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赞美荷花最凄美的诗句【精选45条】

随着线上的、虚拟的社交的迅猛发展,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案了吧,文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一定的感性作用的。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文案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赞美荷花最凄美的诗句【精选45条】,希望让大家越来越优秀!

赞美荷花最凄美的诗句 一

1、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宋·白玉蟾《荷花》

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渌水曲》

3、一夜清风蘋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王涯《秋思二首》

4、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江洪《咏荷诗》

5、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唐·白居易《采莲曲》

6、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7、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8、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山有扶苏》

9、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宋·邹登龙《采莲曲》

10、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11、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宋·董嗣杲《荷花》

12、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钱昭度《句》

13、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荷花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4、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15、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

1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盛唐诗人王昌龄《采莲曲》

17、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19、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20、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宋·《柳永甘草子》

21、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22、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唐·李群玉《新荷》

23、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24、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25、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现代·暇文《藕乡随思》

赞美荷花最凄美的诗句二

1、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2、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潘阆《忆余杭》

3、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宋·杨万里《红白莲》

4、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5、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

6、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刘孝威《采莲曲》

7、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宋·杜衍《雨中荷花》

8、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元·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9、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宋·湛道山《荷花》

10、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1、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12、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3、平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宋·张耒《江南曲》

14、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曲》

15、中外久期还荷橐,江湖所至是棠阴。--李曾伯《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其一》

16、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

17、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8、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19、不会频偷眼,意如何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唐·欧阳炯《女冠子》

20、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