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教宝宝学说话也是一门技术活

"

有的宝妈会发现自己孩子两岁很少说话,就叫个爸爸妈妈的,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叠词。别人家的孩子看着什么都好奇,整天说个不停的状态,怕自己孩子将来上幼儿园了,不会说话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宝宝刚出生的前三年,大脑还在发育和成熟阶段,是学习语音和语言的最佳时期。需要家长的对学习语言的关注,要有丰富的声音、视觉等等刺激,多对宝宝说话,千万不要听信一些经验”自我安慰,比如说话晚的孩子聪明,很多名人就是小时候说话晚之类的。

1-3岁的黄金时期,我们要运用下面的技巧和宝宝交流教他们说话。

1、当我们和宝宝交流时,眼睛要看着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信号,妈妈爸爸正在跟你对话,我们在交流哦。让孩子看到你的嘴巴,可以观察你说话时的嘴唇变化。

面对着她,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把音发的清晰,让他看着自己嘴的发音,会把嘴的动作夸大,重复很多遍。

2、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丰富的词汇,变化的句型。父母多说一点,孩子词汇量就大一点,语言能力就好一些。像杜江和霍思燕的儿子嗯哼语言能力就明显优于同龄的孩子,还能频爆金句,这都是和他的语言环境有关,父母是演员,并且经常和他聊天说话像对待一个大孩子一样,嗯哼身边又有很多人和他说话,成年人说话不会用叠字且句式变化多端,自然嗯哼很快进入一种说话小大人”的语言程度里。

对于刚开始学习说话的孩子,父母和他说话时一句话要用多种句式来表达,比如问吃饱了吗,可以问你的肚子圆滚滚的是吃饱了吗(摸摸孩子肚子)或者你吃了米饭、肉、青菜吃饱了吗,等等。

3、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可能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们在说(父母自言自语),孩子在听。当孩子想要回应我们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认真聆听。当听不懂宝宝的话时,不要不以为然,而是要模仿他发的声音,不管他说的什么意思,回答他。

除了这三点技巧,我们来认识一下不同时间段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语言程度,不用到两岁多才开始慌张。

0-3个月

宝宝会对比较大的声音做出反应

听到说话声时,会静下来不哭不闹,或微笑

有不同的需求时,会有不同的哭声

交流技巧:我们可以在帮孩子换尿布、喂奶、洗澡、按摩的时候,跟宝宝多讲话。在互动时,眼睛要看着孩子,让孩子看到我们说话时唇舌的运动。

4-6个月

会跟着声音源转动眼睛

会根据你的语音语调变化做出回应

注意玩具发出的声音

交流技巧: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开始蹦出一些单个音节。在互动时,如果孩子想要回应你,我们需要停下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

我问她,你喜欢里面的大狮子吗?我会发出狮子大声咆哮叫声。然后指着鳄鱼,发出颤抖的声音,好害怕啊,它会用尖锐的牙齿把你吃掉,发出牙咬的声音。

7个月-1岁

喜欢玩躲猫猫

会转身寻找声音源

能听懂日常物件的名字

交流技巧:这个时期,孩子可以听懂我们说话的内容,也能回应一些简单的指令了。他对声音非常敏感。我们可以在他周围放一些带声音的玩具,按一下,问:

你听到什么声音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声音。或者可以问他:

爸爸在哪里,妈妈在哪里?球在哪里?

1-2岁:

能听懂,并指出身体部位

能听懂简单的指令

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喜欢简单的故事、歌曲、童谣

会说简单的表达,1-2个词左右

交流技巧:这个时期,孩子由语言准备期,进入了语言丰富期,我们会惊喜地听到孩子喊爸爸妈妈,随着大量的日常对话,绘本和儿歌的输入,孩子的词汇量也会大增,说得词汇也会越来越多。

2-3岁:

会说2-3个词的短语进行表达

表达可以让家人和朋友听懂

能听懂物件名词和方向指令

交流技巧: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实现简单的表达了,可以跟大人和小朋友进行交流啦。想要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在讲绘本故事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去表达。或者让孩子多跟小伙伴接触,做游戏,参加各种聚会,获得更多语言交流机会。

朴货君说:

最后强调一下,2-3岁的宝宝说话咬字还没有特别标准,语病也多,爸爸、妈妈不能笑话或训斥宝宝,这样会使宝宝产生胆怯心理,使其在人前不愿再讲话,以至于影响宝宝性格、智力的发展。父母要鼓励宝宝多说话,并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发现语病及时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