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情景一:我要喝奶粉,讨厌,我要喝奶,哇哇哇”。宝宝要喝奶粉必须立刻马上,妈妈忙得焦头烂额,宝宝等不及地大哭大闹,马上就要背过气了。
情景二:这个玩具不听话,啊啊啊啊,不喜欢它,把它扔掉。”突然玩得好好的,就因为积木掉下来了,立马发脾气,惊声尖叫,乱踢乱扔,眼睛都急红了。
情景三:妈妈,你过来,我需要帮助,妈妈你快点过来,啊啊啊啊,你咋回事。”等妈妈放下手里的事情赶过来的时候,宝宝又哭又闹,还乱打人。

宝宝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暴躁,急脾气,一不合心意就大打出手,说好做彼此的天使,怎么脾气越来越差了么。通常宝宝乱发脾气有生理、心理两种原因。
01
生理上
我们的大脑分为上层和下层两部分,下层大脑管理快乐、愤怒、悲伤、生气等情绪,下层大脑在我们出生时已经发育完全;上层大脑主要负责对问题的解决、探索环境等理性思考,这部分要等到成年才可以完全发育。上小学之前,宝宝的上层大脑虽然在快速发展、成熟,但是其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下层大脑,这也就是宝宝们为什么可以强烈的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02
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2~5岁的孩子,处于前道德阶段”,也就是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对规则、规范意识较为淡薄,在亲子、同伴等人际关系相处中基本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萌发,会刻意放大自己的需求、想法,体现自己的价值。等他们经过他律、初步自律、自律道德阶段以后,就会逐渐形成平等、公正、正义的道德观念。
比如玩玩具玩不好产生了挫败感;妈妈爸爸玩手机、看电视、忽略了宝宝的需求;宝宝知道自己做错了,害怕被批评,用哭闹先声夺人,转移大人的注意力;又或者没有给宝宝买喜欢的玩具,又或者是因为和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出现障碍,都会造成宝宝的易怒。
03
家庭环境很重要
孩子处在模仿期,整天吵架的父母在孩子看来,就是正常现象,是和人交流沟通的方式之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过于强势,也会导致孩子性格扭曲、压抑,一旦爆发很难控制。
心理学家阿里瑟提出:孩子试着将看到、听到的事情装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去理解、探索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会有无法承受的时候。
在面对孩子发脾气,不开心的时候,父母们要平静地接纳他们的喜怒哀乐,多听他们的意见,这是他们和环境、和伙伴们打交道的沟通渠道,父母们可以在孩子冷静的时候在去引导,帮助他们。
儿童心理学家麦克纳博士认为:发脾气对人是没有伤害的,阻止发脾气,堵塞情绪爆发的出口才是伤害最大的。


01
消退法
简单来讲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漠视他们暴躁、发脾气的不良行为,而对耐心、有条不紊等正确行为进行认可和褒奖。
比如孩子穿鞋总是穿不好,另一只怎么也塞不进去,他把鞋踢飞,大哭大闹,叫妈妈。这个时候请父母们戏精上身,淡定地告诉他们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你跟妈妈说,妈妈请帮我把鞋穿一下。”如果他还是大哭大闹,妈妈们请不要冲动,继续扑克脸地和他们重复沟通,直到孩子答应为止。但是如果宝宝哭闹地快要背过气去的时候,妈妈们可以调整策略,先安抚,平静下来在采用消退法。
02
厌恶法
让宝宝自己去讨厌脾气暴躁的行为,父母们可以在宝宝撒泼、耍无赖、滚地板的时候偷偷拍下来,等宝宝冷静的时候,让他们去看自己耍无赖时候的面目狰狞,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行为的不妥,这种方法既避免碎碎念导致宝宝的抵触情绪,也可以让宝宝主动纠正暴躁行为。
03
切换法
孩子在暴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切换场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忘记刚才引起他们不快的事物。
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总是画不好圆圈,或者涂色涂出边框,甚至划破了图画本,立刻开始惊声尖叫。这个时候,妈妈们可以带着宝宝去别的房间,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现在需要冷静两分钟,等平静下来就能画出好看的图画了。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