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育儿上的焦虑都是大环境造成的吗?其实是由你选的!3招改变现状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育儿焦虑,这已成为一个全民话题。

一般,从早上睁开眼,就启动催促程序快点!快点!”。

到晚上10点后,全家的焦虑达到高潮:

这么晚了,功课还没做完!课外作业还欠了一堆,你说!怎么办?!”;

还不快去睡觉!要说多少次?!叫你早点睡觉,每天都不听,身体坏了,怎么办?!”

……

周而复始。

如果问为什么要这么焦虑?

答案很可能是:大家都这么焦虑啊,没办法,大环境。

人人都被焦虑推着走。

可有没有想过,成功的育儿不是必须焦虑的,

你此刻的焦虑,只是你选择了焦虑,

你也完全可以选择不焦虑地育儿,

结果可能没什么差别。

人表现出来的情绪,不一定是真实的情绪

这几天开学,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父母欢送孩子上学。

我所在的一个妈妈群”里也空前热闹,大家都在隔空击掌欢呼。

但,孩子去上学”这件事,真的让父母这么开心吗?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

群友们从一开始脱口而出的当然!”,

慢慢地,变成好像也差不多,该上班上班,该家务家务,也没什么太大改变。”

最后,有越来越多的妈妈们表示其实孩子放假在家,自己才更开心。”

因为,放假时,大人孩子没有压力,心态都更轻松,同时,时间支配更自由。

有些妈妈甚至说,暑假里,如果孩子淘气,自己生气不会超过1小时,

但开学后,为了功课的事,经常一气一整晚。

这个例子,真实地呈现了:你的情绪不一定是你的。

作为情绪中的一员,焦虑,也一样,不一定是你的。

那它又是谁的呢?

言不由衷”的情绪来自何方?

从众”给人安全感。

在古人类的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不追随族群,单打独斗,就会瞬间被猛兽秒杀。

这种由人群带来的安全感,延续至今,仍有类似法不责众”的理念深入人心。

跟随”已是刻入人类基因的心理机制:和大部分人一致就会安全。

所以,当某一种情绪被渲染,在社会上卷起滔天巨浪时,人们便不由自主的跟了进去。

另一方面,

表达个性,需要勇气和胆量,以及承担责任,而这让人产生焦虑,真正的焦虑。

为了回避单打独斗”的焦虑,选择和大多数一致是最舒服的,即群体性”焦虑比较不痛苦。

举个例子: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课外补习,

如果你不参加补习,

那么孩子功课一旦下滑,你就有可能要承担来自家人、老师等的问责。

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压力好大,好焦虑,

算了,还是选择随大流补课吧。

虽然随大流”看上去很焦虑,但其实内心是轻松的。

久而久之,便真的没有了自己的真实情绪、想法、观念,而习惯于随大流”式的焦虑。

如何正视内心,摆脱焦虑呢?

短暂的焦虑,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它能让人更谨慎。

但育儿中的焦虑属于长期焦虑,即使它是群体性”的,但依旧对人有伤害。

更何况,家长的焦虑,往往导致孩子功课的超负荷,运动量的不足,情绪上的压抑等。

从内心来说,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让整个家庭笼罩在育儿焦虑中。

那么怎么摆脱这种焦虑情绪呢?

首先,要理解上面分析的假性”焦虑的来龙去脉。

当自己再次沉浸于焦虑情绪时,

问问自己,这份焦虑真的属于自己吗?还是自己为了偷懒,而选择了从众?

其次,可以尝试下面这三个方法,帮助自己摆脱焦虑:

1,制定长远的目标

目标越近,人越容易焦虑。

比如:今年我一定要拿到三好学生”,和五年内我一定要拿到三好学生”相比,前者就会引发焦虑,而后者就会好很多。

所以,家长在制定孩子的成长计划,或学业目标时,也要适度把时间线拉长。

时间线一拉长,心态就会好很多,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短暂退步,也就能更包容,不走极端,循序渐进。

2,积极学习

家长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更应该学习。

学习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

生活中,孩子出现的每个状况,都是家长的考试”,如果考前复习的够多够好,那就难不倒你,可如果什么都没看,面对考试”,肯定焦虑。

有些家长,认为很多育儿方法,或者育儿知识都相互矛盾,不知该怎么选。

其实这些所谓的矛盾”,往往是因为出发点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切入的角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但他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

比如:严厉呵斥”,有些文章说不可以,有些说可以。

写给敏感儿童父母看的文章,会倡导温柔接纳,反对严厉呵斥。

但相反的对象——熊孩子”,面对危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且屡教不改,就需要呵斥。

如果育儿原理掌握的较多,就不会觉得矛盾,便也就不会因此焦虑。

3,凡事要有弹性

自然界,有弹性的事物,都是更有生命力的。

比如:活的动物,身体有弹性,死去后就没有弹性,植物也一样。

在情绪世界里也一样,

病态的情绪都是走极端的,缺乏弹性的,一根筋到底的。

而有活力的情绪,则是弹性的,有上下幅度的。

希望孩子生命力旺盛,便要在日常养育中增加弹性。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拿回来98分的卷子,还要问为什么没考100”。

潜台词就是100才是好的,其他都不算。

这样就是太死板了,缺乏弹性。

怎么做才能增加育儿中的弹性呢?

给孩子一定空间的自我管理。多做不同的尝试,找到孩子的优势。对成功”的标准不唯一。

重点说说最后一条。

缺乏弹性的育儿,往往来源于家长价值观的单一。

如果只认可一种身份是成功的,比如:有钱就是成功,那么给孩子的规划就难逃死板。

而一旦死板,家长自身也会深陷焦虑中。

所以,要摆脱育儿焦虑,家长自己也要拓展眼界,

明白这世界有很多美好,生命是丰富多彩的。

最后,既然育儿焦虑”很多时候是家长主动选的,那就也可以主动不选。

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在焦虑的时候,故意哼哼歌,并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开始这么做,可能有点生硬,

但坚持下去,它确实能缓解你的焦虑。

总之,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是情绪的主人。

—END—

·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更新~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营养师,教师,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