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的宝宝肯定是先学爬,宝宝动作发育特点要经过几个阶段:
3个月 :抬头
6个月:能翻身
7个月:坐
8个月:爬
1岁:走
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一样,可能会提前或者推迟。但爬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锻炼手脚协调能力。没有学会爬的孩子直接走路,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幼儿爬行能健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不让孩子在地上练习爬行,宁可自己抱着,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其实,只要细心照看,让孩子多练练爬行是大有益处的。
每个孩子呱呱坠地时都只能持仰卧的体位,从最初受制于人”到后来独立行走,中间必定经过爬”这一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多数孩子喜爱爬,即使到了已经可以直立走路时,仍不忘情于爬。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好的全身运动,因为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项较剧烈的活动,消耗能量较大。据测定,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的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的能量。
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美国费城某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对加强大脑控制眼、手或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此外,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美国一些医生在几十年治疗脑性瘫痪病过程中,发现爬”对治疗说话有困难的患儿有着较好的效果。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为此,他们认为爬可促进人脑发育,并主张幼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爬”出一片天 美国医生丹普尔等人联合倡导被动爬行模式,他们认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心理学家温格的研究和雷蒙•达德人类研究所的研究都指出,允许婴儿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严格限制婴孩爬行的民族,文化或技术水平要高。
爬行不是必然阶段 很多家长都问过医生类似的问题,为小孩不会爬而感到担心,许积德教授说,其实,虽然大多数孩子都会经过爬这个阶段,但爬行并不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并不能仅因为小孩不爬就认为他发育落后。爬行是孩子从会坐到会站、会走的一个过渡动作,也就是说,爬行是孩子站、走的准备动作。而有的孩子并不经历爬的阶段而直接学会站和走,家长也不必为此担心。
宝宝学爬好处多
尽管有的孩子没有经历爬的阶段,而且专家也说不爬并不代表发育不好,但爬行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确有很多益处。
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转动头部,还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撑整个上半身,因此有利于强化宝宝手、脚、颈部的关节,并使腹部、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体力并为将来的动作发展打下基础。
爬行时,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参与,是全身的协调动作,因此爬行可以增进大脑对四肢及眼睛的控制能力,锻炼手、脚、眼的协调性,有效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充分爬行可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展他的视野,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的范围很小;当他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他所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他的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