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实事求是地办事。比如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得太快了,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
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这些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在进行着大调整,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父母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父母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出现急躁的心态,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 ,注意力易分散。
有一些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 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这四个问题:
教育孩子立长志。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要注意: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应当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希望得到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同时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 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比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做事时,孩子可以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删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欢我的作品的话,请关注我吧!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知识,如有育儿方面的疑问或困惑,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作为父母的您们,您们的育儿之路有我相伴。感谢您的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