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近一年,我们学习了有关林海音老师的2篇课文。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大。借这一次读书漂流会,我们班传到了一本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第一次的“惠安馆”,便深深让人着迷……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写了惠安馆中有一个叫“秀贞”的“疯子”。她穿着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儿刘海,扎上大红绒绳的辫子。一直做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却只是因为找不着那个丢失的“小桂子”。在好奇中,主人公小英子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秀贞与妞儿。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妞儿失去了她最亲最爱的母亲,她一直生活在又累有苦的生活中。小英子看见妞儿跟秀贞说的小桂子很像,于是帮妞儿找到了秀贞,互相认了。从那一刻起,小桂子找着了女儿的感受,秀贞找到了母亲的感觉。于是她们便回了故乡。
看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我又非常同情妞儿,她没有自己的亲生父母,每天要干许多的活,一不小心还要被后爸打骂。我想到她的处境,看到自己的生活,我天天过着公主般的日子,还要惹事生非。像英子的母亲在文中说的“如果不是亲生的,早把你打扁了,这么皮。”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真好!
读《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yuerzhinan.com】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回到家里,我自编了一首小诗,来怀念六年来的小学生活。有个同学建立了班级QQ群,这样,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许若干年后,缘分让我们在街上擦肩而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了。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读《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还会有一个长辫子姑娘,看着那洋槐树出神吗?躲在草垛子里的那个大哥哥,还会陪着小英子去看海吗?兰姨娘跟那个“四眼狗”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爸爸种的花儿落了,小英子又会怎样呢?噢,骆驼队来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渐渐长大了……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又捧起了台湾着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深深地沉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这本书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从秀贞、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到宋妈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去世……使小英子逐渐长大。这其中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东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他们都和小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但是,这些人都最终还是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英子而去了,消失了。正是在这离别之愁中,英子慢慢地长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忘不了城南的旧事-读《城南旧事》有感700字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告别北京了。”英子的话,将《城南旧事》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城南旧事》描述的是英子小时候生活的一些事。书中那聪明灵巧的英子,慢慢咀嚼、不紧不慢的骆驼、心心恋恋的秀贞、长得淳朴却又偷东西的“坏人”、痛失孩子的宋妈……这些人物给小英子懵懂的心中留下不灭的痕迹,他们陪着小英子成长,却终又没了影子。全书笼罩着一股忧伤的滋味。
世界对于天真纯朴的小英子来讲,本应像海跟天那般绚丽多彩。在《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的课文《我们看海去》让她童真好奇的心灵产生了疑惑:如何区分天和海?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在英子纯真明亮的心灵中,这是个疑问。那天那个草丛中的男人,他是个“好人”,供弟弟上学,为了生计,为了让弟弟出国留学。他如此淳迫于无奈,做些“坏人”做的事,他如此淳朴,如此友善,他对英子倾诉,告诉他的秘密,告诉他与弟弟的故事,给她最珍贵的佛珠,最后却被当“贼”一样抓起来,他与英子不欢而散,让英子更加疑惑。或许,卸去被世事纷扰的外表,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一幕幕流过我们的眼前,似一摊水,不紧不慢,不争不抢。老北京的故事,透过小英子稚嫩的双眸一幕幕浮现,向世界展示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是一种单纯简朴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正是这样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单薄、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感情。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一幅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朴,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温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书的最后,小英子告别了老北京,告别了童年,告别了那些人,那些旧事,却忘不了人生那段奇妙旅途。
读《城南旧事》有感500字
作者的童年是多么幸福。每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会觉得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幸福。作者虽然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如今的她已经得不到那浓浓的父爱,但小时候父亲给她的爱在作者心中永远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公有母亲慈祥的爱,让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充满信心;我们还拥有父亲严厉的爱,让我们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的昏头昏脑。如今的我们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每次父母要我们帮忙干一些家务活时,我们都懒懒散散,和在山区的孩子比起来,真是一落千丈!他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而我们还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
我想,我们应该马上振作起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读《城南旧事》有感500字
薄薄的一本城南旧事,却让人回味无穷。
惠安馆秀贞的悲惨人生,让人止不住叹息,为什么老天那么不公平?总是把困难让一个人承受?我觉得,那么多悲伤,痛苦,困难,即使放在一个最坚强的人身上,也会精神失常的,书中并没有提到秀贞与小桂子的结局,她们被火车撞死了,这对于秀贞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给自己的悲惨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小桂子也很悲惨,是去了母亲与父亲,终于与母亲相认,可最后却又被火车撞死,或许,小桂子的人生也和她母亲一样吧?
我不仅仅喜欢惠安馆,还喜欢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讲了小英子与一个神秘人的往来,事后才得知,那是一个不得不做小偷的人,为了他的弟弟,小英子用内疚的方式回忆,因为是小英子害了他被便衣警察抓住。
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以“我们看海去”这一句小偷曾经说过的话作为结尾呢?
《城南旧事》以小孩子的眼光和纯真的笔调写出的,老北京城南的旧事被我们尽收眼底,有让人落泪的秀贞和小桂子,有“我们看海去”的善良小偷,有感悟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文,也有结尾很不错的兰姨娘一文。
读了《城南旧事》,我更加喜欢林海音了,喜欢她那纯真的笔调,希望可以读到林海音更多的文章和了解她更多的资料。
读《城南旧事》有感500字
五月份很快就来了,自然也有新的推荐书籍了。这个月,老师让我们看的就是《城南旧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叫英子。她出版了很多散文。其中,《窃读记》和《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入初中课本。
《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和怀旧情调的小说,以作者七岁到十二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为背景而创作。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惠安馆》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惠安馆》是《城南旧事》的开篇之作,从风格上奠定了全书的纯洁自然的基调。《惠安馆》描写了“疯”女人秀贞和被养父母虐待的女孩妞儿的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的尾篇。这时英子已经十二岁了,童年渐渐离她远去。生了重病的爸爸要求她去历练,并告诉英子,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闯,就能闯过去。匆匆岁月,让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许多人都她离远去,并使她记住了一些话。宋妈说:“英子,你长大了。不能再和弟弟吵嘴了,他还小。”兰姨娘说:“英子,你大了。不能惹你妈妈生气了。”那个大哥哥说:“等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最后,英子的爸爸死掉了。
这本书使我感受到:童年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500字
这几天,我看了《城南旧事》后,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不过在这本书中人们都叫她“小英子”。这本书讲了她童年的美好时光。
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和善良,她可以和一个别人眼中的“疯子”玩过家家,可以和一个别人瞧不起的“戏子”——妞儿成为好朋友,可以和一个别人眼中的“贼”约定“我们将来要去看海”……
在小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那个被人们称作疯子的秀贞,其实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普通的母亲,自己的孩子丢了,她才会有点精神失常的。那个贼,只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弟弟,供自己的弟弟上学,才被迫去偷东西。而且他也很喜欢小孩子,他和英子第一次见面,就要拿出玻璃球送她。小英子和妞儿的友谊更让我感动,她们初次见面英子就为妞儿打抱不平。英子每天都准时到井窝旁等妞儿,等着那个大红棉袄从井窝旁闪过。
这就是小英子的童年,那么美好,那么值得人留念……但是一切都会过去的,就像书的最后一页写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我觉得,书中的一切都那么平缓,缓缓开放的花,缓缓流动的水,缓缓走过的人群和骆驼队,缓缓流逝的岁月……都令人难忘。我缓缓地合上书,感觉房间里还有那缓缓的一股余香……
妈妈:小雨终于读完了《城南旧事》,命令她手写一篇读后感,刚开始丫头有点哼哼唧唧的,我说不写以后就不给买书了,这才同意。第一次写的中间部分成了叙述故事的流水帐,又给她强调说读后感重在写感,提示说只写出最让你感动或最吸引你的就行。这是第二稿,中间绿色的是修改过的(小雨坚持不让发第一稿)。不过我最欣赏的是最后一段,小雨说曾经在哪儿见过类似的话,印象很深,就改了改放在这儿了。准备明天网上找找《城南旧事》的电影让她看看,我还记得那个演小英子的小姑娘叫做沈洁,很可爱呢,好像现在都成了制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