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网上总听到一些爸妈调侃打孩子的教育方式,趁着孩子还小,能打就多打,不然,等孩子长大了就打不过了。”
没想到,这话还真应验”了。
翻手机玩儿,一个很值得回味的新闻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鸣鸣,是一个十六岁刚刚中招考试完的男孩子。
为了庆祝考试结束,爸妈带着鸣鸣和其他家人,与一些亲戚们在饭店聚餐。
期间,鸣鸣为了方便手机充电,一手拿着手机和充电宝,另一只手夹菜吃饭。鸣鸣爸爸觉得孩子的这种方式很不礼貌,就要求孩子放下手机好好吃饭,可鸣鸣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于是,他便大声反驳爸爸:
我没玩,我就是拿着手机,又不影响吃饭。”
这下,本来想展示自己爸爸威严的鸣鸣爸觉得儿子不听话,还顶嘴,让自己很没面子,便生气的夺下儿子手中的手机。
可这时候,鸣鸣的叛逆脾气也犯”了,非要把手机再抢回来,这样的争夺下,鸣鸣爸爸就打了鸣鸣。

事情发展到这里,可能很多爸妈会觉得打得好”,可实际情况还是有变的。
被打后的鸣鸣并没有认识到错误,他甚至回敬”了自己的爸爸。
然后,爸爸教育孩子的场面,就变了味儿,最后以亲戚们拉架,爸爸负气离场失去联系,儿子报警,我爸离家出走”,而告终。
果然,真应了那句话,孩子大了,打不过来”,鸣鸣爸就是觉得自己没了面子才愤然离家出走”的。
还说孩子犯错,就该打吗?
你有想过,现在打孩子,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吗?
最直接的最糟糕的影响,新闻已经报道出来了,那就是孩子也变得很暴力”,用武力应对武力。
其实,打孩子的带给孩子的影响,是诸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的心理会受到打击。
在孩子的心里,爸爸妈妈都应该是爱自己的,他们也对爸妈的这份爱表示感谢。可就是这么一顿打”,打掉了孩子对爸妈的感谢”,如果只是一次挨打的教育,或许孩子以后还是会继续感谢爸妈的,可如果爸妈经常打孩子,那孩子仅有的感谢也会变味,他们甚至会从此怨恨爸妈,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就算孩子长大成人,心理上也会带着这么一个很严重的创伤。

其次,孩子学会武力”,是很明显的事。
就像新闻报道的那样,孩子到一定年龄后,用自己的实力”反击爸妈,那是分分钟的事。
这也是爸妈打孩子教育方式最危险的影响。因为,孩子从中学会的武力”,不止会施加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更有可能施加给周围的其他人,这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最后,亲子关系会变剑拔弩张。
爸妈想用自己的权威去管教”孩子,孩子想用自己的实力去征服”爸妈,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相处模式,影响家里每个人的心情,使得家庭幸福值下降,亲子关系更是一团糟。
如此多方面的影响,爸爸妈妈是不是对打孩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及时止损,爸妈有意识的纠正自己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做错事,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该怎么避免冲动地打”?
第一,在冲动之前多问一句问什么。
有时候,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的。只是这个做法与爸妈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可能会有些出入,就被爸妈认为是不大错特错的,这多少有点儿冤枉孩子。
如果,爸妈在看到孩子的错误做法”时,最好能先问一下孩子的当时的想法,或许在了解孩子的具体想法后,爸妈心中的怒火就已经消除一大半了。
第二,适当的容错教育很有必要。
没有哪个孩子是不会犯错的。而且,孩子犯的错,也是他们探知世界、认识世界,学会成长的一个借力点”。
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对孩子表现出相当大的宽容,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和教学,慢慢成长起来。
第三,冲动之前树立一个假想敌”。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孩子长大就打不过了”。
事实上,除了孩子长大,爸妈体力不支而打不过孩子”以外,爸妈对孩子成长的认定,才是他们不再冲动的去打孩子的原因。
所以,如果爸妈冲动之下想打孩子,不妨把孩子想成一个已经成年,有能力反抗的人,有这样的假想敌”,爸妈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打孩子了。
第四,换个脾气柔和的人来管孩子。
虽说是爸妈打孩子,可实际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总会是一个严格,另一个和善的,如果爸爸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让妈妈那个脾气柔和的人来教育。
不过,要谨记的是,就算是脾气柔和的妈妈,采用和善的教育方式,那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的包庇、溺爱孩子。
教育孩子,讲究的自然是以理服人。棍棒底下是会出孝子,可棍棒底下也会出敌人”,倒不如以理服人的教育方式能润物无声”,那些经常以打孩子”来教育孩子的爸妈,可得改改了。
欢迎加入福林妈咪粉丝圈,来和育儿大咖们一起交流育儿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