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叹为观止。
河南郑州的一位张先生,给女儿制作出五六十种玩具,从简单的竹蜻蜓、投币屋、俄罗斯方块到复杂的立体迷宫球走珠,应有尽有,活生生的把家变成了游乐园。
网友看了直呼:
别人家的爸爸,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有时间陪宝宝玩儿比啥都强
这爸爸太棒了,女儿好幸福
有了这样的超能老爸,女儿也是无比的骄傲,看到好玩的玩具,不是说买一个,而是说让爸爸做一个时,言语间流露出掩盖不住的开心。爸爸听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父爱如山,真正爱孩子,并不是给孩子提供多么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舍得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做他喜欢做得事情,陪着他一起成长。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儿时父亲的陪伴和鼓励,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意义深远。”
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是留给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亲的陪伴是最高级的教育电影《我是山姆》男主人公是一位智商只有相当于7岁儿童的父亲,他抚养着聪明可爱的女儿露西,尽管经济困难,自己智商又不高,但这都没能阻挡他对女儿的陪伴。
他接送露西上幼儿园,带着她去餐馆吃各种各样的东西,还经常领她去公园玩耍。夜深人静的时候,会陪着她挤在一张小小的床上讲睡前故事……就这样一天天地陪伴着露西快乐的成长。
然而这对独特的父女引起了社会福利机构的注意,他们认为随着露西的长大,山姆没有能力抚养她了,于是给她找了一对儿家庭条件优越且智商正常的父母。
山姆觉得不甘心,为了争夺抚养权聘请了律师,他竭尽全力的做着准备……当然结局以完美告终,山姆对女儿的爱感动了领养夫妻,他们主动放弃了抚养权,也让律师和儿子的紧张关系有了缓和。
剧中有一幕对话让所有人泪目:
露西问爸爸:你的别人的爸爸不一样。”
山姆低下头羞愧的回答:对不起,对不起,是的,对不起。”
露西安慰爸爸:”没关系,爸爸,别道歉,我很幸运!别人的爸爸都不陪他们去公园。
在单纯的露西眼中,没有父亲的爱和陪伴远胜于金钱、能力和高智商。在她需要父亲的每一时刻,恰好父亲都在。这是所有除父亲以外的人无法做到的,也是她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最值钱的东西,无法代替。
同时,正是父亲的陪伴式教育让露西成为一个自信、可爱、聪明、人见人爱的女孩。
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明白父亲从不缺失的爱和陪伴是对孩子最高级的教育。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形容父亲教育的重要性:父亲是教育孩子,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影响到的是孩子的社会能力。父亲的陪伴式教育能让女孩儿更自信,让男孩儿更有担当,这才是教育最高级的形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亲为了承担家庭重任,忙于工作、忙于各种应酬,在孩子教育中缺席。
缺少父亲的陪伴有多可怕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松子长期缺少父爱,被父亲忽视。
父亲在她的养教问题上严重缺失,导致松子一生过得不顺,最终一步步毁了自己。
她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当老师期间,松子的学生偷了旅店老板的钱,她包庇学生还替他顶罪,偷偷拿了同事的钱还给旅店老板,说是自己偷的,结果被学校辞退。
她盲目追求爱情
曾与穷困潦倒的作家同居,却目睹他自杀抛弃自己;她当过有夫之妇的情人,惨遭抛弃;她还遭到第三任同居男子背叛,一气之下杀人入狱,整整八年。
在狱中和出狱后她又分别遇到了她认为相爱的男人,却惨遭抛弃。从此,松子自甘堕落,最终惨死。
父亲的陪伴和父爱的缺失让松子适应社会能力很差,在面对事业、友情、爱情时都无法正确做出抉择,变得不堪一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父亲陪伴式教育的孩子在事业、情感上不顺的几率要高于那些父爱满满的孩子。
霍华德大学的教授斯蒂芬·巴斯克维尔曾说过:基本上每个够重大的社会问题,都与父亲的缺失有关。可谓一个好父亲胜过200个老师。
我的姐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隔三岔五就出差去外地讲课,一到节假日反而会更忙。陪伴老婆和孩子的时间很少,每次回家都摊在沙发上,忙着回复各个群里的消息,或者刷刷抖音解解压。
儿子几乎不找他玩儿,性格也比较内向,更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跟爸爸打闹。现在儿子三岁了,姐姐姐夫俩人商量将孩子送去幼儿园。
可是去了几天,儿子每次回来后愁眉不展,更不爱说话了。跟老师了解到情况才知道,儿子表现得特别胆小,做游戏也缺乏耐心,发生点小事情容易哭闹。
这很可能就是长期缺乏父爱导致的”父爱缺乏症,父爱的缺席往往对男孩的影响会更大,主要表现为不自信、依赖、胆小、冲动、缺乏耐心,容易沮丧,甚至对性别认同感不是很强。
奥地利心理学会调查100个成功人士的数据发现,其中80%的人成功的原因来自于父亲的陪伴和教育。
可见父亲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他们忽略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
让缺失的爸爸高质量陪伴孩子《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显示:
在工作日每天陪伴孩子5小时的爸爸仅占比4.7%,而妈妈占比22.8%;节假日陪伴孩子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父母中爸爸有20.3%,而妈妈为37.5%。
看到数据的爸爸们有没有心头一颤。既然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就要更注重陪伴的质量,快放下手机行动吧。
创造仪式感仪式感不仅适用于夫妻之间增进感情,父亲和孩子之间也同样适用。它就像一剂调味品,让两个人的亲子感情甜蜜蜜。
给孩子仪式感,跟孩子约定时间做一件固定的事情。比如,可以在每周六下午一起打篮球、做手工、骑自行车、放风筝等等。这样孩子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仪式感的概念,觉得这件事是我的爸爸之间的拉钩约定,其他人无可替代。
如果跟孩子约定的时间发生冲突,可以另选时间,一定要完成这个仪式才算有意义。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学会断舍离也很重要,推掉不必要的应酬,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才是有价值的回报。
孩子每次想起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就会觉得父亲围绕在我身边,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父爱。
让孩子探索爸爸的世界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视频,颇为震惊。
一位程序员老爸得知儿子酷爱信息技术,于是经常抽时间坐在儿子身边,不耐其烦的教他学写代码,
耗时9个月设计出了一款可以”收班费的小程序,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现在多达一千多个班级在使用了,这老爸够硬核!
既然自己忙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那就让孩子了解并融入到自己的爱好和工作中,让他真正了解编程,提升工作能力和陪伴孩子两不误。
这位爸爸的做法给了我们借鉴,带着孩子探索爸爸的世界,也是陪伴孩子的很好方式啊!让孩子了解到爸爸所做的事情,从中体会他的辛苦和不易,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宝贵的亲子时间,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珍惜碎片时间很多爸爸都认为自己忙于工作没法陪孩子,误认为拿出几个小时或者一整天才是有效的陪伴,但实际上你们忽略了跟孩子在一起的碎片化时间。
早饭时间跟孩子讲一件有趣的事情,跟孩子聊一些他喜欢的话题,让他来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昨天做了什么事情……晚上孩子睡觉前,偶尔拿出简短的时间给孩子读一篇睡前故事,都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能帮助你留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的,就看你行不行动了。
陪伴孩子更是在陪自己,这是一个让自己心灵愉悦,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别总拿忙”当作挡箭牌了,等到自己老了闲下来时,想让孩子多陪伴陪伴自己,却发现孩子长大了、离开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到时候怅然若失,后悔莫及。
为人父亲,还是要经历考试的,趁现在为时不晚,愿缺失陪伴的父亲,成长成为一名孩子心目中的优秀爸爸吧!
"作者:达西育儿,探索育儿知识,在写作中成长。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并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