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那些朋友圈和妈妈群精选的“神童”,让我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文/叔弋言

养孩子明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咋现在却是焦虑比幸福多。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神光闪耀,再看看自己周遭的一片狼藉,感觉负能量又多了一分。

那些朋友圈和妈妈群精选的神童”,让我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

经过了一段戒网生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焦虑,可能并不是来自于孩子,而是来自于别人家妈妈的朋友圈”。

其实和大部分无证上岗”的宝妈相比,我还算半个专业人员,起码考过一张教师资格证。在啃完了《发展心理学》之后,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能冷静的处理关于孩子的问题。不过少数时候我也会失控,但我十分清楚,无论我平时的处理多么有效和冷静,对孩子造成深刻影响的,肯定是为数不多的那几个失控瞬间。

失控源于我那几个特别战斗”的家长朋友,他们的朋友圈日常大概是这种画风:

X岁的男孩熟练背诵500位圆周率

XX神童给给英语动画片配音有模有样

XX的小女儿能和老外谈笑风生,最近开始学法语了

XX家孩子架子鼓已经去一线城市参加比赛了

再看看我家那个加减法都做不利索的娃,感觉仿佛成了史前人类

即使我懂得再多,看了再多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难免会怀疑:

我的孩子真的比别人笨吗?”

我的教育理论耽误孩子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特别抗拒,我要不要坚持给他报班?”

这时候恰好又在朋友圈看到《如果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要你这个当妈的干嘛?》这种标题党,再沉稳的老母亲也难免心如刀割。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不同孩子的优势,在不同的领域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上,精彩的诠释了相对剥夺感”

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的模样了。”

当个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其参照群体中的人相比较,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剥夺。从而会产生各种感觉,包括:压抑、自卑、愤恨……

你是个开着自己的两厢小车的快乐上班族,突然,你对门和你住一样房子的邻居开上了奔驰。你一下子就会觉得不快乐,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小汽车连个自行车都不如。

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差,只是上面的那些神童”带给我们的对比落差,产生的相对剥夺感”。

发展心理学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

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

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空间智能

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内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建筑师和雕塑家的空间感,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运动能力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

当看到别人家孩子表现出某一方面的优势时,我们就很容易放大自己孩子的不足。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差吗?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降低咱们的育儿焦虑。

把你那些在朋友圈看到的那些同龄神童”、奇才”约出来一起玩。你可能就会看到更加真实的神童”,你会看到这些孩子不像朋友圈精选出的那么突出。

他们也会因为学习哭闹,因为练琴不高兴,会因为挑食耍小脾气...

与其把精力浪费在盯着别人家孩子身上,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优点更实际。

雇佣劳动与资本

孩子发展的快慢,只和孩子自己的赛道有关

朋友圈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说白了,焦虑还是来源于家长着急。

现在人都特别着急,明明知道人生是场马拉松,却还是要求孩子以百米短跑的速度起跑。

医学博士

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会经过: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不同阶段儿童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世界能力等都不相同。所有的儿童的认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建的过程。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四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个发展阶段。

划重点!

不同的速度

不可能跳过

所以没必要用我们进展慢的方面去和别人进展快的方面进行比较。把握孩子自己的进度条。

先关闭朋友圈,静静的打量自己家的小天才”,也看看自己拥有的一切。

告诉自己,我和我的娃,和谁比都不差!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