一把的,可当小侄女出世后,母亲才知道要带好小孩早已力不从心了,连连向我们诉苦,以致后来心急如焚地想着回家。是啊,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要照管一个才出生的婴儿,也真让二老勉为其难了。而小弟当时也是别无它法,自己远在美国学习,没有自己的亲人帮助带孩子,他也放心不下。可父母去后因水土不服,生活不习惯,使原本尚可的身体各种毛病频繁发生,还给弟媳添了不少麻烦。带孩子的劳累和辛苦,使二位老人如经过了一次炼狱一般。每当我们打电话问候二老的时候,面对母亲的唠叨,我只能给她一些安慰。这个不谙世事的小侄女的到来,既让全家人分外高兴,也让我们对父母多了丝丝担忧。好在一年多时间总算很快过去了,待小弟一回国,父母便在春节前赶回老家,回到了他们习惯的生活环境中,二老又恢复了往日安稳的生活。我才感到父母真的老了!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拿什么来献给母亲呢?远在异乡,没有鲜花相送,没有美酒相捧,那就让我扎朵心花送给我亲爱的母亲吧!妈妈:儿不能在您身边陪您过一个属于您的母亲节,但我却不会忘记数十年来您为我过的每一个生日。如今,我也已是过了“知天命”的人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祝妈妈身体健康,安享晚年!当我有一天也赋闲在家之时,为儿的定会陪您过好每个母亲节!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后感7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好书,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着我,在这些朋友中,有一个我最喜欢的好朋友,它就是《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作者是“最暖人心的作家”————丁立梅,这本书是许多小故事的合辑,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其中《女人如花》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也是使我感触很深很深的故事。
《女人如花》主要是讲一个名叫王如花的女人来“我”www.yuerzhinan.com家打扫卫生,与“我”聊天的故事。王如花是一个快五十的壮女人,她的家庭背景很糟糕:她的丈夫因病瘫痪在床十多年,她唯一的儿子因为做了坏事,判刑入狱,现在还在狱里,家里的一切都由她来承担。即使她身处困境,但她一直笑呵呵的,文中的她几乎一直都在笑。她干起活来笑声不停,不像别人干活唉声叹气,似乎干活对她来说是一种娱乐。
王如花的家庭很困难,但是她却笑着面对困难。她这种乐观向上的品质很可贵,笑,很简单,但如果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那就难了。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了困难,就又怨又叹,要么就借酒消愁。其实,我觉得,如果遇到了什么苦恼的事情,自己为自己讲一个笑话,笑一笑,那心灵上的伤口就愈合的差不多啦!
笑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有许多明明身处困境,却乐观向上的人,比如说南非总统曼德拉因领导黑人运动,争取民族权利而被判刑入狱,刑期27年。一次,他的女儿来探望他,他却一番风趣地指着狱警说:“你看看那些保镖,对我寸步不离的。”
在书中,除了王如花这样乐观向上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说《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即使她父母双亡,长着一头红头发和满脸雀斑,但她并没有一直悲观沮丧,而是用更多时间来用自己的想象填满不足,她喜欢给任何事物取名字,喜欢广交朋友,她的生活因为她的乐观过得丰富多彩……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我希望大家也读一读《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因为,这里面有许多暖心的故事,相信它也会成为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