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着要回家,上课乱喊乱动,甚至尿湿裤子……经过十几天的适应性课程训练,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步入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了开学典礼走红毯仪式,没有了绘本故事和游戏环节,过了对学校生活的新鲜劲儿,不少小不点”开始出现不适情绪或蒙圈”状态,家长们更是比孩子还要紧张焦虑。很多父母都感慨道:家有上学娃,整个生活都乱了。”对此,班主任们纷纷支招家长,在家里要注意训练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和专注力,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家校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生活状况百出”有的孩子还以为是在幼儿园
妈妈,妈妈……”上午刚上完两节课,冉冉突然间哭闹起来,班主任王倩赶紧走过来安抚孩子,当听说孩子想爸爸妈妈后,王倩蹲下来对孩子进行耐心劝说,过了一会儿孩子才停止了哭闹。
新学期开学步入第三周,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结束新生适应课程后,学习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初入小学的新鲜劲儿过后,一些小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
冉冉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刚入学时,冉冉表现非常优秀,既听话,还经常主动回答问题,可是最近几天冉冉状态急剧下滑,每天感觉特别疲劳,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有时晨读会还发呆。
听从老师的建议,我专门和孩子进行了交流,我发现孩子还没真正走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模式,所以课堂上经常走神,精力也不旺盛。”冉冉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
针对冉冉的这一情况,张女士专门私下打听了一下,她发现,班里其他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不适应的状况。比如,有的孩子还以为是在幼儿园,上着课就想去喝水;有的刚上完第一节课就喊饿,追着老师问什么时候能吃饭;还有的学生上厕所没有带卫生纸,上完厕所不提裤子,站在厕所门口大喊老师给送纸……
如果说冉冉是还未完全适应小学生活,那腾腾则是在学校里表现很正常,回家就会换一副模样的代言人”。腾腾妈妈告诉记者,以前上幼儿园,腾腾经常熬到晚上11点都不睡觉,上了小学,晚上9点就说困了,躺在床上也不用哄睡,自己闭上眼就睡着了,看出是真累了。”腾腾妈妈说,有一天晚上,腾腾因为没有背过老师布置的课文,半夜突然哭着醒来,嘴里还嚷着记不住,记不住”,显然是做噩梦了。
家长也处于适应期”买铅笔都要反复确认类型
乱了,乱了,全乱了,每天照顾孩子像打仗一样,这才刚上一年级……”其实除了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也没有完全调整好角色,真正适应孩子的小学生活。
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孩子和家长都手忙脚乱,什么‘花样’都有。”腾腾班主任告诉记者,有的孩子因为刚开学不适应变成小迷糊”,穿反了裤子、穿倒了衣服,还有的孩子脚上穿着不同颜色的袜子就来上学。上课的时候也是迷迷糊糊,一问三不知。
在校园内,我们看到的是一年级新生的不安分”;而校园外,家长们的眼里则写满了不放心”和焦虑”。今早我上秤一称,3天我瘦了3斤多!”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孩子上学挺适应,但她却焦虑了,连着三四天了,她白天能看三四十次手机,一会儿惦记孩子能不能打开水果盒盖、喝没喝水,一会儿刷班级家长群看老师有没有上传照片、发通知,刚入群那会儿,很多家长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在群里不停地提问,需要给孩子准备什么东西?书包买多大的?作业本买什么样的?甚至买铅笔都要反复确认是买圆头的还是多边形的?”
以前是我爱人每天送儿子上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吃一日三餐,还有间餐和水果;下午4:30我去接孩子,到公园玩一会儿,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很轻松。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家长张红说,自从儿子上了一年级,她每天6:15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准备水果、带水;7:00叫儿子起床,督促他洗漱、吃早饭;7:30必须准时出门,孩子下午放学早,我和爱人都上班,双方老人又都在外地,只能找个托管班管孩子,晚上我们再接他回家。买菜、做饭、吃晚饭,天天吃完饭都很晚了,很疲惫。这才一年级,小学得上6年呢,想想就很难熬。”
过分焦虑会传染”家长要有心理断乳期”
不同于幼儿园,小学环境、授课方式、同伴和师生关系都是全新的,孩子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难免不适应。”济南市纬三路小学教师梁红霞表示,对于关照密度”较低的新环境,孩子失去安全感和亲密感,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从而产生哭闹、紧张,这都是很正常的。
在梁红霞看来,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大多是80后”,他们本身就是作为独生子女被关注长大的一代,现在做了家长,对孩子更是加倍呵护,再加上有些是老人帮忙带孩子,隔辈亲的观念更加重了紧张情绪。家长有焦虑感是正常的,但过分焦虑则会适得其反,还会把情绪‘传染’给孩子,孩子不会自我调节,就会产生厌学、头疼、肚子疼甚至呕吐等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两周左右就过去了,不必刻意关注。”梁红霞告诉记者,家长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着急,也不要让孩子看出来,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教师王娜表示,尽管现在学校有开学适应课程,但还是会有孩子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走错班级、把同桌的书装书包里拿回家、带错书或作业本、上课犯困、嚷着喝水……每当在家长群里说这些问题,家长们都很着急,又没有好的方法。其实,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主要是因为家长凡事都包办”,能替孩子想的、做的就都做了,孩子自然就形成习惯,理所应当地认为即使自己忘了或者做不好,也有家长兜底”,思想上就不重视了。
建议家长要学会做‘笨’学生,适当放手,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独立完成,家长可以从旁边指导,但不要代替他做,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每天回家让孩子主动讲讲学校生活,家长适时‘提问’,让孩子当‘老师’讲解,能更快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